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而绝经后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将渐进性减少,并使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及骨折的危险度剧增.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为40%~50%,男性发生率为13%~22%.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椎体压缩性骨折占50%,而危害最大为髋部骨折.目前对可耐受手术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对113例老年骨折患者,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度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女性骨折占69.1%,男性占30.9%。结论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折的危险因素帮助老年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骨密度测定了解住院老年人在年龄、性别因素和疾病谱方面其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1157例住院老年人进行正位腰椎(L3~L4)骨密度测定,计算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1157例住院老年人中996例为骨质疏松症,占86.08%,55例为骨量减少者,占4.75%。从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89岁,9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是55.55%、85.00%、84.87%、84.96%、85.71%、89.60%、89.12%,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递升(P〈0.05),统计有差异性意义。女性患者620人,骨质疏松症597人,男性患者537人,骨质疏松症409人,骨质疏松率分别为94.7%和76.1%。女性老年病人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病人(P〈0.05)。不同的疾病谱的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骨折42/42例(100%)、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342/311例(90.93%)。糖尿病201例/175例(87.06%)、重度COPD108例/93例(86.11%)。结论老年住院病人的骨质疏松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率也随着上升,女性病例发生率多于男性。骨折、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糖尿病、重度COPD的骨质疏松率高于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骨科收治入院或门诊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再骨折组)、对照组(骨折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D-T、C C I、骨折好发部位、骨折至再骨折的时间间隔、再骨折的发生率、平卧位到站立位转换时间等.结果对照组再骨折的发生率为4.52%,两次骨折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1±0.7)年,平均年龄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BMD-T、CC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协调技能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运动协调技能低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可能性较大.多因素风险分析表明,年龄因素及既往有椎体骨折史为再次骨折主要的风险因素.结论两次骨折之间,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功能康复等治疗,减少跌倒等的发生,降低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老年常见病 ,多发生在 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中 ,老年性或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最为常见。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 ,导致骨的脆性增加 ,常易发生骨痛甚至骨折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1 临床表现骨折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约占骨折总发生率的 50 %。更年期后妇女容易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则多发生于髋部 (股骨颈、股骨粗隆间 )及腕部 ,且可能重复发生。骨痛 :骨痛的发生率女性较高 ,约占 80 % ,以腰背疼痛为主 ,并向四肢及带状放射者约占 2 0 % ,一些患者还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麻木或肌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折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8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以及骨折率发生情况。结果:88例患者治疗1年后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88例患者治疗1年共有2例患者发生骨折,骨折发生率为2.3%。结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改善骨密度,预防个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再骨折发生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探究组(40例)和对比组(35例),对比组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探究组同时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骨折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均得到随访,探究组骨折再发生率为4.5%,对比组15.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采取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再骨折发生,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根据年龄、骨折发生时的状态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女性骨折占63.27%,男性占36.73%,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为发生骨折频率高的部位。意外跌倒是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骼脆性增加,当受到轻微的外力撞击或震动时,即可发生骨折。因此,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谭英  刘雅  魏东  韩文群  张云兰 《四川医学》2012,33(3):380-382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最常见的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了解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对于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调查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附四院等三甲医院就诊经DXA或X线确诊的非骨折骨质疏松症(174例)及骨质疏松性骨折(222例)女性患者的生活习惯,共396例,进行分析。结果获取问卷396份,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100%。年龄44~97岁,平均(70.58±8.715)岁。年龄、膳食情况、起床时间、牙齿松动脱落、职业的体力要求、经常腰背部疼痛、舞蹈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女性骨质疏松骨折与年龄、职业、饮食情况等生活方式有关,提倡早起,正确体育方式,均衡饮食、保持牙齿的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综合性骨折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传统的综合性骨折治疗方法上,增加骨科损伤控制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生活自理率、骨折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00%、100%、100%及0.00%,对照组的治愈率、生活自理率、骨折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2.00%、76.00%、40.00%及32.0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骨科损伤控制,使患者的治疗效率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自编问卷收集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1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找出骨质疏松性骨折再骨折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年龄大(OR=5.365,P=0.000)、体重指数大(OR=8.637,P=0.000)、抑郁情绪(OR=6.842,P=0.000)、血糖控制欠佳(OR=11.296,P=0.000)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OR=0.098,P=0.000)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保护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再次骨折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再次骨折的发生,尤其是高危人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量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降钙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密度(BMD)、骨强度及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为期1年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1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钙剂组和钙剂组,进行开放、对比研究。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双能X线BMD和强度测量以及脊椎胸腰正、侧位X线片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降钙素+钙剂组53例获随访,与治疗前比较,腰椎BMD上升约1%,髋部BMD无明显变化,桡骨和胫骨骨强度均明显改善;钙剂组59例获随访,腰椎、髋部BMD和桡骨、胫骨骨强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治疗前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钙剂组明显高于降钙素+钙剂组。结论: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骨痛,还能确实提高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赵建辉  陈洪宇  姜雪  包自阳  李香茶 《浙江医学》2016,38(23):1906-1908,1912
