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息敏胶囊抗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正常对照组 ,Ⅰ型超敏反应模型组 ,小剂量息敏胶囊组 ,大剂量息敏胶囊组 ,阳性药物对照组。以OVA腹腔注射免疫大鼠 ,采取各组动物抗血清 ,分别注入正常大鼠皮内 ,4 8h后以 5 %OVA 伊文氏蓝尾静脉注射 ,观察各组抗血清对正常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PCA)。结果 皮内注射小剂量息敏胶囊组、大剂量息敏胶囊组大鼠抗血清的动物注射部位皮片浸液吸光度明显低于皮内注射模型组大鼠抗血清的动物皮片浸液 (分别为P <0 .0 1,P <0 .0 1)。结论 息敏胶囊能明显减少OVA致敏大鼠IgE抗体的产生 ,从而抑制Ⅰ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重楼对大鼠哮喘模型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哮喘模型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变化及重楼对其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重楼高剂量组(50g/kg)、重楼低剂量组(5g/kg)、地塞米松组5组,每组10只。用鸡清卵蛋白(OVA)致敏及诱发哮喘模型,用地塞米松和不同剂量的重楼干预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观察各组大鼠血中IgE和EOS含量以及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结果重楼高、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哮喘症状缓解,组织水肿、上皮气道损伤等炎性反应状况明显减轻,外周血IgE水平降低,EOS比例减少,且重楼高剂量组改善优于重楼低剂量组,重楼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楼能有效缓解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模型动物血清IgE和EOS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对过敏模型小鼠血清总IgE水平和特异IgE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卵白蛋白(OVA)致敏小鼠血清总IgE水平;采用大鼠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测定特异IgE水平;采用小鼠主动皮肤过敏反应——耳肿胀试验和小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研究炒紫苏子醇提取物的抗过敏作用。结果炒紫苏子醇提取物0.32、0.64、1.28g/kg各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IgE水平(P<0.05、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也明显降低小鼠特异IgE水平(P<0.05、0.01),1.28g/kg剂量抑制小鼠特异IgE水平好于阳性对照色苷酸钠(P<0.01);小鼠主动皮肤过敏反应结果表明,与木犀草素相同,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各剂量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P<0.05、0.01);主动全身过敏反应结果表明,炒紫苏子醇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OVA攻击死亡率明显降低,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其中1.28g/kg剂量组和木犀草素组死亡率最低,存活时间最长。结论炒紫苏子醇提取物通过明显降低小鼠血清总IgE和特异IgE水平,发挥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羟甲基糠醛及其二聚体OMBF是否引发I型超敏反应进行评价,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体内实验选取雄性BN大鼠,随机分为7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佐剂对照组(Adj.),模型组,5-HMF低、高剂量组,OMBF低、高剂量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佐剂或相应浓度的药物佐剂混悬液,30 min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中IgE、IgG和IL-4含量。体外实验采用RBL-2H3细胞系,分组同体内实验。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给药前后细胞脱颗粒情况;测定药物作用后细胞上清中β-HEX、His的释放率。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初步探索5-HMF及其二聚体OMBF诱导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体内实验显示,血清中各指标除5-HMF低剂量作用下IgG未见明显差异外,其余均显著性升高。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低、高剂量组均出现了细胞脱颗粒现象,测定的β-HEX和His释放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5-HMF及其二聚体OMBF作为小分子过敏原可诱导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且发挥免疫毒性可能与MAPK家族磷酸化蛋白的上调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九贴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灌服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用生理盐水浸纱布敷贴于相应穴位处。其余5组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哮喘大鼠分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用生理盐水浸纱布敷贴于相应穴位处;地塞米松组以地塞米松0.5mg.kg-1.d-1灌胃,生理盐水浸纱布敷贴于相应穴位处;穴位贴敷"三九贴膏"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将三九药贴制成3cm×3cm大小,厚度为0.3cm,贴于背部相应穴位处,用胶布固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隔2d1次、隔日1次、每日1次贴敷三九贴膏,每次1.5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各组大鼠IgE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体质量减轻、抖毛、呼吸加快、点头呼吸及站立不稳、腹肌抽搐甚则唇爪紫纠、可闻及哮鸣音等表现,各治疗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症状均较哮喘模型组轻,日体质量增加。模型组及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及穴位贴敷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血清IgE水平比较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九贴穴位贴敷可降低哮喘大鼠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6.
