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低抗原脱钙骨 (AAA骨 )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 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 ,其骨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 ,术后随诊 42例 49处骨缺损 ,每 2个月复查X线照片 1次 ,随访时间 1~ 3年。结果 :49处骨缺损均在 9个月内骨性愈合 ,平均时间为 6个月 ,优良率达 93%。结论 :AAA骨与红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其疗效显著 ,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治疗骨缺损的效果,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1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尺骨中段制成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自体微小颗粒骨和自体微小颗粒骨与红骨髓复合物,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W、7W进行大体形态、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术后9W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修复骨缺损的疗效。结果:术后7W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更有效地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空白组无骨 愈合迹象;术后9W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骨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红骨髓成骨速度快,成骨量多,骨的机械强度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8月~2005年7月应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来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22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80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见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可形成优势互补,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修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 (DBM)、骨水泥 (BC)、自体红骨髓 (RM)复合移植修复犬股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30只家犬双侧股骨做成长×宽为 2 5mm× 10mm的骨缺损 ,将犬的自体红骨髓与异体DBM复合后再与BC混合成复合材料 ,植入犬的右侧股骨骨缺损处 ,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术后不同时期进行X线、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X线观察 :骨缺损部位 1个月开始形成骨痂 ,3个月骨痂最丰富 ,6个月时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组织学观察 :3个月时复合材料内部有新生骨形成 ,6个月时边缘部分的DBM被新生骨替代 ,并与宿主骨融合。生物力学测定 :骨缺损部位的生物力学强度 3个月和 6个月分别接近正常骨的 60 %和80 %。结论 DBM、RM、BC复合材料极易塑形 ,具有明显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能用于修复各种形态的骨缺损并能满足早期负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自体红骨髓及骨膜碎片修复骨缺损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 目的] 探讨自体红骨髓及骨膜碎片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在24 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 .5cm 长的骨缺损模型. 左侧缺损区内植入自体红骨髓及骨膜碎片作实验组,右侧单纯植入自体红骨髓作对照组. 术后第2 ,4 ,8 周分别行X 线摄片、骨密度和钙含量测定.利用Lane 等的X 线评分法评价骨缺损修复.[ 结果] 术后第4 周实验组完全修复骨缺损,而对照组需要8 周才达到骨性愈合.[ 结论] 自体红骨髓及骨膜碎片混合移植对骨缺损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天然材料结合自体红骨髓移植代替人体骨组织对四肢骨缺损及骨不连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海洋天然鹿角珊瑚与自体红骨髓混合植入治疗四肢骨缺损及创伤性骨不连接,术后采用X线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结果:本组稿31例患者中30例骨性愈合,1例因术后感染改用其它方法治疗,骨愈合时间8~14个月。随访10个月~7年。结论:鹿角珊瑚骨理化性质稳定,微细结构与人体骨类同,具有良好生物相溶性和降解性,是红骨髓的良好载体与愈合的框架。以珊瑚骨本身的微细结构为载体吸附的自体红骨髓是唯一含有丰富的定向性和诱导性骨祖细胞的组织,且骨髓间叶细胞诱导成骨活性最强,二者结合的植入物是一种理想的人体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异体松质基质复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于体外分离,培养,增殖,与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选用大白兔28只,造成桡骨干缺损12mm的动物模型,分别行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和单纯异体松质骨基质移植,术后3、6、9、12周取材,通过X线、大体和形态学观察,术线摄片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骨缺损处的骨痂灰度。结果: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在骨缺损的愈合过程中其成骨量,成骨速度及时间均优于单纯异体松质骨基质,约在9周使骨缺损基本得到修复,结论: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物经异体松质骨更能有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磷酸钙骨水泥修复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CPC修复33例患者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遗留的骨缺损。患者平均年龄38岁,肿瘤类型依次为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中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结果:全部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钙、磷值未见升高,X线片显示骨缺损处均填充良好,随访见所有患者均有CPC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良性骨肿瘤刮除后利用CPC填充修复骨缺损,可充分填充骨肿瘤刮除后不规则瘤腔,即刻恢复骨的强度.经骨替代后可真正完成骨修复。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本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2例,右单侧股骨头坏死5例,左单侧股骨头坏死2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CT、MRI检查,ARCO分期:Ⅰ期4髋,Ⅱ期7髋;C型臂X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监视下,刮除坏死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并用空心钛钉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结果:术后主要观察患者跛行、疼痛、关节功能和影像学表现较术前改善率,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术后采用12分法评分系统评定:优:6髋;良:4髋;可:1髋;差:0髋,优良率为90.9%。结论: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结合临床应用髓芯减压、空心钛钉支撑,在减轻疼痛、改善股骨头内循环、促进骨修复、防止或延缓股骨头塌陷有极好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成人ARCOⅠ期、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骨移植修复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采用异体冻干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骨对 18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 1~ 12个月 ,受植区无红肿 ,无瘘道。X片显示受植区骨小梁排列清晰。结论 冻干骨与自体骨髓复合骨移植是修复颌骨部分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无机骨骨髓复合物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无机骨(自制)复合自体骨髓作为移植材料修复骨肿瘤术后骨缺损13例(联合应用内或外固定),其中骨巨细胞瘤7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5例,骨肉瘤1例.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除1例肿瘤复发外,其余患者移植骨均与宿主骨融合.结论:无机骨骨髓复合物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程骨在颅颌面骨缺损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Chai G  Zhang Y  Liu W  Cui L  Cao Y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76-1681
