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一般资料75例患者均为我单位职工。男45例,女30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9岁。2治疗方法取患侧穴位:腰阳关,环跳、殷门、阳陵泉,每日1次,7次为1疗程,间隔休息3天,进行第2疗程,2个疗程为一段落。每次针灸用DZ~112电脑针灸加微电流。3疗效标准针灸2个疗程腰腿痛完全消失,活动行走自如的为痊愈。针灸2个疗程腰腿部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有酸胀感,行动自如为显效。针灸2个疗程症状稍减为无效。4治疗结果75例病人经过2个疗程治疗痊愈63例,占84%,显效10例,占13.33%,无效2例2.66%,总有效率为97.33%。5典型病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态反应鼻炎。中医学将其归于“鼻脱”范畴。本病临床以鼻塞、流清涕、鼻道发痒、喷嚏、鼻镜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为主症。近年笔者用康宁克通A穴位注射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2例,男45例,女7例:年龄20~4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年。治疗方法采用意大利产康宁克通AlmlXZ支(女性用五支),选用风门(双)、肺俞(双)穴,每次用1个穴位,交替应用,每月穴往五次,共注3次。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偶有鼻痒,喷嚏;无效:症状体征无改…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6年~1996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115例。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愈或好转出院750例,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症状体征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作了手术治疗,占整个收治数的32.7%,其中18例第一次手术失误,效果不好,导致症状无明显...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10岁,病程5~10天,随机分药物组与电疗组各50例.年龄与病程相仿.均经对症、药物治疗,电疗组加用两肺超短波治疗,本组采用落地式超短波电疗机,上海产的LDT,CD31,机器输出功率200W,频率40.68MHz,波长7.37m,电疗的剂量为无热量,每日1次,每次6分钟,7次为1疗程。疗效标准:l周内症状、体征消失为治愈;症状、体征明显减少为显效;症状、体征减轻为好转;症状、体征无减轻或反而加重为无效。药物组治愈30例,占60%,显效10例,占20%,好转8例,占16%,无效2例,占4%。电疗组…  相似文献   

5.
笔者几年来采用自拟白峭散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X线钡餐透视确诊。其中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6例,复合性溃疡2例;其中男60例;女8例:年龄20岁以下18例,21~40岁36例,10岁以上14例。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白芍与海螵蛸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6g,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冲服。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忌食辛辣.1个月为1个疗程。3治疗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钡餐透视正常为治愈,共36例,占52.49%;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X线钡餐透视溃疡面缩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蒙医分型治疗颈椎病50例,其中寒盛型28例,热盛型4例,合并赫依型11例,合并包如型7例,治疗前后均经X线对照观察,结果: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尤其是寒盛型,合并赫依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有效率达100%,包如型:症状消失3例,占43%;好转3例,占43%,无效1例,热盛型,症状消失1例,占25%;好转2例,占50%,无效1例,占25%,但X线征象改变不明显,除39例颈椎曲率变直或反屈中有11例恢复正常外,50例颈椎有退行性变者和26例有韧带钙化或骨沉着者无1例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耳穴贴压治疗慢性鼻炎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27例中,男21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9岁;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3年。2治疗方法耳穴:取内鼻、外鼻、肺、神门、风溪、内分泌、脾等穴位。耳廓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置于0.8cm×0.8cm的胶布中间,然后贴在所选定的耳穴上,用手指按压王不留行籽,穴位有胀痛感,最好压至全耳有热感为宜。嘱患者每次按压20下,一日按压3次,两耳交替进行。3天更换1次,10次为1个疗程。3治疗结果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者)7例;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者)12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者)6例;无效2例。4病…  相似文献   

8.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一70%。如果贻误病情,可能发展成肾炎、肾盂。肾炎,进而导致尿毒症,严重可能危害男人的生命。1临床资料治疗患者3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6岁,病史最长3年,病史最短的15天。2治疗方法早饭后服十七味大鹏丸,中午十味豆蔻丸加五鹏丸,下午八味檗皮丸,晚上二十八味槟榔丸,早上空腹仁青常觉,用温开水服用。15天为1个疗程,重者可30天1个疗程。3疗效评定痊愈: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消失,瘙痒或蚁行感、排尿刺激症症状及体征消失,尿液及B超等各项检查恢复正常;好转:临床主症及体征减轻;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加重,化验及B超等检查与治疗前无多大变化者。  相似文献   

9.
运用针灸刀针松解法治疗跟痛症87例,选准压痛点,局麻下用针灸刀切断肌腱附丽点的微血管神经束,切口长约3mm,勿需缝合,休息1周,经随访,结果优良率达94.2%。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几年来应用白芷枳实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X线钡餐透视确诊。其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6例,复合性溃疡5例。男性60例,女26例。30岁以下16例,30~60岁48例,60岁以上20例。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权实与白某芷等份.共研细末,每次9g,每日2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冲服。治疗其间停用一切西药,忌食辛辣、吸烟、饮酒。1个月为1疗程。3治疗结果临床症状体征消失,X线钡餐透视正常为治愈,共38例,占44.2%。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  相似文献   

