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生存质量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门诊AS患者30例、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的住院AS患者34例纳入研究。以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在站立位全脊柱X线侧位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评估AS疾病活动性指数、AS功能指数和Oswestry下腰痛评分。依据胸腰椎最大后凸角将患者分为轻度后凸组(<60°,29例)和重度后凸组(≥60°,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矢状面参数,分析生存质量与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后凸组患者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四个维度的得分低于轻度后凸组。两组患者C7倾斜角、胸腰椎最大后凸角、矢状面躯干偏移、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7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减小致生理职能评分减少;胸腰椎最大后凸角增加致情感职能评分降低;矢状面躯干偏移增大致社会功能评分减低。手术治疗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除胸椎后凸角和骨盆入射角外其他矢状面参数均较术前改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提高。结论 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AS患者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较轻度后凸患者降低。C7倾斜角、胸腰椎最大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躯干偏移改变是AS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的重要因素。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矢状面参数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是由于先天性椎体发育异常、脊柱结核、创伤性脊柱骨折等所致的脊柱形态学改变,在矢状面上局部后凸成角的病理状态.脊柱局部的不稳定可造成脊髓压迫和矢状面平衡的改变,患者出现迟发性截瘫、腰背肌疲劳和疼痛,生活质量明显降低[1-6].近年来,由于截骨矫形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理念的重视,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治疗方法与原则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腰椎后凸畸形(lumbar degenerative kyphosis,LDK)是平背综合征的一种亚型,主要为脊柱退变引起的脊柱结构在矢状面上出现腰椎生理前凸角度的减少、丢失甚至变成腰椎后凸的一种畸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LDK多见于亚洲人,且高发于长期居住在山区的农民[1].关于发病诱因和发病机制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生活方式及长期低头弯腰负重劳动姿势有关,同时有研究者也指出部分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因为长时间反复使用牵引或支具固定矫形也可引发LDK[2].平背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矢状面上腰椎生理性脊柱前凸的减少甚至丢失,此为始动因素.继之往往出现一系列代偿性改变,包括骨盆倾斜程度降低、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颈椎过伸等,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4月接诊的39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均给予后路椎管减压并固定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腰椎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影像学指标(Cobb角、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改善情况,并采用SRS-22标准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患者腰椎侧凸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JOA评分显著增大(P<0.05),且术后1年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后半年和术前JOA评分(P<0.05);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半年和术前VAS评分(P<0.05);术后患者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年Cobb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显著低于术后半年和术前(P<0.05);而术后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大(P<0.05),且术后1年的腰椎前凸角显著高于术后半年和术前(P<0.05);术后SRS-22评分良好。2例患者切口感染、3例硬脊膜破裂。[结论]后路椎管减压并固定融合术能明显缓解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对退变性腰椎侧凸有明显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Lenke1B、C患者的胸椎矢状面形态(thoracic kyphsis,TK)对腰骶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及意义。[方法]86例Lenke1B、C患者(男37例、女49例;平均年龄14.2岁)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根据胸椎后凸(TK)分为两组:A型TK<10°和B型10°≤TK≤40°。统计、测量以下影像学参数:腰椎前凸(LL)、上腰椎前凸、下腰椎前凸、主胸弯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和骨盆倾斜角(PT)。[结果]A型的LL和上腰椎前凸小于B型的LL和上腰椎前凸(P<0.01)。相关性结果显示TK与LL(r=0.68,P=0.02)、上腰椎前凸(r=0.89,P=0.003)存在线性相关。此外,PT、SS及PI之间也存在线性相关。[结论]AIS Lenke1B、C患者的胸椎矢状面形态对腰椎前凸有明显影响,并通过上腰椎对整个腰椎形态产生影响。因此,对此类型患者在进行选择性胸椎融合时必须考虑这种相互影响,避免术后发生远端失代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截骨术且随访超过1年的55例AS胸腰椎畸形患者。仅有矢状面畸形的AS患者采用PSO,双平面畸形患者采用APSO。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  相似文献   

7.
<正>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像学表现除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外还伴有腰椎前凸消失、胸腰椎后凸等矢状面失衡[1]。矢状面平衡因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手术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2]。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重点在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与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2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矢状面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拍摄大体像测定颌眉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ODI评分,评价畸形矫形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截骨处均达骨性融合。患者均能平视、直立行走及平卧。腰椎前凸、胸椎后凸、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颌眉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单节段经腰椎椎弓根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APSO)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APSO手术治疗16例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22~48岁,平均35.4岁。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采用SF-36量表评估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生活质量。结果 随访时间24~63个月。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25.8°矫正至术后7.6°,矫正率70.5%;CSVL由术前5.6 cm矫正至术后1.8 cm;GK由术前76.8°矫正至术后25.6°,矫正率66.7%;SVA由术前15.1 cm矫正至术后3.8 cm。LL、PT和SS分别由术前的-0.4°、33.6°和10.3°矫正至术后44.1°、22.6°和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CSVL、GK、SVA、LL、PT和SS出现轻度矫正丢失。末次随访时AS患者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获得明显提高。结论 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同时伴有冠状面和矢状面失平衡,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降低。APSO手术在矫正其矢状面失平衡的同时,还可明显改善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可实现满意的双平面重建;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也获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4 3例适应证患者进行椎板切除减压、CD器械矫正和后外侧融合术 ,术后观察疼痛改善率和测量畸形矫正率。结果 术后1年腰腿疼痛较术前平均改善 76 2 %± 8 3% ,腰椎冠状面矫正率为 4 7 2 %± 6 3% ,矢状面矫正率为 36 4 %± 5 7%。术后 3年腰腿疼痛较术前平均改善 74 8%± 6 9% ,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矫形丢失不明显。结论 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时 ,应重视矫正腰椎侧凸和后凸畸形、改善腰椎力学平衡 ,以提高术后中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