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目的观察ICCs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膀胱中的密度分布情况,探讨其在糖尿病膀胱逼尿肌肌条兴奋性改变以及膀胱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12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比较DM组大鼠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及膀胱顺应性变化;行离体逼尿肌肌条实验,比较肌条兴奋性与对照大鼠的差异;应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检测2组大鼠膀胱ICCs细胞的密度分布情况。结果DM组大鼠膀胱残余尿量[(0.50±0.28)ml]、最大膀胱容量[(1.72±0.73)ml]和膀胱顺应性[(0.04±0.02)ml/cmH2O]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最大膀胱压力明显降低(P<0.05)。DM组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且收缩幅度有降低趋势。DM大鼠膀胱ICCs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DM大鼠膀胱中ICCs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糖尿病性膀胱病逼尿肌肌条兴奋性降低及在体膀胱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由基在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损伤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由基在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分组观测不同时间段T2DM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膀胱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并将剩余膀胱组织制备匀浆,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与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不同时间段T2DM组引起逼尿肌收缩的最小牵张力高于对照组.T2DM组在0~16周的收缩频率较对照组增高,在20周后减低.T2DM组最大收缩力旱现降低趋势.正常对照组膀胱匀浆中SOD第8周达最高峰后,旱现出下降趋势,至24周时有所增高.T2DM组4周时SOD出现增高,在8周和24周组大鼠膀胱中SOD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DA在两组动物中都表现为进行性下降趋势.在第4周,T2DM组大鼠膀胱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第8周出现MDA增高.T2DM组SOD/MDA的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在第4周时,T2DM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第8周时,出现显著性降低.逼尿肌肌条收缩频率与逼肌最大收缩力之间旱负相关,(r=-0.226,P<0.05);MDA与逼尿肌最大收缩力之间呈正相关(r=0.234,P<0.01).结论 糖尿病可导致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在发病初期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提高,膀胱功能处于代偿状态;随着病情进展,机体氧自由基损伤严重,膀胱逼尿肌功能失代偿.自由基损伤也是糖尿病膀胱逼尿肌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大鼠的逼尿肌顺应性以及舒缩功能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阐明糖尿病膀胱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造NIDDM大鼠模型 ,以正常大鼠为对照 ,分别进行残余尿测定 ,在体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改变和最大逼尿肌收缩强度 (瓦特因子 )以及采用离体逼尿肌肌条研究逼尿肌收缩力变化。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逼尿肌最大收缩力 (0 .0 8± 0 .0 4 ) g和平均收缩力 (0 .0 6± 0 .0 2 ) g较对照组 [分别为 (0 .11± 0 .0 5 )g和(0 0 7± 0 .0 3)g]降低 ;膀胱顺应性升高 ,残余尿增多、膀胱容量增大以及膀胱湿重增加。结论 糖尿病对于膀胱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损害作用 ,并且膀胱顺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电刺激法对糖尿病膀胱大鼠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电刺激组3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制作糖尿病大鼠膀胱模型。10周后,电刺激组予体外电刺激治疗,刺激参数:强度31V,密度31 Hz,另两组均不予电刺激。持续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各组尿动力学改变及逼尿肌肌条收缩功能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造模10周后施加体外电刺激,其膀胱收缩力加强,残余尿量比(R%)有所下降,膀胱排尿阈容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电刺激可改善糖尿病膀胱的逼尿肌收缩能力及膀胱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后者采用STZ诱导,制备糖尿病模型。STZ诱导8周后将两组大鼠放入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量,随后进行在体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评估膀胱功能。实验完毕后取膀胱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重明显减轻,24 h尿量和膀胱湿重显著增加;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膀胱容量、单次排尿量和剩余尿量明显增加,收缩力代偿性升高,排尿效率显著降低;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糖尿病组大鼠组膀胱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结论糖尿病组大鼠早期即可出现膀胱逼尿肌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提示对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应尽早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腹腔内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的动物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后者采用STZ诱导,制备糖尿病模型.STZ诱导8周后将两组大鼠放入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量,随后进行在体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评估膀胱功能.实验完毕后取膀胱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体重明显减轻,24 h尿量和膀胱湿重显著增加;充盈性膀胱测压检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膀胱容量、单次排尿量和剩余尿量明显增加,收缩力代偿性升高,排尿效率显著降低;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可见糖尿病组大鼠组膀胱逼尿肌肌束排列紊乱,结构松散,肌束断裂.