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主要表现,其中吞咽功能异常是常见且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类型,容易导致肺炎等并发症[2]。吞咽功能的恢复与改善已经成为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无创神经刺激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无创小脑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已在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效果[3]。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提高吞咽相关皮质的兴奋性,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4]。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属于神经系统的危急重症,具有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多数患者在治愈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规范化的健康教育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流程能够使各项健康教育内容保质保量的传授给患者,提升护理干预的规范性和有效性[2]。本文探讨脑卒中护理中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CSOM)临床多表现为耳部流脓、听力下降及耳鸣等症状[1],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行乳突根治术。但相关研究表明,手术治疗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及生理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为此,实施合理有效的围术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围术期综合管理是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干预,规避手术前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3],但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挑战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卒中患病率上升,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1],2020年中国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高达1780万例,新发患者约340万例。约有三分之二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运动、语言、认知、及情感等功能障碍。卒中后失语(Post-stroke aphasia,PSA)是语言皮质损害或与语言相关的脑网络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语言障碍[1],发生率为21%-38%[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肢体早期进行康复综合护理对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影响,分析这种护理干预对患者是否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科室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8例,入院24h内给予针对性早期康复综合护理,14d后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2周后的效果是完全独立8例,极轻度依赖11例,轻度依赖9例,中度依赖8例,重度依赖1例,极重度依赖1例,完全依赖0例。结论早期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措施,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增强患者面对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涂舒婷  贾杰 《中国医刊》2023,(2):119-12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1]。据统计,PD的发病率在过去20年间快速上升,2016年全球PD患病人数已达6100万[2]。PD的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在PD晚期通常可导致患者严重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沉重负担[3]。此外,目前尚无能够完全治愈PD的方法与手段,现阶段PD的治疗策略主要为对症治疗,其对症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左旋多巴)和手术治疗,但即便采用了药物或手术治疗,PD患者仍会经历渐进性恶化,最终导致残疾的发生[4]。因而,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有效、系统的管理对PD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偏瘫是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功能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脑卒中早期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死亡率。同时,康复医学的早期介入,可使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和10年存活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廖衣华 《现代实用医学》2023,(12):1639-1642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之一,常由血管阻塞引起的大脑供血不足导致[1],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2-3]。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近年来在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受到广泛关注,它被证实可以改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帕金森病等[4-5]。本文通过比较TMS联合高压氧治疗与传统高压氧疗法对AIS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TMS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并深入探讨可能与神经功能改善相关的因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式,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群[1]。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文化程度相对低,以及骨科快速康复工作的推进等因素,患者住院时间短,因此大部分康复训练需居家或在社区完成。然而患者从医院到社区目前没有形成有效对接的连续护理服务体系[2],导致康复进程延缓、错过康复时机,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3]。另一方面患者入院后需两到三天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若有异常则需进一步检查,致使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显示,约55%~75%左右的脑卒中幸存患者遗留上肢功能障碍,易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物理治疗是帮助其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1]。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将肌电、肌张力等信号转化为可视性信号,将主动运动与被动刺激相结合,训练及提升患肢对主动运动的控制能力,在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应用广泛,但获益仍未达临床期许[2]。运动再学习疗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运动疗法,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正>锐器或者暴力碾压下造成断指损伤较为常见,断指再植术后成活率在95%以上,但患指在恢复功能以及外观上仍存在明显的限制[1]。断指再植术后常规康复锻炼手指仍会有可能出现组织水肿、肌肉萎缩、患肢周围神经障碍、关节强直、肌腱粘连、骨折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出现心理障碍[2]。患者在再植手术后早期需要进行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康复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HBO)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ADL能力。结果: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改善,康复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肩袖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亦是造成肩周围疼痛及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1-2],严重干扰患者的学习与生活[3]。目前肩袖损伤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和手术两方面,治疗方式多样,但缺乏相对突出的金标准[4]。张氏姜枝活血汤是浙江省富阳张氏骨伤继承人张绍富经验方,主要运用于上肢损伤,能够促进上肢的功能运动,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治疗急性肩部疾患有明显的优势[5]。  相似文献   

14.
陈飞飞 《广州医药》2023,(10):101-105
目的 探讨基于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康复运动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免疫功能及疲劳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200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入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运动模式进行管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CPET的康复运动。比较2组的疲劳程度、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以及心功能。结果 干预3个月后,2组患者透析后的疲劳程度均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2组C-反应蛋白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CD3+、CD4+、CD8+、CD4+/CD8+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3个月后,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  相似文献   

15.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急危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1],可能与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离异/丧偶、性别、急诊PCI等因素相关[2-3];而焦虑抑郁通过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增强体内炎症反应等,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影响PCI术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4]。  相似文献   

16.
<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明确病因[1]。AIS进展的风险与初始侧凸角度和生长潜能有较大的相关性[2],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未成熟及侧凸角度较大的AIS患者及早发现并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脊柱侧凸矫形支具是国际上较为公认的保守治疗方式,但有效率据报道仅72%[3],且长期佩戴矫形支具易造成躯干僵硬、肌肉力量减弱及肺活量暂时性降低等不良影响[4]。物理治疗特定性运动(PSSE)是国际脊柱侧凸矫形与康复治疗协会(SOSORT)推荐的保守治疗方式之一,其治疗目的是减缓侧弯曲度的进展,增加脊柱的神经运动控制和稳定性,从生物力学角度减少姿势的塌陷,预防和治疗继发性功能损害,减轻疼痛,改善体表形态。本研究拟探讨PSSE联合矫形支具治疗中度AIS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佘秋群 《中外医疗》2015,34(1):154-156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运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该院2013年1—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0例)和常规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除常规护理之外,增加运动、认知、言语功能的护理,持续6周,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康复护理组较常规护理组认知功能的改善率高(P<0.05);巴氏指数(Barthel)康复护理组升高幅度较常规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时间,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证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的重要保证。为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3-01~2004-12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所有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检查证实。1.2入院标准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脑出血;首次发病,处于急性期有一侧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代表的骨科慢性损伤性疾病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要病因[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易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而开放手术存在医源性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等问题[2]。近年来微创椎间孔镜手术已被广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亦与临床预后关系密切,全面有效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近[3]。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人群也逐渐年轻化,并已成为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绝大多数病人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等[1],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繁重负担,因此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已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康复科护理人员,近年来对脑卒中病人在做好基础护理外,系统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与医师康复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