11.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天文学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根据现代天文学、宇宙生物学知识,在前人的基础上解读了阴阳、五行的天文学背景:①中医学的阴阳之道,泛指天体的万有引力、电磁波、高能粒子流之向背及强弱.人体的阴阳来源于人类在经过亿万年的天体阴阳特性作用下,从原生物选择性进化的结果.②七曜周旋,有地自转之昼夜阴阳,地公转之季阴阳,月绕地之阴阳,火星之阴阳,木星之阴阳.③水星10年周期运动呈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状态有依次属木、火、土、金、水的相生相克五行特性.计入火星之阴阳特性叠加,分甲、丙、戊、庚、壬阳五行,乙、丁、己、辛、癸阴五行.人体之腑脏阴阳五行来源于人类在经过亿万年天体阴阳五行特性作用下选择性进化的结果.④金星5年周期运动呈现五中运五行特性状态.计入火星阴阳特性之叠加,使各中运具有阴阳特性,并随年交替.⑤土、火、金、水、木五曜在六十甲子年周期运动中呈现15对阴阳独立状态,比拟为15对阴阳纳音五行.⑥纳音五行应纳入中医学理论构架中.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涉及肝、脾、肾等脏腑及风、火、痰、瘀、虚等,内伤七情,肝失疏泄,则气机不畅,肝气循经上逆巅顶,经络闭阻不通,不通则痛;脾胃虚弱,生化之源缺乏,或久病失血,暗耗阴血,肝血亏虚,窍络失养,不荣则痛;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肝气郁滞、肝火上扰、肝阳上亢、肝血亏虚、肝寒犯胃均可致偏头疼,故从肝人手,顺应肝条达之性,疏肝、清肝、平肝、暖肝、养肝等辨治。久病必瘀、久病入络,选用蜈蚣、全蝎、僵蚕、水蛭、土鳖虫等虫类搜风逐瘀通络入肝经之品,如叶天士谓“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  相似文献   

13.
用量策略是医生对病人、疾病及病情进行精确判断后,给出的用量对策,是处方用药的关键环节之一,可概括为因病施量、因症施量、因势施量、因人施量、因药施量、因剂型施量、因服药反应施量、因配伍施量几方面内容,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本文以具体病案为例,诠释了因病施量、因症施量、因势施量、因药施量、因配伍施量等方药用量策略内涵,以助于对用量策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医学称人体有电学,有阻抗,古代人说不通则痛,是经络阻滞,医学又发现经络是电学称生物电,无法复制,因而疼痛治不了,人们都会发现这类疼痛有时会突然消失,这应该是中胚层神经调节功效,惜很少人去研究,我发现如果能循序激活,就会复制出电学传递(复制出生物电),于是成年人许多疾病会自己"治愈",医学尚未了解.利用运筹学,流体力学已成功用于数学取得成功,应用人体自然机能后自愈许多疾病,从中还发现人体有完善的运筹学,流体力学维护生命,如能将之分析将会推动科学发展,前景看好.人体疾病由基因障碍引起,一个疾病往往有数百个基因障碍,现已得知个别一、二,费用高昂,尚不知将来如何治疗,应用调整阻抗法,许多成年人获得性疾病不必治疗就会自愈,但每个人需简单了解因果,持之以恒操作,成效在望.医学应重视神经阻抗现象,这是容易识别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服务部窗口,人流量大,每天面对的病人大多数是急重病人.此类病人的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心理压力大、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手段,是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护理人员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在短时间内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依赖,尽可能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阴道手术视野小,暴露不充分,难度较大,但与腹部手术比较痛苦小,出血量少,损伤的机会少,患者较易接受。但是如果手术前准备不充分,术后护理措施不得当,易引起切口感染,影响愈合,导致手术失败,所以术前准备,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74例UC患者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气滞;病位以大肠为主,其次为脾;②诱发或加重因素以饮食最常见,其中以寒凉食物为主;③青年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年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老年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血瘀为主。④0~5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5~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阳虚为主。⑤轻度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度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重度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⑥病变在直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性以湿、气滞为主,直、乙结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左半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全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区域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为主。结论:UC病位证素以大肠、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热最常见;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情初期,证素以大肠、湿、气滞、热多见,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证素以脾、肾、湿、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根据中医传统认识,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或属性。药性功效的发挥是通过药材得以体现的,而药材的形成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药物生长的温度、湿度、降水、风、地形、土壤、微生物等因素。本文从中药药性形成的历代医籍考证入手,结合现代研究的认识和结果,剖析了中药生成禀受元素与自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自然环境因子的变化对中药药性形成的影响,指出中药药性是中药秉承了自然环境中各元素的变化而形成的,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以手足小关节受累为主,并伴有多系统性炎症。其特征性症状为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晚期导致关节僵直、功能障碍及畸形,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病人认识疾病,掌握康复要点,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适当休息、锻炼、饮食调理等护理手段,配合理疗和药物治疗,为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关节病的恢复,保持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染性较强,在疾病早期常表现为寒湿郁肺的证候,可出现发热乏力、身体酸痛、干咳、纳差、舌苔白腻等症状;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湿毒疫邪常入里化热,湿热疫毒裹挟阻于膜原、三焦、肺脏,表现为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或发热不解,食欲差、口苦、倦怠乏力、腹泻、便溏,舌苔黄厚腻,此时邪气既可外解而向愈,又能内陷入于里,导致病情危重甚至死亡,故此时是该病治疗的关键环节。该研究以蒿芩清胆汤清利湿热、和解少阳、畅达三焦、分消湿热疫毒,截断疫毒入于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该方重在调畅少阳胆和三焦,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方中二陈汤调和脾胃、升清降浊,且加用北柴胡增其疏解之功,加赤芍活血行瘀,以防邪气入血。当病情改善常去青蒿、滑石,加党参以补益脾胃,扶正以祛邪。该文结合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治疗COVID-19案例,总结应用蒿芩清胆汤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