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细胞移植组,分别在细胞移植后1、2、4周应用斜板实验和Tarlov评分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应用nestin标记观察移植后干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1周、2周、4周,移植组和对照组斜板试验结果分别为(38.30±0.84)°、(18.50±0.76)°;jm(39.40±0.78)°、(19.70±0.66)°;(45.00±0.81)°、(22.30±0.69)°;Tarlov评分分别为3.37±0.45、2.32±0.34;3.45±0.38、2.41±0.43;3.63±0.47、2.45±0.48;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见在损伤的脊髓组织中有神经干细胞的存活。结论胚胎脊髓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4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4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虾青素(75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每日2次。术后1 d及1、2、3、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术后6、24、48 h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术后48 h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比,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4周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脊髓损伤面积比及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减轻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减轻脊髓水肿,减少脊髓损伤面积,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虾青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44只健康成年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48只。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实验组给予虾青素(75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每日2次。术后1 d及1、2、3、4周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术后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术后6、24、48 h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术后48 h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计算脊髓损伤面积比,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1~4周实验组大鼠BB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和实验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中AI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实验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脊髓损伤面积比及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虾青素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减轻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减轻脊髓水肿,减少脊髓损伤面积,减轻脊髓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了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了脊髓组织,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人胚胎嗅鞘细胞(hOECs)移植修复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胚嗅鞘细胞,24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T10节段脊髓全横断。术后第9~10 d,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移植Hoechst33342标记的hOECs 5μl(2.5×105个细胞)、DMEM-F12培养基5μl。移植术后第1、2、4、6、8、10周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取材行荧光化学(Hoechst33342)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75、NF-200、Syn-aptophysin)。双盲条件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移植的hOECs可以在损伤脊髓内存活10周以上,可向损伤脊髓头尾两端迁移;术后4~10周实验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75染色实验组呈阳性反应;NF-200和Synaptophysin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神经纤维、突触数目和密度都较对照组高。[结论]hOECs移植对脊髓全横断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红花黄素腹腔注射联合骨髓阳J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SD大鼠45只,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腹腔注射红花黄素治疗(40 mg/kg),B组和C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14 d;A组和B组损伤局部行BMSCs移植(6×106/60μl),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液.于术后1 d、2 d、3 d、4 d、7 d取材检测损伤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细胞凋亡,术后1 d和7 d、14 d、21 d、28 d采用改良BBB评分法进行行为学检查评分.结果 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BBB评分得分均增高,术后28 d时A组得分为(19.33±1.37),B组为(15.83±1.17),C组为(9.0±1.41),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在相同时间点,均有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在术后2 d、3 d、4d 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且有A组低于B组(P<0.05).术后3 d时各组细胞凋亡达高峰:A组(72.83±13.38),B组(96.33±6.35),C组(219.33±28.64);之后各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减少,至术后7d:A组(3.67±3.72),B组(16.33±5.54),C组(86.17±12.27);除术后第1天,在相同时间点,细胞凋亡数有A组少于B组和C组,B组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素和BM-SCs移植均能抑制损伤脊髓局部自由基生成、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损伤,两者联合具有累加协同效应,有助于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红花黄素腹腔注射联合骨髓阳J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SD大鼠45只,改良Allen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A组腹腔注射红花黄素治疗(40 mg/kg),B组和C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14 d;A组和B组损伤局部行BMSCs移植(6×106/60μl),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液.