结论 糖尿病组大鼠早期即可出现膀胱逼尿肌形态学和功能的改变,提示对糖尿病性膀胱病患者应尽早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大鼠BOO对膀胱逼尿肌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能较好模拟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的稳定的大鼠实验模型,探讨对逼尿肌收缩功能及顺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Wistar雌性大鼠近端尿道不全结扎法建立BOO模型;采用灌流肌槽,以胆碱类药物(氯化氨基甲酰胆碱carbachol,非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作为刺激因素,测定离体逼尿肌条的主动收缩功能。充盈期膀胱压力测定检测膀胱顺应性及低压充盈期未容积的变化。结果 2周后手术组膀胱出现典型的梗阻后表现。低压充盈期膀胱容积及膀胱湿重(ml,g)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ml,g)。出现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者收缩力逼尿肌条显著低于假手术组,逼尿肌稳定(Detmsor tstability,DS)者梗阻2周时及梗阻4周时分别表现为高于和低于假手术组。梗阻后不稳定组大鼠逼尿肌呈低顺应性,而稳定组逼尿肌顺应性升高。结论 ①成年Wistar大鼠采用内径1mm的近端尿道不全结扎法,建立的BOO实验动物模型具有方法简便、存活率高、稳定性好等特点,适合于膀胱出口梗阻的相关实验研究。②梗阻后逼尿肌的收缩性有两种改变:不稳定组逼尿肌收缩性受损,稳定组逼尿肌收缩性出现双相性改变,即早期呈代偿性升高,继而降低。③梗阻后膀胱顺应性依逼尿肌稳定性而异:逼尿肌不稳定时呈低顺应性,而逼尿肌稳定组顺应性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DCP)储尿期尿动力学特征及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阐明DC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以链脲佐菌素(STZ)、蔗糖诱导制作大鼠DCP模型及利尿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膀胱感觉神经递质CGRP及其纤维改变;制备离体全膀胱,作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顺应性改变;放免法测定逼尿肌舒张信号转导分子cAMP。结果 DCP8周时,膀胱壁尤其是粘膜下层的CGRP及其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离体膀胱测压显示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舒张作用明显弱于对照组和利尿组,逼尿肌cAMP含量显著低于后者。结论 ①DCP对膀胱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CGRP为主要递质的粘膜下层膀胱容量感觉纤维明显减少,膀胱顺应性改变是DCP的致病机制之一。②DCP早期即已发生储尿期功能障碍,并且可能是膀胱收缩功能损伤的因素。③非糖尿病性利尿状态(多尿)对膀胱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作用,但不是DCP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作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能较早发现DCP,有助于保护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不同平面脊髓损伤(SCI)造成神经源性膀胱后尿动力学,逼尿肌兴奋性改变和Connexin43(Cx43)的表达情况。方法 成年健康SD雌性大鼠52只,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骶上脊髓损伤(DH)组、骶下脊髓损伤(DA)组。采用脊横断法制备大鼠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四周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离体逼尿肌肌条兴奋性检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x43表达情况。结果 DH组逼尿肌漏尿点压较对照组、DA组明显升高,DA组逼尿肌漏尿点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H组膀胱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频率较对照组、DH组明显增高,DA组膀胱逼尿肌肌条自发性收缩的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DH组Cx43表达较对照组、DA组明显升高,DA组Cx4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为神经源性膀胱的早期诊断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DH组为逼尿肌反射亢进,DA组为逼尿肌反射无力,逼尿肌反射亢进与逼尿肌收缩频率与幅度增高有关,膀胱逼尿肌Cx43表达增高可能是逼尿肌反射亢进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2):1053-1057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与膀胱结构改变和尿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Sprague-Dawley大鼠63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33只和对照组30只。糖尿病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应用代谢笼检测2组大鼠24 h尿量,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膀胱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NGF表达,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膀胱结构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成功后4、8、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糖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24 h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膀胱阈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顺应性显著增加,最大膀胱内压显著降低,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膀胱组织中NG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随着病程延长,NGF表达逐渐降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光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膀胱平滑肌肥大,形态多样,排列紊乱疏松,可见肌束断裂,随着病程延长,变化更加明显;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肌束排列整齐,形态一致,肌束间结构紧密。电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膀胱平滑肌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出现边集,核周隙不清,线粒体肿胀;对照组大鼠膀胱细胞核染色质均匀,核周隙清晰,线粒体膜无破裂、无肿胀。结论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中NGF表达下降诱导膀胱出现收缩功能减弱及逼尿肌形态学改变,并呈现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大鼠膀胱舒张及收缩功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阐明早期糖尿病膀胱舒张和收缩功能改变。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用蔗糖利尿模拟多尿性膀胱功能变化,对比糖尿病、蔗糖利尿和正常对照大鼠离体膀胱收缩、舒张变化及cAMP含量。结果 早期糖尿病鼠膀胱最大收缩力和持续收缩力下降,膀胱舒张能力也有下降,膀胱cAMP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早期膀胱逼尿肌收缩、舒张功能均有明显受损;同时,大量利尿可使膀胱容量和湿重增加,但不是糖尿病膀胱病变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膀胱逼尿肌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DD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及小剂量连脲佐菌素(30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6周后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在常规HE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V-G)染色的改变。