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大学是每个学生远离家长照顾,走向独立生活的关键过渡时期。大学生在这个阶段受到校园环境、人际交往、学业、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影响,易导致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荣红辉等[1]研究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检出率、致残性最高的心理疾病是焦虑和抑郁。王蜜源等[2]研究表明,大学生抑郁症检出率已高于30%,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军校新学员兼具新入伍军人和学生双重身份,在承受学业压力的同时,还面临高强度军事训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封闭的校园生活等考验,更易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3]。作为部队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和指挥员,军校新学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重点关注。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众多,饮食习惯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却又常被忽视的环节[4]。饮食习惯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与普通人群相比,饮食失调人群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健康饮食有助于降低抑郁发生风险[5-6]。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皮质醇在饮食行为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失眠障碍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睡眠疾病,失眠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0%~36%,其中10%~25%成为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约6%~10%达到了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的诊断标准[1-2]。而CI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神经免疫等方面造成多维度损害[3],其中,认知记忆与睡眠功能成为近年研究热点[4]。中医针刺调节失眠障碍具有疗效确切、无依赖性、副作用小等优势[5],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增龄伴随的认知、运动、感官功能下降以及营养、心理等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呈现传染病易感、慢性病多病共存、营养不足、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显著等有别于一般人群的健康特点[1]。有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比例为86.23%,2种及以上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达65.14%[2]。  相似文献   

4.
<正>抑郁障碍是精神科中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易复发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目前,对抑郁障碍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2]。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障碍患者来说是一种有效好、安全高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法[3]。  相似文献   

5.
<正>认知衰弱定义为以同时存在身体衰弱和认知障碍为特征的异质临床表现[1]。文献报道,认知衰弱在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1.0%~39.7%,被作为老年患者残疾、跌倒、功能障碍和死亡的预测因子[2-3]。当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率高达20.2%,认知衰弱已成为老年T2DM患者的新型并发症,严重影响T2DM患者生存质量[4]。早期识别认知衰弱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改善或延缓认知障碍和衰弱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对认知衰弱的认知和重视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认知衰弱是一种同时存在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损害,并排除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其他类型痴呆的临床综合征,是衰弱综合征的独立维度[1-2]。认知衰弱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死亡、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的风险,但具有一定的可逆性[3]。  相似文献   

7.
<正>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类特殊的症候群,以全身弥漫性的慢性肌肉酸痛、僵硬为主要症状,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通常同时伴有失眠、疲劳、抑郁或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2]。FMS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FMS患者也常伴有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3]。据报道,FMS的患病率高达15%,女性多于男性(达8∶1或9∶1),而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4]。数十年前临床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常常将其误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绞痛等[5]。  相似文献   

8.
<正>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是一种记忆力、集中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发生障碍及人格发生改变的神经受损疾病[1-2]。临床资料显示,手术麻醉清醒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现象并不罕见,高龄病人身体各项机能衰退,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发生POCD的风险更高[3]。POCD将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甚至将增加病人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急危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研究表明,PCI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1],可能与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离异/丧偶、性别、急诊PCI等因素相关[2-3];而焦虑抑郁通过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亢进、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增强体内炎症反应等,诱发或加重冠心病,影响PCI术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4]。  相似文献   

10.
<正>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异质性综合征,具有多种临床表型和合并症[1]。过去将其认为是一种以高血压、心脏肥厚和舒张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血流动力学障碍疾病,但现在被认为是涉及多系统的临床综合征[2]。近年来,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3-8]显示,HFpEF患者预后药物治疗的积极结果并未取得改善。因此,现有指南[9]主要强调对HFpEF患者的病因和合并症进行筛查、治疗,希望通过治疗潜在病因和合并症来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既往研究[10-11]表明,与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相比,HFpEF患者合并症患病率更高。EMPEROR-Preserved研究[12]公布的5 988例HFpEF患者基线特征显示,  相似文献   

11.
郭双辉  张玉梅 《中国医刊》2023,(9):929-933+924
<正>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组以认知功能减退、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智能损害综合征,可以进一步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其中,约30%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最终会进展为痴呆[1]。《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约有5000万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预计2050年将增加至1.52亿,为全球医疗保健体系带来巨大负担[2]。  相似文献   

12.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出现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时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等[1-2],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导致FPF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3]。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有价值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在过去的20年已成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和排便障碍调查的主要诊断工具,用于评估盆底解剖及其功能[4]。本研究通过经会阴4D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前盆腔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观察,初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功能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影响广泛的重要健康问题[1-2]。脆性骨折患者术前如不能及时有效纠治IDA,则术后贫血将加重,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错乱、免疫功能障碍、术后康复延迟,致残及死亡率明显增加[3]。根据《静脉铁剂应用中国专家共识》[4],“目标血红蛋白(Hb)”在IDA的临床治疗中至关重要,它是决策铁剂治疗剂量和疗程的核心,但目前临床并没有一个安全、客观、公认的标准来决定“目标Hb”。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主要表现,其中吞咽功能异常是常见且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类型,容易导致肺炎等并发症[2]。吞咽功能的恢复与改善已经成为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无创神经刺激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无创小脑刺激技术通过非侵入性的方式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已在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效果[3]。有研究显示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提高吞咽相关皮质的兴奋性,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4]。  相似文献   

15.
<正>妊娠腰痛是指妇女妊娠期间,出现腰部疼痛及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1],分为下腰痛和骨盆带疼痛[2]。近年来妊娠腰痛发病率显著增长,高达50%~80%,在妊娠期诸多并发症中排首位[3],可能导致孕妇躯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严重干扰孕妇日常活动,甚至增加产后并发症以及剖宫产的发生概率[4-5]。研究表明,针灸是治疗妊娠腰痛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6]。金亚蓓教授基于操作简单、取穴少而精、疗效显著且安全的角度,采用易医脐针选取单一神阙穴治疗妊娠腰痛。易医脐针由齐永教授发明,能够激发人体蛰于脐中的先天之气,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之中2型糖尿病占比超过九成[1],当糖尿病患者持续处于高血糖时,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2-4]。通过饮食干预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5-9]。可将天然安全的低糖物质进行合理复配,并制成营养粉、馒头、蛋糕等形式进行食品干预[10-12]。  相似文献   

17.
<正>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指因上半身长期处于不良姿势,造成相关肌群功能失衡,进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不适、胸闷、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的一种亚健康状态[1]。UCS常见的体态是圆肩、驼背、头前倾[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纠正局部的肌肉失衡来治疗UCS,常用的方法有运动疗法、肌肉能量技术、针灸和推拿等[3]。  相似文献   

18.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尽管记忆障碍被认为是AD的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明了语言功能障碍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甚至是前驱期就已经存在[1-2]。因此,本文主要从语音-音系、词汇-语义、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1-4],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agusnervestimulation,VNS)已作为一种新型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5-6]、系统性红斑狼疮[7]、炎性肠病[8-9]、干燥综合征[10]、外科术后神经炎症[11]、局部炎症反应[12]等急慢性炎症治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VNS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1],甚至,有学者认为,VNS可作为一种潜在疗法,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相关炎症风暴,  相似文献   

20.
<正>社会衰弱被定义为个体持续处于失去社会资源、社会活动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风险中。研究显示老年人社会衰弱发生率为16.8%,处于较高水平,且会导致死亡率[1]及致残率上升[2]等一系列不良结局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老年人社会衰弱的筛查,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准确、有效地识别老年人社会衰弱需要科学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