于术后1 d、2 d、3 d、4 d、7 d取材检测损伤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细胞凋亡,术后1 d和7 d、14 d、21 d、28 d采用改良BBB评分法进行行为学检查评分.结果 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BBB评分得分均增高,术后28 d时A组得分为(19.33±1.37),B组为(15.83±1.17),C组为(9.0±1.41),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在相同时间点,均有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在术后2 d、3 d、4d 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且有A组低于B组(P<0.05).术后3 d时各组细胞凋亡达高峰:A组(72.83±13.38),B组(96.33±6.35),C组(219.33±28.64);之后各组细胞凋亡数逐渐减少,至术后7d:A组(3.67±3.72),B组(16.33±5.54),C组(86.17±12.27);除术后第1天,在相同时间点,细胞凋亡数有A组少于B组和C组,B组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黄素和BM-SCs移植均能抑制损伤脊髓局部自由基生成、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减轻继发损伤,两者联合具有累加协同效应,有助于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小干扰RNA对肾癌细胞Ki67基因表达及其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人肾癌细胞增殖基因Ki67表达及其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Ki67 siRNA(100 nmol/L)转染人肾癌786-0细胞。采用RT-PCR、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技术检测Ki67 mRNA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Ki67 siRNA处理组786-0细胞Ki67 mRNA表达(37.6±1.9)%、Ki67蛋白表达(46.4±0.9)%、免疫组化Ki67表达吸光度(A)值52.5±2.3,阴性siRNA对照组分别为(97.3±0.9)%、(95.3±0.9)%、114.5±4.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 siRNA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63.6±1.6)%、凋亡细胞阳性率(41.7±0.6)%,阴性siRNA对照组分别为(2.8±0.2)%、(10.3±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增殖基因Ki67 siRNA能抑制人肾癌786-0细胞Ki67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有望成为肾癌基因治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75±1d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取30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剩下5只作正常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制作成T10段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在造模后2周接受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移植部位为距离损伤中心0.5mm处的头侧和尾侧的脊髓中线上,每个部位注射4个点,深度为1.75mm、1.25mm、1mm、0.5mm;每点移植0.5μl含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各0.5×105个的DMEM悬液;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DMEM.造模后每周应用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移植后6周每组大鼠在大脑运动皮层后肢代表区注射10%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移植后8周取包含损伤部位(对照组)和移植部位(实验组)的脊髓进行HE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I神经丝(NF)免疫荧光双染、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检测及显微荧光照相.结果:造模后1-4周两组大鼠后肢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造模后5~8周实验组大鼠后肢BBB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9、10周时两组无明显差异.伤后10周(移植后8周)时,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瘢痕和损伤范围较对照组小;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NF阳性纤维计数为31~8.12根/切片,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7.80~2.58根/切片(P<0.01);实验组脊髓损伤部位GAP-43的相对表达量为1.27±0.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0.58(P<0.05);两组损伤部位尾侧脊髓均未见BDA标记的皮质脊髓束.结论:嗅鞘细胞和雪旺细胞混合移植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大鼠损伤脊髓结构修复的作用,但未能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非病毒载体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方法采用NystrOm法制备大鼠胸髓后路压迫损伤模型,压迫重量为50 g,时间为5 min,造成大鼠胸段脊髓急性重度损伤.用微量注射器将阳离子脂质体DC-Chol 6μl和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 2μg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体内转基因后在局部的表达,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行追踪技术和神经微丝(NF)免疫组织化学活性的变化来评价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皮质脊髓束再生的影响.结果 GDNF基因体内转染1周后显示在基因注射局部有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脊髓损伤后4周在损伤区可见较多的皮质脊髓束再生,损伤区NF阳性轴突数(524.33±80.55)/低倍视野较对照组(309.84±56.65)/低倍视野明显增多(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GDNF体内转基因能促进近端皮质脊髓束再生和神经骨架蛋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诱导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对体外循环(CPB)后肺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Percoll细胞分离液梯度密度离心得PMN,培养48 h,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克拉霉素 (5、10、20μg/ml)。台盼蓝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观察 PMN凋亡相关基因蛋白Fas和bcl-2的表达情况。在体内实验中,将12只绵羊随机分为低分子右旋糖酐肺动脉灌注组(对照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克拉霉素肺动脉灌注组(实验组)。