结果:糖尿病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治疗组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结论: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灯盏花素具有保护膀胱逼尿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Urinary bladder function is significantly al-tered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1].The fre-quency of abnormal bladder functionin diabetic pa-tients,occurringin25%to85%of the cases,de-pends on the diagnostic method and dur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Diabetic cystopathy,the constel-lation of clinical and urodynamic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long-termdiabetes mellitus,has been clas-sically described as decreased bladder sensation,increased bladder capacity and i mpaired detrusorcontractil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超微改变,从细胞形态学分析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发病机理。方法建立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在4、12周时电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结果电镜下逼尿肌表现为逼尿肌细胞体积增大,SMC之间的间隙缩小,细胞间胶原纤维增多,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胞突连接及缝隙连接多见。12周时上述改变较4周明显加重。与时间有明显相关性,此损害过程为一个神经纤维束减少、膀胱逼尿肌代偿与重建,最后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过程。结论糖尿病早期,大鼠膀胱逼尿肌的平滑肌、细胞间质和神经纤维均有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变明显。形态学方面的检测为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尿动力学提供佐证,为临床诊断治疗糖尿病膀胱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大鼠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①选取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取15只为假手术组,其余75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复制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 DI)模型),托特罗定组(0.5 mg/kg),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0、5、2.5 g/kg),缩窄近端尿道出口,模型复制第3周开始给药,连续4周。末次给药后测定尿动力学参数,计算膀胱指数,并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②复制体外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模型,观察防己黄芪汤对其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 DI模型大鼠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排尿点压、排尿压峰值、膀胱指数显著升高(P<0.01),残余尿量明显增多(P<0.01);膀胱发生明显的病理性改变。防己黄芪汤高、中剂量组和托特罗定组大鼠排尿间隔时间显著延长(P<0.05,或P<0.01),排尿点压和排尿压峰值降低(P<0.01),膀胱的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1);防己黄芪汤高剂量组和托特罗定组膀胱指数显著降低(P<0.05),膀胱病变程度减轻。0.2 mol/L KCl溶液能显著增加正常大鼠逼尿肌的收缩频率和张力(P<0.01),托特罗定(10-8 mmol/L)、防己黄芪汤(10、20、40 g/L)对KCl引起的逼尿肌收缩频率和张力的增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防己黄芪汤可以改善DI大鼠的下尿路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平滑肌的舒缩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下转染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神经生长因子β(Ad-hNGFβ)基因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Ad-hNGFβ组、Ad-LacZ组,另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STZ注射后21 d,Ad-hNGFβ组和Ad-LacZ组分别皮下注射Ad-hNGFβ和Ad-LacZ,C组和DM组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STZ注射前、注射后21、35和49 d测定热痛阈,49 d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及血清hNGFβ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在STZ注射后21 d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持续到49 d,且血清hNGFβ浓度明显下降(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DM组相比,STZ注射后49 d,Ad-hNGFβ组热痛阈明显升高(P<0.05),血清hNGFβ浓度升高(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期有所恢复(P<0.05);Ad-LacZ组各项指标与DM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Ad-hNGFβ基因转染可缓解大鼠糖尿病神经性病变,此作用可能与Ad-hNGFβ基因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彦彬  李瑞鹏  诸靖宇  徐侃 《浙江医学》2017,39(18):1532-153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中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每组18只。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大鼠一般生理体征;在光镜下观察膀胱逼尿肌组织HE染色结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并使用前列腺素E2(PGE2)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4h尿液中PGE2含量,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终末体重明显降低(P<0.05),终末血糖、膀胱湿重和24h尿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在光镜下可见逼尿肌肌束结构排列紊乱,肌束间隙变宽;在透射电镜下可见逼尿肌细胞间距变宽,胞质内线粒体肿胀破裂呈空泡状。糖尿病组大鼠24h尿液PGE2含量、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中mPGES-1表达水平及尿液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膀胱病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