目的探讨WHO推荐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用于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透析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影响患者骨折风险等级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CKD患者依据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3组:CKD3期组(35例,eGFR为30~60ml·min-1·1.73m-2)、CKD4期组(33例,eGFR为15~30ml·min-1·1.73m-2)、CKD5期组(22例,eGFR<15ml·min-1·1.73m-2)。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患者股骨颈骨密度,记录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FRAX评估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等级。结果3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CKD3期组(P<0.05)。3组患者骨折风险等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KD5期组患者骨折高风险比例高于CKD3期组、CKD4期(均P<0.05)。患者骨折风险等级与骨密度(r=-0.516)、eGFR(r=-0.234)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FRAX可用于评估CKD非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随着肾功能恶性进展,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及骨折风险均呈上升趋势,骨密度是影响患者骨折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万云虹  谢晟 《当代医学》2014,(29):31-32
目的探讨骨折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骨折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症病史将其分为初次骨折组(n=63)和再骨折组(n=35),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包括高龄、女性、曾发生椎体骨折、BMD-T值〈-3.5以及CCI级别低者。对初次骨折患者随访2年,初次骨折组有4例(6.15%)发生再骨折。结论高龄、女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是骨质疏松症再次骨折的高危人群,临床应对这部分患者加强预防措施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再次骨折。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596-1597
目的:探讨血清铁过载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女性骨折患者122例(老年骨折组)、中青年女性骨折患者120例(中青年骨折组)及健康老年女性10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FER),并在三组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骨折组T值处于骨质疏松范围,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T值正常。老年骨折组T值显著低于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P<0.05);中青年骨折组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骨折组FER明显高于正常,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FER正常。老年骨折组FER显著高于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P<0.05),中青年骨折组与对照组FE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骨密度降低,同时体内铁含量增高。高水平的血清铁在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血清铁水平的异常增高也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8):73-7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术后邻椎再骨折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PKP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病例,随机分为PKP椎体成形实验组和保守治疗对照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邻椎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 68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3±2.4)个月,回访示:PKP手术实验发生邻椎再骨折12例(35.29%),对照组发生邻椎再骨折4例(11.76%);体重指数20 kg/m~2时,实验组再骨折率为50%,对照组再骨折率为18%;骨密度小于-2.5 SD时,实验组再骨折率为60%,对照组再骨折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增加邻椎骨折的发生率,其高危因素可能与骨质疏松、体重指数、骨水泥注入量、注入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目前,关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现有的调查存在数据较少、资料欠完善等不足。因此急需大数据的病例资料统计分析,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调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14-01-01至2016-12-31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住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 083例,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339例)、60~69岁组(1 850例)、70~79岁组(1 421例)、80~89岁组(441例)、≥90岁组(3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手术治疗组(3 911例)和保守治疗组(17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情况、治疗情况等资料,测定骨密度T值,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结果 男性以70~79岁高发,女性以60~69岁高发,各组女性均多于男性,<60岁组男女比例最大;平均骨密度T值为(-3.2±1.2)SD,骨密度<-3.5 SD者945例(23.14%)。3 751例患者伴至少1种合并症,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3 278例(80.28%)、糖尿病645例(15.80%)、脑卒中后遗症529例(12.96%)。高能量损伤245例(6.00%),低能量损伤3 838例(94.00%),低能量损伤是主要致伤因素。共4 953个椎体发生骨折,胸腰椎骨折节段大致呈单峰分布,L1所占比例最高为29.09%(1 441/4 953);胸腰段(T11~L2)为多发节段,占77.06%(3 817/4 953);腰椎骨折所占比例为53.46%(2 648/4 953),高于胸椎骨折的46.54%(2 305/4 953)。手术患者无脊髓、神经和血管损伤,共79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微创手术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T值大于保守治疗组,VAS、ODI均低于保守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卧床时间短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于男性,骨折原因主要为低能量损伤,骨折部位以胸腰段最为多见,且腰椎多于胸椎,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它的最大危害在于骨折,2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有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我院骨科从2009年1月-2010年1月用鹿瓜多肽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评价社区老年人群实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的效用。方法 按年龄分布进行分层抽样,入组上海5个社区60岁以上老人2 809例,所有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行问卷调差,选择中国模式FRAX®评分,计算出每位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major osteoporotic fracture,MOF)的概率,并同时进行胸腰椎侧位X线摄片,按Genant半定量法进行分度。结果 老年女性中,椎体骨折组的年龄、既往骨折史比例、FRAX®MOF值均显著高于非骨折组(P<0.001);老年男性中,椎体骨折组既往骨折史、长期饮酒比例、类风湿关节炎比例和FRAXMOF值均高于非骨折组(P<0.01或P<0.05)。老年女性椎体骨折率随FRAX®MOF值增高而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男性椎体骨折率随FRAX®MOF值增长而升高,但到Q4组下降(P=0.035)。FRAX®MOF值评价老年女性椎体骨折、中重度椎体骨折、多发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和53.9%,91.7%和56.8%,64.7%和65.5%(P<0.001)。FRAX®MOF值评价老年男性椎体骨折和中重度椎体骨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8%和45.9%(P<0.001),69.2%和53.6%(P=0.003),无法判定是否为多发骨折。结论 对于判定社区老年女性患者椎体骨折,尤其是中重度椎体骨折,FRAX®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骨折的原因,以便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一年组织病患进行检查,根据是否继发骨折将其分为研究组17例(继发)和对照组67例(未继发),比较两组病患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继发骨折形成原因。结果两组病患性别、年龄、骨水泥渗漏及骨水泥注射量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骨密度和骨钙素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男性术后继发骨折率较之女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跳跃椎骨折发生率邻椎骨折发生率原椎再骨折发生率,但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患行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骨折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均无相关性,与骨质疏松程度存在相关性,属于骨质疏松症的自然病理过程,需加大临床护理力度,以降低继发骨折发生率,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