建立CPB后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CPB 90min后撤离CPB。观察呼吸功能,检测细胞因子浓度,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肺内PMN凋亡情况。结果克拉霉素明显缩短PMN的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24 h凋亡率 1、5、10和20μg/ml浓度组分别为(33.7±4.9)%、(48.0±4.9)%、(52.0±5.4)%和(53.0±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3.5)%(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Fas的表达较对照组高,而bcl-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肺血管阻力[(10.22±1.44)kPa·s·L-1]低于对照组 [(20.26±4.71)kPa·s·L-1,P<0.01],而动脉血氧指数[(188±48)mm Hg]较对照组[(123±62)mm Hg, P<0.05]高。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细胞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 0.05)。形态学观察表明实验组肺损伤较对照组轻。对照组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率为29%,实验组凋亡率达73%(P<0.01)。结论克拉霉素能诱导PMN凋亡,减轻CPB所造成的肺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脊髓半切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远端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反应性胶质化在脊髓半切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伤后1、4、7、14d组,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的表达;用大鼠综合性为评分(CBS)方法对各组评分。结果:hSCI后远端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l-14d呈进行性增高,损伤各组CBS1—14d呈降低趋势,两指标有显著相关性(r=—0.05,P<0.01)。结论:hSCI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其反应形胶质化对脊髓再生和修复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观察芬苯达唑对脊髓损伤大鼠CD45R阳性B细胞、IgG免疫反应以及运动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将7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模型对照组,C、芬苯达唑组。A、B组术前4周给予常规啮齿动物饲料喂食(含18%蛋白质的饲料),C组术前4周给予加入芬苯达唑的常规啮齿动物饲料喂食。用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7 、14 、21 、28天行Basso-Beatti-Bresnahan (BBB)运动功能评估,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脊髓组织中 IgG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脊髓损伤部位 CD45R阳性细胞信号水平。结果 术后第7d 各组BBB评分分别为:21.00±1.35、5.36±0.37、8.45±0.52;术后第14d 各组BBB评分分别为:21.00±1.10、7.76±0.71、11.44±0.78;术后第21d各组BBB评分分别为:21.00±0.74、10.39±0.88、14.32±0.94;术后第28d各组BBB评分分别为:21.00±0.56、14.12±0.99、18.33±1.21,芬苯达唑组各个时间点BBB评分高于模型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脊髓 IgG水平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开始,芬苯达唑组各个时间点 IgG免疫反应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苯达唑组各个时间点脊髓损伤部位CD45R阳性细胞信号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苯达唑预处理可降低脊髓组织中 IgG表达水平及脊髓损伤部位CD45R阳性细胞信号水平,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意义。方法新西兰兔60只,雌雄不拘,体重2.6~3.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予耳缘静脉注射马血清(10ml/kg)2次,每次间隔2周;马血清注射完毕2周后,连续3d腹腔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5ml/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2、4、6和8周采用气栓法处死动物,切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行组织形态学、透射电镜观察及TUNEL法凋亡细胞检测。结果给药后4周,实验组凋亡细胞数为112.33‰±26.12‰,明显高于对照组47.01‰±22.95‰(P〈0.01);随着时间推移,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给药后6、8周,实验组空骨陷窝百分比分别为17.23%±3.44%、28.56%±3.45%,对照组分别为11.29%±2.89%、11.26%±2.75%,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8周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见部分骨细胞有完整核膜、染色质浓集、电子密度增加等凋亡特征;对照组骨细胞占据整个骨陷骨,细胞突起较多、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发达。结论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 3)在不同年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脊髓细胞凋亡的关系,为研究不同年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提供依据.方法幼年、成年、老年Wistar大鼠各108只,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相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标检测、Caspase 3活性测定、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测不同年龄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 3表达变化以及脊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损伤后各年龄组大鼠损伤侧TUNEL阳性细胞计数、Caspase 3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Caspase 3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细胞率均较对侧及正常组显著升高(P<0.001),伤后3周损伤侧变化最显著,TUNEL阳性细胞计数幼年43.1±6.9、成年32.9±7.8、老年35.4±6.4,Caspase 3活性荧光值幼年4 320±421、成年2 726±354、老年3 047±564,流式细胞仪检测的凋亡细胞率幼年24.7±3.9、成年19.6±1.5、老年21.1±3.1,各项指标幼年组发生变化时间最早、程度最高,老年组持续时间较长,实验组对侧与正常组各项检查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aspase 3的活化是细胞凋亡的早期生物学指标,Caspase 3在不同年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坐骨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存在差异,对其进行研究,识别细胞凋亡的早期特性,对促进神经再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淫羊藿甙(ICA)抑制胃癌细胞黏附、移动及侵袭的效应,探讨ICA对其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200 mg/L淫羊藿甙作用细胞48 h后,检测黏附率、迁移速度、侵袭力(Transwell法)及蛋白激酶A(PKA)活性。