目的 探索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6C)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骨在治疗临床颅颌面骨缺损中的可行性。方法 自1999到2002年问,选择颅颌面骨缺损病1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4例,先天性梨状孔周围骨凹陷畸形7例)进行治疗研究。从患者髂前上棘穿刺取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经体外成骨诱导和扩增至第3代。将诱导的hBMSC,与部分脱钙骨(part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tix,pDBM)复合,并于体外培养一周后,手术回植骨缺损区。选择3例梨状孔凹陷畸形患者,在凹陷明显侧植入hBMSC/pDBM复合物,对侧轻度凹陷区仅植入单纯pDBM。分别于术后1,3,6,12,24,48,50个月进行临床外形和三维CT检查随访。2例患者在Ⅱ期手术时,取少量植入物活检,行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检测。结果 患者三维CT检查结果示术后3~6月能形成组织工程化骨,并修复骨组织缺损。术后1~2.5年的随访表明组织工程骨稳定存在,无明显骨吸收现象,临床治疗效果稳定。组织工程骨活检标本HE染色显示其组织学结构与正常松质骨相同,并有典型软骨内化骨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有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阳性表达。而植入的单纯部分脱钙骨于术后3~6月吸收,组织学显示为脱钙骨降解碎片和纤维组织的混合物。结论 以自体hBMSC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在人体内形成稳定的工程化骨组织,并临床修复颅颌面骨组织缺损。这项研究的结果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纳米人工骨辅助锁定支撑钢板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复合BMP-2纳米人工骨辅助锁定支撑钢板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8例。全部患者在术前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以明确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以及骨折碎片翻转的方向。按照骨折AO分型标准,C型骨折作为该手术方法的适应证。结果术后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14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上肢功能评分为0~30分,平均为(6±1)分。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2±6)个月。随访时X线片显示,在术后8~18周后均获骨性愈合,完全骨代替。平均愈合时间为(12±3)周。植入骨被完全吸收,被新生骨替代,骨缺损处均得到满意修复,达到临床愈合,人工骨与周围骨组织接触良好,无骨溶解、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无异物、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高热、皮疹等过敏反应。伤口全部愈合,无红肿、渗液等不良反应,心电图及生化指标未因植入物而发生异常变化。结论复合BMP-2纳米人工骨辅助支撑钢板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避免复位后骨量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复合BMP-2纳米人工骨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探讨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急性再障 )之间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方法 骨髓重度受抑和急性再障患者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和末梢血涂片瑞姬氏染色后进行骨髓象和血象的检测 ;另外采静脉血应用血细胞自动化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 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障患者外周血象极为相似 ,但骨髓重度受抑患者的骨髓涂片、活检不同于急性再障患者的显示 ,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比例大致正常 ,巨核细胞、血小板数量虽少但还可见 ;骨髓重度受抑患者骨髓涂片的骨髓小粒并不少 ,且虽有部分空虚 ,但其中网络的是 3系造血细胞。结论 通过了解病史和治疗史 ,骨髓象和血象的检查 ,可以进一步找出骨髓重度受抑与急性再障之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及其机制。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植人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B组植入深冻异体骨,C组植入自体骨。术后不同阶段分别行大体、组织学及x线检测。结果:(1)3组骨缺损均有成骨现象发生;(2)A、C组骨生成、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B组;(3)A、C组骨缺损愈合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A、C组骨缺损均于术后8周愈合.B组骨缺损在术后10周仍未愈合。结论:提示兔深冻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成骨作用,其取代自体骨植骨修复骨缺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实验观察自体红骨髓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形态变化过程 .[方法 ]将自体新鲜红骨髓移植于 2 6例中国家兔膝关节股骨髌面制作的 3 0mm× 6 0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区 ,通过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方法 ,观察不同时期修复组织的形态变化 .[结果 ]于术后第4周 ,自体新鲜红骨髓移植组修复组织细胞的形态、分布及排列接近正常软骨组织 ,其修复组织中单个细胞面积达到正常水平 .[结论 ]自体新鲜红骨髓具有良好的成软骨能力 ,成软骨的过程分为肉芽组织形成期、前软骨期和成熟软骨期 3个阶段 .  相似文献   

17.
大段骨与大面积皮肤复合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用于一期修复肢体大段骨与大面积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9例用背阔肌肌皮瓣与腓骨组合移植,2例用双侧背阔肌肌皮瓣与腓骨组织移植来修复下肢和上肢的骨与皮肤复合缺损,其中16例采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方式重建移植组织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8.
贾全忠 《四川医学》2012,33(2):253-254
目的分析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长骨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穿针穿入骨不连骨缺损部位,同时于髂前上棘处行骨穿抽取红骨髓,注入骨不连骨缺损部位,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应用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每半月摄X线片1次,观察治疗情况。每10d 1次,3次为1个疗程。随访观察至患者临床愈合。结果 37例患者通过1个疗程治疗,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愈合时间在2.5~6.5个月,平均4.5个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长骨骨不连术后局灶性骨缺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本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的长期效果及所用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内最终转归情况。方法 中国青山羊15只,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缺损内植入组织工程骨(珊瑚羟基磷灰石+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术后早期行ECT、X线、组织学等手段检测,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远期在术后6、12、18、24月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及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内转归。结果 早期ECT显示在术后2个月内骨再生和再血管化进展顺利,X线和组织学显示术后组织工程骨成骨呈渐进性和偏心性:远期X线和组织学显示组织工程骨与山羊胫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且出现髓腔再通,珊瑚羟基磷灰石在体内逐渐成为骨基质的组成成分,自身架构消失。结论 组织工程骨可以完全修复山羊大段负重骨骨缺损,形成正常骨组织并发挥功能;珊瑚羟基磷灰石最终被降解转化成骨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