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例肺结核合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检查图像资料,观察CT影像表现.结果 病灶分布:双侧肺8例,单侧肺3例;多叶10例,单叶1例.病灶形态:多发斑片状、小结节状影,呈“树芽征”、“晕征”共4例;片状实变影5例;空洞内随体位移动软组织结节灶7例,空洞内条索状、絮状内容物4例;伴有胸腔积液和(或)胸膜肥厚6例.结论 肺结核合并曲菌感染CT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空洞内曲菌球及絮状、条索状内容物形成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CT影像表现及CT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结果:本组50例共有96个肺段发现结核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8.9%,少见部位31.1%。CT征象:以大片状实变影为主者18例、空洞者14例、肿块影者6例、结节影者12例和斑片影者8例、磨玻璃征lO例和有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12例,伴有胸腔积液8例、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0例。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具有多部位累及,多形性的病变特点,CT结合临床可做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抗结核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3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线胸片检查,其中14例经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结核6例(18.7%),表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肺不张;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12例(37.5%),两肺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浸润型肺结核14例(43.7%),表现为陈旧性病灶周围炎,伴空洞及播散病灶,病变范围较广。结论:AIDS中晚期合并肺结核主要为原发肺结核及广泛播散病变。  相似文献   

4.
郭云志  李丽艳  周顺科  孙划 《中国厂矿医学》2013,26(4):393-394,F0002
目的分析喉乳头状瘤支气管末梢及肺内播散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喉乳头状瘤支气管末梢及肺内播散患儿的CT资料,总结其CT表现特征。结果 10例喉乳头状瘤支气管末梢及肺内播散患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双肺散在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影及环形薄壁空洞影,结节边缘较光整,结节呈液体密度或较均匀软组织密度,可见有部分薄壁空洞与支气管腔相通。结论喉乳头状瘤支气管末梢及肺内播散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喉乳头状瘤支气管末梢及肺内播散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3月期间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1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2~78岁,平均52岁.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9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支气管哮喘3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合并陈旧性肺结核1例,2例无基础疾病.12例有应用剂量不等的糖皮质激素史,18例有广谱抗菌素应用史.CT表现多发斑片或结节影13例,肺部单发肿块或结节影5例,7例肿块或结节内形成空洞或"射月征",9例结节影或是肿块影周围可见"晕征".8例抗真菌治疗好转,5例手术切除预后好,8例死亡.结论 CT表现日晕征及组织学检查对疑有肺曲霉菌感染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根据临床特点及经验性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46例共有107个肺段发现结核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72.9%,大多数呈多个肺段病变,单发于结核好发部位的占60.9%,好发与非好发两种部位同时累及的占26.1%。病变的CT征象主要有大片融合影、斑片影、空洞、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灶、结节、肿块及纤维索条影等,同一病例可有多种形态病变共存。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具有多部位累及,多型性的病变形态,较易累及结核少见部位,多以实变、空洞、支气管播散等活动性病灶为主,结节及肿块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7.
