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索芭蕉根治消渴重鲜品榨汁液而非干品水煎液的原因,为芭蕉根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芭蕉根的临床应用,采用石油醚对鲜品芭蕉根的榨汁液与干品芭蕉根的水煎液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鲜品芭蕉根榨汁液的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出54个化学成分,其中棕榈酸相对含量为3.13%;而干品芭蕉根水煎液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只鉴定出4个化学成分,棕榈酸相对含量高达25.60%.结论:古今文献记载治消渴重用鲜品(生)芭蕉根榨汁液而非干品芭蕉根水煎液,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广藿香干燥前后挥发油的成分差异,阐明广藿香产地干燥加工中的质量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燥前后的广藿香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对所得挥发油组分进行鉴定分析,同时进行谱库检索,并通过SIMCA+P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鲜广藿香、干广藿香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42±0.29)%、(1.15±0.38)%;GC-MS法分别鉴定出54和47个成分,其中,广藿香醇在鲜品和干品挥发油中含量分别占21.71%和19.43%,广藿香酮在鲜品和干品挥发油中含量分别占35.95%和37.79%。此外,金合欢醇只在干品挥发油中出现,经主成分分析,鲜品组和干品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广藿香干燥前后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需加强广藿香产地加工中干燥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广西樟树不同部位鲜、干品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广西樟树叶、枝、根鲜和干品的挥发油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这3个部位鲜、干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结果: 从广西樟树新鲜叶、枝和根中分别鉴定出17,27,14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5.13%,72.94%,99.74%;从广西樟树阴干叶、枝和根中分别鉴定出15,32,18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 75.44%,70.82%,97.73%。 结论: 广西樟树不同部位鲜、干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并非完全一致,各成分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广西樟树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比较脐橙鲜果皮和干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脐橙鲜果皮和干果皮的挥发油,GC-MS法分析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鲜品和干品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8和25个成分,共鉴定出37个成分,其中26个成分是首次从脐橙果皮挥发油中被鉴定出。结论:鲜品和干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其主成分均为柠檬烯(90.16%和77.34%)。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7,(10)
目的:分析苗药夜寒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夜寒苏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品夜寒苏的挥发油,通过GC-MS法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夜寒苏挥发油中鉴定出52种成分,占总量的95.51%。夜寒苏中含量较高挥发性成分分别是β-蒎烯、芳樟醇和1,8-桉叶素,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26.25%、22.99%和12.60%。结论:GC-MS分析可用于测定苗药夜寒苏挥发油化学成分,该研究结果可为夜寒苏挥发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0,(8)
目的:分析黄芩花、茎叶、根和种子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共水蒸馏法分别提取黄芩不同器官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黄芩花中鉴定出53种化合物,占花挥发油总量的91.16%;茎叶中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茎叶中挥发油总量的88.48%;根中鉴定出39种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油总量的91.79%;种子中鉴定出32种化合物,占种子挥发油总量的84.58%。结论:黄芩花、茎叶、根和种子挥发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均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薤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从鲜品薤白的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13种和20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62.5%和59.63%;从炮制后的干品薤白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3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74.89%和87.66%。结论炮制前后有共有成分6种,分别为2,3-二甲基二硫醚、3,4-二甲基噻吩、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丙硫醇、Z-甲硫基丙烯。薤白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9,(8)
目的:分析比较赤胫散根、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分别提取赤胫散根、茎、叶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成分分析和鉴定,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从赤胫散3个不同部位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6种成分,共有成分20种。其中根、茎、叶分别鉴定出30、47和42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8.51%、82.89%、58.71%。根、茎、叶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酞酸二丁酯,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46.31%、30.92%、20.32%。结论:赤胫散根、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赤胫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部位及生长年限的千斤拔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一至四年生千斤拔叶、茎、根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和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总共鉴定出61个化合物。一年生的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37、26、7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88.97%、76.55%、79.52%;二年生的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31、35、15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3.39%、79.93%、85.90%;三年生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34、48、47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3.83%、93.46%、81.85%;四年生千斤拔叶、茎、根分别鉴定出46、34、25个化合物,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86.40%、84.87%、86.35%。4种不同年份的样品中挥发油的提取率最高的为千斤拔叶,且化学成分种类较多。结论:千斤拔挥发油成分种类主要为烃类、醇类及酸类,一至四年生千斤拔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及相对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干燥前后的茵陈挥发油进行提取,用GC-MS法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同时进行谱库检索,并通过SIMCA+P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鲜茵陈、干茵陈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01±0.02%、0.05±0.01%;GC-MS法分别鉴定出34和23个成分,鲜品中含有16个独立成分,经鉴定有β-蒎烯,其含量为1.90%;β-波旁烯,其含量为0.34%;双环大牛儿烯,其含量为3.08%等。