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sE-SLT)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清sE-SLT检测采用ELISA法,对34例发作期和28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采血行sE-SLT定量检测。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sE-SLT水平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期sE-SLT水平较发作期下降显著(P<0.01),但仍与N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sE-SLT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正相关。②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血清sE-SLT异常率显著高于NC组(P<0.01或P<0.05),发作期显著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测定血清sE-SLT水平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喘组28例,30例正常健康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患儿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浆ET-1和IgE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患儿的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发作期患儿ET-1和IgE均高于缓解期患儿,IL-10低于缓解期患儿(P<0.01)。特应性组发作期患儿IL-10水平较非特应性组降低(P<0.05),特应性组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ET-1、IgE水平较非特应性组均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IL-10的含量与ET-1及IgE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592,r=-0.894,P<0.05),ET-1与IgE呈明显正相关(r=0.623,P<0.05)。结论:血清IL-10和ET-1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特应性哮喘患者较非特应性哮喘患者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改变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周燕萍  张颖 《广州医药》2013,44(2):11-12,18
目的探讨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分度、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90例急性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轻度35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4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及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CK-MB、cTnI水平。结果轻度、中度、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且支气管哮喘病情越重,血清CK-MB和cTnI水平越高(P<0.05或0.01)。急性期哮喘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哮喘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MB、cTnI水平可能对支气管哮喘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缓解期组30例,轻度急性发作期组10例,中度急性发作期组12例,重度急性发作期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检测肺功能和测定诱导痰细胞的计数及分类。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急性发作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一氧化氮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相关性。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健康、哮喘缓解期及哮喘发作期)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相关(r=0.786,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FEV1.0%预计值(r=-0.872,P0.01)和诱导痰巨噬细胞百分比(r=-0.820,P0.01)呈负相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诱导痰嗜酸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分别为0.857、0.816和0.825,P0.01)。结论: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长期缓解患者肺功能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20例成年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者行肺功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并与4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缓解期患者(FEV1/FVC)%<70%者13例,FEV1<80%预计值者14例,FEV1、PEF、FEF25、FEF50、FEF7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患者血浆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IL-4显著降低(P<0.05)。IFN-γ/IL-4与FEV1、PEF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临床症状长期缓解的哮喘患者仍可能存在肺功能损害,气道炎症和Th1/Th2平衡紊乱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6.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464-1467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10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和呼气峰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探讨血清MMP-9、IFN-γ、MIP-1α与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状况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而哮喘组血清IFN-γ水平及肺功能PEF、FEV1/FVC则低于健康组(P<0.05)。哮喘患儿血清MMP-9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指标PEF、FEV1/FVC均呈显著负相关(r=-0.399,P<0.05;r=-0.407,P<0.05),MIP-1α水平与PEF、FEV1/FVC也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5;r=-0.346,P<0.05);而血清IFN-γ水平与PEF、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460,P<0.05;r=0.431,P<0.05)。治疗后,治疗有效组患儿血清MMP-9、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血清INF-γ水平则高于无效组(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MMP-9、IFN-γ、MIP-1α水平与肺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6(IL-1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横山县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急性发作期组,3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作为缓解期组,另外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将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中重度组(18例)、轻度组(12例)。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16、MCP-1水平,并对血清中IL-16、MCP-1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程、哮喘严重程度、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IL-16、MCP-1水平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IL-16、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中重度组血清IL-16、MCP-1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健康对照组(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IL-16、MCP-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6、MCP-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IL-16、MCP-1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病情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16、MCP-1在哮喘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且外周血中IL-16、MCP-1的水平与哮喘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10与白介素-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 10和IL 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 10、IL 12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IL 10和 IL 12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P<0.01)。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 IL 10、IL 12与IgE之间存在负相关 (r=-0.73,r=-0.69,P<0.01 ),而IL 10与IL 12之间呈正相关 (r=0.82,P<0.01 )。结论 IL 10和IL 1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发挥着网络效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时晔  郭伟  徐博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5):604-60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40例治疗前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血清PCT水平,同时进行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达缓解期时,再次进行PCT水平测定及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作为自身对照。