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五味子为一味传统的中药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成熟干燥的果实,有效成分主要为木脂素、多糖、芳香油及三萜类化合物.其药理作用丰富,具有保肝、兴奋呼吸中枢、抗肿瘤、镇咳祛痰、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有较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文针对其有效成分在药物性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乙素(Sch B)是从中药五味子中提取出来的活性物质,它具有保肝、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本文针对Sch B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降低肝炎转氨酶升高的常用中草药有龙胆草、五味子、虎杖、茵陈、垂盆草、鸡骨草等等。临床中有的用之效佳。有的则效不显。究其不效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辨证施治之法。故不能正确使用中草药。如不区别证候虚实。药性的温凉。一味滥用某种药物。是取不到理想疗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述五味子的功效在小青龙汤中的全面应用。方法:查阅方剂学相关知识及相关文献,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 :五味子在小青龙汤中发挥多方面功效。结论:小青龙汤中之所以用五味子,不单单是因为其具有收敛作用,它的补气生津、祛痰止咳及宁心安神及补肾等作用也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是吉林省中药材的优势产业,它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五味子乙素是五味子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凋亡发生时线粒体途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内容,因此,我们将Sch B与凋亡线粒体途径中caspases及Bcl-2家族成员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木脂素的差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的差别。结果从薄层色谱上看,生五味子、醋五味子及酒五味子无明显的差别,而总木脂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乙素均以酒五味子中的量稍高。结论五味子经过炮制后,能增加其中所含的木脂素类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LC-UV含量测定方法。综合考察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的内在品质,为该品种转为栽培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C-UV法,Agilent T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 I.D,5 u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40 nm,测定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结果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平均含量分别为0.24%、0.46%、1.22%。结论皖南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平均含量为0.24%,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的要求:五味子酯甲含量不低于0.20%,可供药用。通过三指标的综合控制,为皖南华中五味子的品质评价和栽培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五味子果实、藤茎及果柄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五味子果实、藤茎及果柄中的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TLC法及RPHPLC法,在C18柱上,以甲醇水(73∶27)为流动相分别测定各成分的含量.[结果]五味子藤茎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与五味子果实相近,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约占五味子果实的50%,而五味子果柄中上述成分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南五味子药材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性状鉴别、扫描电镜和薄层色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及其近缘种绿叶五味子、翼梗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进行生药性状、种子表面微形态和薄层鉴别。结果 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可以将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分为3个类型。去氧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deoxyschisandrin)、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的薄层定性表明产于陕西平利、河南栾川、山西阳城、湖南衡山的华中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和红花五味子果实中都含有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翼梗五味子果实中仅含有五味子酯甲,而甘肃小陇山、陕西留坝产华中五味子果实中检测不到这两种成分。结论 不同产地华中五味子、红花五味子、绿叶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可以依据种皮表面的微形态特征和薄层色谱结果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0.
有一则谜语“甜酸苦辣成是什么药?”谜底就是五味子。五味子是木兰科木质藤本植物,果实成熟时色红、成串、形似葡萄。五味子有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之分,药用以北五味子为佳。北五味子尤以辽宁产的“辽五味”为上品。五味子药用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前就  相似文献   

11.
陈国吉  王健 《中医学报》2021,36(2):309-312
《伤寒论》之药理学基础传承于《神农本草经》,但并不是一味接受,而是有所继承和发展。选取《伤寒论》中的5条或然证条文,探究其组方加减用药规律后发现,仲景治咳用五味子、细辛、干姜,治小便不利用茯苓,治渴用栝楼根,治腹痛用芍药,治呕用生姜,治心悸用桂枝、茯苓。仲景继承《神农本草经》"辨症用药"的思想同时,亦发展了"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五味子及不同炮制品炮制后化学成分差异,为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生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同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差异成分对应的靶点和通路。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中成功指认出21个共有峰,其中4个峰分别被指认为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相似度结果显示,五味子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与各自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在0.907~0.999。PCA和OPLS-DA结果表明,五味子不同炮制方法对五味子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指认出的色谱峰与五味子的主要药理作用密切相关。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为五味子及其炮制品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五味子中木质素类成分含量差异性,探讨其与产地相关性,为确定我省五味子道地药材的主产区及规范化种植基地的药材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吉林省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pollo-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5 min,50%~60%A;15~50 min,60%~75%A);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分别测定其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结果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在产地间差异性显著。结论初步选择旺起镇、万良镇、松江镇、长白镇、泉阳镇为五味子品质优良产地。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收季节对南五味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采收时间的南五味子挥发油、总木脂素、五味子酯甲以及五味子甲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南五味子的采收时间以8月上旬为最佳。结论8月份是南五味子成熟的主要时期,应重视南五味子采收的控制,以保证南五味子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五味子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制备五味子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不同工艺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观察不同提取物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致小鼠入睡只数和阈上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北五味子醇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别为151.29 mg·g~(-1)、41.61 mg·g~(-1)、142.20 mg·g~(-1);水提取物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分别为57.27 mg·g~(-1)、11.09 mg·g~(-1)、39.29 mg·g~(-1)。五味子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均可以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只数,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镇静催眠作用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醇提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入睡只数(P0.05),水提高剂量组和醇提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以明显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睡眠时间(P0.05)。结论:五味子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均有镇静催眠作用,且醇提取物的效果优于水提取物。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与镇静催眠作用有正相关性,是北五味子具备镇静催眠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补气生津胶囊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玉竹、甘草、红枣等7味巾药组成。五味子是其中的主要药物之一,五味子醇甲是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采用高效液相法对该制剂中的五味子醇甲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以提取溶剂、超声时间、超声次数、溶剂用量为因素,以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HPLC法分析2种成分。结果:在所考察的因素中,以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乙素含量的均值为主要指标,确定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以8倍体积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3次,每次10min。结论:确定五味子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此法简单、快速、提取效率高;HPLC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南五味子系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ls.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早期仅作为正品五味子的一种被广泛收载于各种中药专著及各版药典,然而由于该品种在生境分布、化学成分、组成及药效等方面与五味子S.ch inensis(Turcz.)Baill.(称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存在一定差异,故《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其作为南五味子的正品来源收载。南五味子种子含挥发油及木脂素类成分等,其中挥发油具有镇咳作用[1,2]。关于五味子挥发油的研究以北五味子较多[3,4],而对来源明确的华中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五味子以及醋酸代替五味子配伍前后生脉散中多糖含量的变化。方法将五味子单煎,人参、麦冬配伍五味子,人参、麦冬,人参、麦冬与5%醋酸共煎后,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各水煎液中多糖的含量。结果生脉散中多糖的含量较高,但生脉散配伍五味子后,多糖的含量下降了4.7%。用醋酸代替五味子后,多糖的含量下降了15.4%。结论配伍会引起生脉散复方中多糖含量的变化,且五味子以及用醋酸代替五味子配伍后生脉散多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属和南五味子属植物的泛称。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在我国五味子属约有20种,南五味子属有10种,分布于西南,华南至东北地区。其中有19种可供药用。最具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五味子,其次为华中五味子。长期以来,人们根据产地不同,习惯把产于东北省及内蒙古的称北五味子。又称辽五味子。产于南方的称南五味子。产于西北地区的称西五味子。北五味子以其果实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