姜远东 《中外医疗》2011,30(15):185-185
目的分析和总结肺结核胸部X线、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3例肺结核患者X线及CT检查结果。结果 43例患者中X线显示病灶为多肺段小叶融合影者25例;为多肺段大叶状影者12例;示粟粒性肺结核者6例,几乎累及全部肺段。而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气腔影者25例,示肺段、跨肺段肺实变者12例,示弥漫性小结节,均匀一致,部分融合为小片状影者6例。CT还可见空洞或局限性溶解者31例,多见于肺实变区,且包括多发性空洞23例,厚壁空洞20例,无壁空洞12例,有支气管播散者11例。经2~3个月的系统性抗结核治疗后,37例患者肺部病变均有明显吸收,6例患者X线胸片及CT上未见明显吸收。结论 X线胸片检查是肺结核的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CT在肺结核鉴别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方面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耀强 《广西医学》2007,29(3):351-352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型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的CT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型肺结核并具有原发综合征患者的CT资料,30例行增强CT扫描,其中肺内病变局部行高分辨率CT扫描. 结果 肺内原发病灶位于右肺25例(62.5%),左肺15例(37.5%).表现为小叶实变或斑片、结节影者28例(71.8%),扇形肺叶或肺段实变者11例(28.2%).26例合并其他肺叶支气管播散病灶.37例(96.3%)的患者表现为多组淋巴结肿大,2R、4R和7区多见.30例增强扫描示,肿大淋巴结有4种强化方式,均匀强化10例、环行强化20倒、多灶性分隔样强化18例和淋巴结破溃4例,13例有2种以上强化方式;14例可见区域淋巴结粘连成团,增强后粘连的淋巴结可有不同强化方式. 结论 肺内炎症浸润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原发综合征的基本特征.支气管播散病灶及淋巴结强化特征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及C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5例,详细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25例共有48个肺段发现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8.9%,少见部位31.1%。CT征象:大片状实变影(16.3%)、空洞影包括2例多发小空洞(14.2%)、磨玻璃征(11.5%)和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19.8%),伴有胸腔积液(13.6%)、纤维条索或钙化灶(即卫星病灶)以及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13.4%)。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由CT表现结合临床可做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特征,为临床综合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特点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共有48个肺段发现病变,一般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0.4%,少见部位占39.6%;15例(57.7%)呈多个肺段改变,11例(42.3%)表现为单个肺叶或肺段病变,其中7例发生在少见部位。CT表现呈多型性,其中大片状实变影4例(15.4%)、空洞影5例(19.2%),磨玻璃征2例(7.7%)和树芽状支气管播散病灶5例(19.2%),结节影7例(26.9%),肿块影3例(11.5%)。结论: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患者CT影像学常表现的不典型:病变分布上常累及多肺段,且较易累及肺结核的少见部位;病变形态上具有多型性。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胸部X线平片与低剂量螺旋CT在肺结节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进行确诊为肺部结节性病变的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X线平片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根据扫描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X线平片)和观察组(低剂量螺旋CT),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肺结节的检出数量以及形态特征。结果两组患者均检出结节数93枚,观察组对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黏连征形态学检出数多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者中,对照组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约为(6.42±5.47)mm,观察组扫描测量肺结节直径约为(13.19±7.86)mm,两组患者测量结节直径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6,P=0.000)。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对肺结节的诊断中,对肺结节检出数量以及形态特征表现方面较胸部X线平片更具优势,且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受照剂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检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表现和特点。方法:4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全部作常规胸片和胸部CT扫描,部分病例局部行高分辨CT(HRCT),8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96个肺段发现病灶,其中实变为主15例,空洞11例,结节肿块11例,斑片影8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CT影象表现多样性,CT(HRCT)对确诊病灶和判断活动性具有决定意义,多发虫蚀样空洞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灶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在诊断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儿童肺炎患者61例,均进行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收集患者各项影像学资料,对比三种检查对儿童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CT平扫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100%,其次为胸部平片,为91.80%,肺部超声为86.89%,肺部超声对儿童肺炎的诊断误诊率为13.11%;肺炎胸部平片多呈现片状致密影,密度不均匀,边缘分界模糊。57例患者肺部超声出现多重或融合B线,外观形态为彗星尾征或火箭征,支气管壁出现增厚,局限性弱回声区,分界不清,内部短线样的强回声;CT平扫可见肺部纹理增多、增粗,出现磨玻璃影、网状影,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13例患者出现纵膈淋巴肿大。结论胸部平片、肺部超声、CT平扫检查均能有效显示儿童肺炎典型图像特征,CT平扫对儿童肺炎诊断符合率最高,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4.