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pp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细菌感染的标准,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分为有细菌感染组(A组,12例)、无细菌感染组(B组,28例)。结果:(1)40例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有15例痰培养出ppm,其中12例痰中ppm浓度≥107cfu/ml,缓解期有6例患者的病原菌仍存活[2.8×106(1.1×106,1.8×107)cfu/ml],但细菌浓度较急性加重期显著降低[6.6×107(4.5×107,7.0×108)cfu/ml,Z=-2.587,P<0.01],(2)急性发作期A组血清PCT水平[0.22(0.16,0.27)μg/L]显著高于B组[0.11(0.09,0.19)μg/L,Z=-3.451,P<0.001]。A组患者缓解期血清PCT含量为0.10(0.09,0.13)μg/L,显著低于急性加重期[0.22(0.16,0.27)μg/L,Z=-3.283,P<0.01],B组患者缓解期血清PCT含量为0.11(0.08,0.14)μg/L,与急性发作期[0.11(0.09,0.19)μ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1.537,P>0.05),缓解期两组血清PCT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0.371,P>0.7)。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PCT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可根据PCT水平判断,分别予以强化抗生素治疗或是进行普通预防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与内皮素 - 1 (ET - 1 )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 0例健康人和 36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ET - 1水平 ;结果 :轻度发作组发作期与缓解期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度发作组与缓解期比明显升高 (P <0 0 5 ) ;重度发作期与缓解期比亦显著升高 (P <0 0 1 ) ;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血浆ET - 1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其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为对照组,另选择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IL-4及IFN-γ水平。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为42.9%。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IL-4水平均显著升高,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IL-4水平更高,IFN-γ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4及IFN-γ水平为支气管哮喘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两者均为其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10和IFN-γ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50例缓解期哮喘病人以及48例正常受试者血清中IL-10和IFN-γ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gE含量.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血清IL-10、IFN-γ水平(13.3±105pg/ml;0.32±0.13IU/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8.5±9.4pg/ml;0.51±0.12IU/ml;P<0.01)。IgE水平在发作用哮喘病人(178.8±90.2IU/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7.8±30.3IU/ml;P<0.01),而缓解期组的IL-10、IFN-γ和Ig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发作期病人血清IL-10和IFN-γ水平与正IgE水平呈负相关(IL-10:r=-0.4816,P<0.01;IFN-γ:r=-0.5125,P<0.01)。结论IL-10和IFN-γ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我们可以试图通过增加IL-10和IFN-γ含量来治疗哮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与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肤水平的关系。选择哮喘发作期患者12例,于发作期及缓解期和对照组20例,测定其静脉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患者血浆中ET、CGRP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1);而缓解期的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CGRP释放增加,可能是促进哮喘气道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白细胞介素(简称IL-1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随机选择46例患者作为哮喘缓解期组,选择48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对比三组血清IL-17、hs-CRP水平,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7、hs-CRP水平,分析血清IL-17、hs-CRP水平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00);急性发作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1);缓解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hs-CRP、IL-17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血清hs-CRP、IL-17水平与ACT呈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明显增高。哮喘患者血清IL-17、hs-CRP水平与肺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中,患者的个性特征与γ-干扰素(IFN-γ)和内皮素-1(ET-1)变化的关系.方法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病人的人格特征,将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的EPQ测量结果,分为高E、N、P、L和低E、N、P、L两组,对比分析IFN-γ和ET-1变化的差异.结果人格内向和神经质维度高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患者血清IFN-γ相对低(0.42±0.21),而ET-1相对较高(75.8±27.44).结论人格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在支气管哮喘发作中,与IFN-γ和ET-1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支气管患儿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 ( s E- SL T)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ELISA法 ,对 34例发作期和 2 8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 s E- SLT定量检测。结果 :1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 s E- SLT水平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P<0 .0 1 ) ,缓解期 s E- SL T水平较发作期下降显著 ( P<0 .0 1 ) ,但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论 :s E- SLT水平与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正相关。测定血清 s E- SLT水平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判定和疗效评定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浆内皮素(ET-1)的水平,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将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肺炎支原体组(MP组)和非肺炎支原体组(哮喘组),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NF-α含量和ET-1水平,并与5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MP组和哮喘组TNF-α与ET-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MP组较哮喘组显著升高(P<0.05);2组TNF-α与ET-1均呈正相关(r=0.976,P<0.05和r=0.741,P<0.01)。结论:TNF-α与ET-1水平高低可作为哮喘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的诊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刘静  王凯忠 《吉林医学》2006,27(5):472-472,47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研究细胞因子IL-4I、FN-γ及GM-CSF与哮喘的关系。方法:选择哮喘患者(哮喘组)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各1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IL-4I、FN-γ和GM-CSF的分泌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和GM-CSF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GM-CSF和IFN-γ参与了哮喘发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患儿血清IL-4及Ig 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为观察组,35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为对照组,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查并比较各组IL-4、Ig E水平及肺功能,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IL-4及Ig E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4及Ig E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及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son相关分析,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IL-4、Ig E与FEV1及PEF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786,-0.658,-0.865,-0.852,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IL-4及Ig E水平显著升高,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IL-4及免疫球蛋白Ig E水平与患儿肺功能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