结果200 mg/L ICA处理48 h后,SGC-7901细胞在Ⅰ型胶原上黏附40 min时和80 min时,其黏附率分别为34.72%、58.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1%、68.42%(P<0.05),并且这种黏附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更为明显;细胞迁移速度[(1.27±0.22)μm/h]和细胞的侵袭力[(41.67±4.80)细胞数/每视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28±0.39)μm/h;(137.25±7.25)细胞数/每视野](P<0.01);但PKA活性由(0.6±0.1)U/ml增高到(0.9±0.1)U/ml(P<0.01)。结论ICA抑制SGC-7901细胞黏附、移动及侵袭,增加了细胞内PKA活性,从而发挥逆转其恶性表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神经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一次连续一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ChABC.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形态和尼氏体及神经元的变化,采用BBB功能评分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观察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大鼠脊髓损伤后1周时BBB评分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在2、4周,治疗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MEP在1、4周的N1波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HE和Nissl染色显示治疗组的形态和神经元数量要优于对照组.结论 ChABC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并对脊髓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IGF-1、IGF-bp-3在去势大鼠阴茎海绵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去势大鼠阴茎海绵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16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对照组。1周后取阴茎海绵体, 比色法测定阴茎海绵体一氧化氮(NO)含量(ΜG/G);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检测细胞凋亡数;逆转录多聚酶链聚合反应检测IGF-1、IGF-BP-3MRNA表达。结果 IGF-1MRNA在对照组中表达(1.44±0.29)而在去势组未检测到表达。IGF-BP-3MRNA在去势组表达量(3.52±1.4)较对照组(1.10±0.51)升高(P<0.01)。去势组阴茎海绵体细胞凋亡数(26.02±5.25)较对照组(12.51±1.81)高(P<0.05);凋亡细胞积分光密度去势组(33931.54±2459.36)较对照组(18766.37±3040.42)高(P<0.05)。去势组阴茎海绵体 NO浓度(14.45±2.38)较对照组(39.8±3.28)显著降低(P<0.01)。结论去势1周后阴茎海绵体细胞发生凋亡。去势后阴茎海绵体细胞凋亡可能与IGF-1MRNA表达降低及IGF-BP-3MRNA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体内转基因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绿色荧光蛋白(GFP)组和GDNF组。采用改良Nystrm法制备大鼠脊髓急性压迫损伤模型,将脂质体DC-Chol和重组质粒pEGFP-GDNFcDNA混合后注入大鼠损伤脊髓。利用RT-PCR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基因体内转染的表达;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CI后伤区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和胆碱酯酶(CHE)及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采用斜板试验和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CI后1周和4周GDNF在损伤局部有转录和蛋白水平高表达。SCI后第1、2、4周,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20.4±3.2、21.7±3.6、22.5±3.4)明显多于GFP组(16.8±2.8、17.3±2.7、18.2±3.2)(P<0.05)。SCI后第1、2周,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中CHE平均灰度值(74.2±25.8,98.7±31.6)低于GFP组(98.5±32.2,134.6±45.2)(P<0.01),ACP平均灰度值(84.5±32.6,79.5±28.4)高于GFP组(61.2±24.9,52.6±19.9)(P<0.01)。大鼠SCI后1~4周,GDNF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GFP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DNF体内转基因能保护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坏死和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分为应用米诺环素腹腔注射的治疗组(A组)和应用生理盐水的对照组(B组),于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标检测凋亡细胞,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胞浆中细胞色素C表达阳性的神经细胞以及BBB运动评分观察术后动物行为学。结果:HE染色镜检发现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免疫组化染色A、B两组均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以及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阳性表达,神经细胞凋亡率及细胞色素C表达的阳性细胞率B组均〉A组(P〈0.01);术后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与B组比较A组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显著增强,后肢反射的恢复较快。BBB运动评分B组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化酶 1(HO 1)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再灌注后 4、8、16、2 4h及 2、5d收集脊髓标本。以假手术组大鼠脊髓为对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脊髓组织中HO 1的表达。以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法测定细胞的凋亡。结果 对照组未发现HO 1表达 ,亦未见细胞凋亡。实验组在再灌注 4h左右HO 1开始表达上调 ,2d达峰值 (35 6± 2 96 ) ,与假手术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在伤后 4h见凋亡细胞 ,16h达高峰 (2 9 1± 0 4 4 )。HO 1与凋亡细胞的相关系数为r=- 0 731,P =0 0 0 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HO 1表达上调 ;同时引起大量神经细胞凋亡 ,表明再灌注中脊髓存在明显、持续性的损伤。HO 1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显著增加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