CT诊断肺结核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CT扫描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15例肺结核瘤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结果 :病灶直径 <4cm的肺结核瘤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常见钙化、周围卫星灶邻近胸膜增厚。少见浅分叶、稀疏长毛刺、近心端小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直径 >4cm的病灶多呈浅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滑、多见钙化、周围卫星灶、稀疏毛刺近心端空洞和中间略低密度等。感兴趣区增强扫描均呈包膜强化或不强化 ,少见均匀强化。结论 :胸部CT扫描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常见的胸部CT表现 ,特殊的发病部位 ,结合临床资料和普通X线检查 ,一般能做出正确诊断 ,CT表现不典型的最终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 3 0例急性单发性球形肺炎的临床与CT特点 ,提高与周围性肺癌的鉴别能力。方法 对 3 0例住院患者 ,入院后均行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痰涂片、痰细菌培养等检查。结果 痰细菌培养均为细菌感染 ,胸片、胸部CT显示病灶为贴近胸膜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占 70 .0 0 % ;分布在两肺下叶背段或后基底段占 60 .0 0 %。病灶直径 2 .0~ 4.5cm 2 4例 ,占 80 .0 0 % ,2 5例患者经抗炎治疗病灶完全吸收。结论 抗炎治疗是动态观察单发性球形肺炎病灶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对隐蔽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病理证实的隐蔽性肺癌,全部病例均有胸部平片和CT检查.结果53例隐蔽性肺癌的主要隐蔽部位有肺尖、肺门区、支气管内、奇静脉食管隐窝、纵隔、脊柱旁、心脏前后、膈肌后及膈肌上.胸部平片检出病灶6例(11.3%),CT检出53例(100%).结论隐蔽性肺癌平片容易漏诊,CT可清楚显示X线平片不易显示的隐蔽性病变.对临床症状明显、平片检查阴性者,CT检查是最好、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收集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门诊部2012-01~2012-12确诊并登记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5.88 ±6.76)岁,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胸部CT)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摄有X线胸片,32例患者同时有肺CT资料. 结果 4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病灶位于一个肺野16例,占33.3%,病灶位于2个及2个以上肺野的患者32例,占66.7%;27例(56.2%)患者主要病变位于上肺野,15例(31.3%)患者病变以中下肺为主.病变性质在影像学上表现多样,以渗出、干酪样实变、纤维索条为主要改变;16例(33.3%)可见空洞,合并胸膜改变13例(27.1%).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影像表现复杂,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是造成误诊和漏诊的常见原因,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诊断时胸片与CT相结合,并及时进行结核的其他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高对肺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3例经病理组织细胞学证实的实变型肺泡癌,分析疾病演变中的胸片和CT表现.结果 3例中,胸片和CT均误诊为肺炎2例,胸片误诊为肺结核1例,CT仅提示肺弥漫性病变1例。结论 对于胸片初诊疑诊为肺炎或浸润播散型肺结核病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病灶反而扩展,并出现肺实变区,应及时采用CT扫描,扫描中肺毛玻璃样改变、肺实变(蜂窝状改变)、小结节病灶以及支气管充气扩张等几种征象的同时出现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结合纤维支气管镜下活检,可提高肺泡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9.
余浩 《河北医学》2002,8(12):1080-1081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胸部X线或CT表现,探讨了高血糖状态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响。方法:对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I组)和32例普通肺结核(Ⅱ组)患者行胸片检查。I组中1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另外进行胸部CT检查。所有患者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I组患者同时接受降血糖治疗,并做2-10个月的随访,比较肺部结核病灶的影像学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影像特点为大片状病灶41.7%(15/36),斑片状融合影58.3%(21/36),无壁空洞58.3%(21/36),常伴支气管播散36.1%(13/36),下肺常受累63.9%(23/36)。CT表现基本相同。血糖控制良好组,肺结核的恶化率为13.6%(3/22);血糖控制较差组,肺结核的恶化率为57.1%(8/14);普通肺结核的恶化率为12.5%(4/32)。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高血糖状态是影响糖尿病结核转归的重要因素,抗结核同是控制血糖水平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朱石柱 《疑难病杂志》2011,10(8):586-588
目的评估16排CT在肺隔离症(PS)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年龄为1个月~39岁的PS患者3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2005年3月前收治的22例采用X线胸片、超声、MR或血管造影等方法检查;2005年3月后收治的10例患者行16排CT检查生成多平面重建(MP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量再现图像(VR)。软组织和肺窗设置中观察轴像以评估实质改变。结果应用16排CT检查前,22例PS中漏诊10例(45.5%),误诊7例(31.8%),术中操作发生大出血11例(50.0%);而应用16排CT检查后,10例PS中仅有漏诊1例(10.0%),无误诊病例,术中大出血1例(10.0%),应用16排CT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CT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异常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在PS的诊断和术前评估中具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