干品中含有5个独立成分,经鉴定有2-乙烯基萘,其含量为5.40%;正二十三烷,其含量为0.09%等。其中主要成分大牛儿烯D在鲜品和干品挥发油中含量分别为23.14%和18.44%,α-律草烯在鲜品和干品中的含量分别为17.13%和12.44%。经过主成分分析,新鲜组和干燥组之间有明显的组间差异。应加强对茵陈产地加工干燥过程的质量控制并进行工艺优化,保障药材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喜树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喜树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喜树果中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出4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65.08%;喜树枝中分离出81个成分,鉴定出45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5.56%;喜树叶中分离出50个成分,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78%;喜树果、叶及树枝挥发性成分中,含有14种相同成分。结论喜树的不同部位其挥发油化合物组成和含量也不尽相同,为喜树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建华  高玉琼  霍昕  杨迺嘉  赵德刚 《中成药》2006,28(9):1339-1342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环草石斛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金钗石斛分离出109个成分,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6.26:环草石斛分离山63个成分,鉴出52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48。2种石斛挥发油成分中,含有10种相同成分。结论:首次报道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石斛挥发性成分,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挥发油含量、苯酞类化合物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为指标,对川芎3种部位,3种不同加工法的川芎饮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鉴定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川芎3种部位的挥发油含量差别较大,含量高低依次为根茎(1. 12%)须根(0. 75%)地上部分(0. 41%),经GC-MS分析,挥发油中的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须根(83. 29%)根茎(44. 5%)地上部分(39. 95%); 3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中,挥发油质量分数依次为C(0. 87%) A(0. 75%) B(0. 7%),经GC-MS分析,苯酞类成分的总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C(79. 14%) A(73. 09%) B(67. 29%)。结论:川芎须根挥发油中苯酞类化合物含量较根茎高,可对其进行适当的资源利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川芎饮片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川芎鲜切饮片中挥发油及苯酞类化合物含量更高,可作为一种川芎饮片的新型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4.
芭蕉根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芭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光谱等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芭蕉根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酮、棕榈酸、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羽扇豆酮、棕榈酸、β-谷甾醇为首次从芭蕉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LG  Wang FX  Ni LJ  Wang YL  Yang YJ  Wang CM 《中药材》2012,35(3):471-475
目的:考察提取-共沸精馏耦合工艺(WER)与水蒸气蒸馏工艺(SD)及提取条件对莪术挥发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和条件。方法:WER与SD两种工艺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并采用配对T检验法评价莪术挥发油得率差异的显著性,对莪术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比较。结果:WER与SD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0h,提取12 h,8倍量水(SD:12倍量水),两种工艺下莪术挥发油得率有显著性差异,其挥发油中有12个共有组分,分别占鉴定出组分的97.19%(SD)与92.25%(WER),且共有组分的含量差异不大。结论:超声不利于莪术挥发油提取,相同条件下WER提取的莪术挥发油可延续SD工艺下挥发油的品质且能显著提高莪术挥发油得率。  相似文献   

16.
桃枝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桃和山桃新鲜和干燥枝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桃枝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桃和山桃新鲜和干燥枝条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和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山桃新鲜和干燥枝条中分别鉴定出45个和43个化学成分,从桃新鲜和干燥枝条中分别鉴定出19个和29个化学成分。结论:山桃新鲜枝条、桃干燥和新鲜枝条的主要成分都是苯甲醛,山桃干燥枝条中十六烷酸含量最大,其他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禹白附生品和制品挥发油成分与含量的差别,并考察禹白附挥发性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禹白附生品和制品挥发油,立即通过GC-MS技术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同时在不同条件进行放置,一定时间后再运用GC-MS技术分离并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从禹白附生品中共分离鉴定出43个化合物,从制品中则共分离鉴定出34个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15个.生品和制品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不同条件放置后生品制品的挥发油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禹白附生品和制品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不同,且含量差异显著;禹白附生品和制品的挥发油成分不稳定,挥发油成分在不同条件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桂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桂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法对桂郁金进行挥发油的萃取,并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组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83%。结论:桂郁金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反式-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55.29%)、3,4-二甲氧基肉桂酸(8.57%)、茴香脑(6.29%)、肉桂酸乙酯(5.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花山小橘叶、茎中挥发油成分,对比二者成分差异,为小花山小橘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小花山小橘叶、茎的挥发油成分,应用GC-MS技术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小花山小橘叶的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2.28%;从其茎挥发油成分中鉴定了3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57%。结论:小花山小橘叶、茎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但二者均以石竹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并比较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的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37个和4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出了26个和20个,已鉴定挥发油成分占总挥发油含量分别为83.97%和77.06%。结论:白色与紫色玉兰花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和比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