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术替代胰空肠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采用胰胃吻合术替代胰空肠吻合术治疗消化道重建的病例,其中胰头癌5例,壶腹癌8例,无胰瘘,胆瘘及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无手术死亡,此方法简单安全,能预防胰瘘的发生,降低或无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自1935年Whipple首次实施PD以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PD的死亡率已降至5%以下,但术后并发症仍高达30%~40%[1],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十年来由于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术后并发症率仍很高。胰瘦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死亡率达50%[1]。主要是由于胰瘘可造成腹腔内严重感染和大出血。因此防止胰瘘的发生是降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之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残留胰腺的大小、质地,胰管的直径、以及胰液排出量与胰瘘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残留胰腺质地柔软、胰液分泌率相对高而且通过未扩张胰管时易引起吻合口瘘,因此残胰可分为正常、柔软、脆弱而且胰管未扩张和…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较多 ,现将我们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0~ 2 0 0 0年 ,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7例 ,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 35~ 74岁 ,平均 5 6.2岁。胰头癌16例 ,胆总管下端癌 12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4例 ,壶腹癌 2例 ,胰头良性错构瘤 1例 ,胰头外伤横断 1例 ,十二指肠降部腺癌并十二指肠结肠瘘 1例。其中合并梗阻性黄疸 31例 ,就诊前黄疸持续时间 8~ 30d ,上腹隐痛 14例 ,食欲低下、消瘦乏力 9例 ,黑便 3例 ,大便陶土样 6例 ,因合并胆系感染高热 3例 ,大便潜血阳性 6例 ,腹水 2例…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重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森  王强 《肝胆外科杂志》1999,7(3):202-203
我院在1989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D)胰胃吻合重建术57例,我们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计57例,男35例,女22例;年龄为59±11岁。合并黄疸者52例(91.2%);血清胆...  相似文献   

7.
正白雪莉,梁廷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迄今,胰瘘仍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最严重的并发症。胰腺外科医生甚至将临床相关性胰瘘[即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小组(ISGPS)定义的B、C级胰瘘]视作梦魇,其不良后果轻则延长住院时间,重则威胁病人生命。在正确的时机采取正确的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回顾近十余年我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开展的情况 ,对胰瘘的发生和防治作一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6 2例 ,其中男性 2 5 0例 ,女性 112例 ,年龄 17~ 84岁。其中良性病变 35例 ,恶性病变 32 7例。2 .手术情况 :行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Whipple) 2 6 7例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6 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加淋巴廓清术 33例。胰肠吻合方式主要有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端端套入法和端侧套入法 ,分别为 2 6 1例、6 1例和38例 ,另有 2例为侧侧吻合。1996…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端端双层套入连续吻合法(改良Child胰肠吻合)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对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胰肠端端套入式连续吻合。结果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的吻合时间平均14.2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0.
正胰腺的主要吻合方式包括胰肠吻合与胰胃吻合两种。自1935年Whipple首先使用胰肠吻合完成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经历了长期的演变,目前已经愈加成熟,但其术后胰瘘发生率仍维持在5.0%~25.0%[1]。而较其稍后出现的胰胃吻合一直未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胰胃吻合理论上可减少胰瘘发生的优势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使得该技术逐渐得到外科医师的认可。本文结合最新的相关文献,对胰胃吻合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漏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2002年2月至2007年5月15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分别采取胰肠套埋单层吻合105例,双层吻合49例,分析与胰漏相关危险因素及两组间胰漏差异原因。结果胰漏发生率8.4%(13/154),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表明:男性、胰腺质地软、非单层胰肠吻合方式是3个与胰瘘相关的独立变量;两种吻合方式间胰漏(单层吻合,4.8%vs双层吻合,16.4%)、术后并发症(单层吻合,18.1%vs双层吻合,32.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弹层吻合,18.45±7.11天vs双层吻合,22.75±9.73天)、质软胰腺中胰漏停嘱吻合,6%vs双层吻合,27.6%洧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肠套埋单层吻合,特别是在质软胰腺中应用可明显减少胰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不足20%。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2年复发。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复发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残留胰腺癌复发行全胰切除的文献报道极少。我们诊治1例胰头导管腺癌PD术后11个月残胰复发行全胰切除术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进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预防胰瘘的作用.方法 将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24例PD胰肠重建.结果 效果满意,无一例胰瘘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 改进胰管空肠黏膜对拢吻合技术应用于PD胰肠重建,可有效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重建胰腺残端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同济医院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期间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并行胰胃吻合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52.1±78.3) min, 术中平均输血量(911.3±601.4) ml; 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6.2±12.1) d; 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1.1%),其中胰瘘1例(2.6%),胃排空障碍2例(5.3%),切口感染2例(5.3%),腹腔积液1例(2.6%),肺部感染2例(5.3%),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住院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胰胃吻合是一种安全、可靠及有效的胰腺残端重建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胰胃吻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吻合方法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手术82例,采用胰胃双层吻合法,胰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占17.1%),死亡3例(占3.7%),无胰瘘发生.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胰胃双层吻合,方法简便、安全、有效,明显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6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作Child术式重建.胰肠吻合采用传统双层套入法吻合,胰管予支架管内引流.结果: 共发生胰瘘5例,占8.3%.手术开展早期明显高于开展后期,残胰质地软者发生率高.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在于技术的提高及胰肠吻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近况.方法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有关胰瘘防治的方法和进展,对各种预防胰瘘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胰腺残端的处理是预防胰瘘的关键,各种胰肠吻合术预防胰瘘作用有不同结果,胰胃和胰肠吻合术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2.3%和11.1%左右.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连续100例的临床应用中,其胰瘘率为0,效果独特.结论各种胰腺残端的处理方法各有利弊,其中胰肠吻合为最常用的方法,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对预防胰瘘的发生有确切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35年Whipple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以来,此术式已成为治疗该部位良恶性肿瘤的常规术式。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率已显著下降,手术安全性有显著提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徘徊于40%~50%。胰肠吻合是标本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关键步骤,术后常易有吻合口漏即胰瘘发生,发生率可高达10%~25%,一旦发生胰瘘,常可致腹腔感染或出血,相关死亡率达20%~40%,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亦是困扰外科医生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减少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数十年来不断有学者分析可能影响胰瘘的的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