肤宁冲剂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肤宁冲剂对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动物模型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作用机理。方法将致敏大鼠的血清皮内注射于正常大鼠的背部,使之被动致敏。分别灌服醋酸泼尼松片水溶液及肤宁冲剂,抗原攻击并注入伊文思蓝,测定渗出的蓝斑直径。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分别灌服醋酸泼尼松片水溶液及肤宁冲剂,测定耳廓肿胀度及脾指数,结果该冲剂能明显缩小大鼠的蓝斑直  相似文献   

7.
目的:给予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分别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直径7~10μm)和粉尘螨(浸液)抗原脱敏或减敏治疗疗效的观察,以选择一种对尘螨性哮喘脱敏治疗的药物.方法:粉尘螨抗原致敏C57-BL/6小鼠,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以及等剂量的粉尘螨(浸液)抗原减敏后,检测小鼠BALF和血清中的弹性蛋白酶、粉尘螨特异性IgG、粉尘螨特异性IgE,以及血清中的IL-4、IFN-γ,并对支气管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血清中粉尘螨特异性IgE、IL-4水平明显升高,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致敏小鼠气道中产生大量炎性渗出液.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后,血清中粉尘螨特异性IgE、IL-4水平下降,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IFN-γ含量明显升高,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明显降低,与粉尘螨抗原致敏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道中渗出液明显减少,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无明显差异;而灌服等剂量的粉尘螨(浸液)抗原后对致敏小鼠无明显疗效.结论:直径为7~10μm、10μg/10g体重的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对致敏小鼠具有减敏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粉尘螨过敏性哮喘的口服脱敏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I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电针组(10只)、阳性药物组(10只)、模型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应用卵白蛋白对实验大鼠造成I型超敏反应模型,模型建立后对电针组、阳性药物组给予相应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P物质浓度,用比色法测定大鼠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并通过录像回放观察并统计大鼠的搔抓次数。结果: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搔抓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中P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0.01),肥大细胞脱颗粒含量明显减少。电针组和阳性药物组相比,以上两种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对I型超敏反应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YPP)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SD大鼠,NIH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开瑞坦组,YPP加味高(4 g/L)、中(2g/L)、低(1 g/L)剂量组.检测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的影响及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血清总IgE,右旋糖酐敛小鼠瘙痒的影响.结果:模型组PCA A值、血清IgE含量、毛细血管通透性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开瑞坦组;YPP加味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值及血清IgE含量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瘙痒次数、瘙痒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开瑞坦组,YPP加味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瘙痒次数、瘙痒时间明显降低(P<0.05);并且YPP加味4g/L组效果最好,优于开瑞坦组.结论:YPP加味对PCA,血清总IgE含量,皮肤瘙痒次数和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芥菜籽对皮肤、全身Ⅰ型超敏反应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Balb/c 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芥菜籽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芥菜籽组给予含5% 芥菜籽饲料.喂养3 周后,取模型组和芥菜籽组小鼠各10 只,分别用组胺和Compound 48/80 建立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模型;取模型组、芥菜籽组及正常组小鼠各6 只,用卵白蛋白(ovalbumin,OVA) 建立小鼠全身超敏反应模型,观察芥菜籽对Ⅰ型变态反应模型的作用.结果 芥菜籽能抑制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但对血清中的IgE、IL-4、IFN-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芥菜籽能够抑制皮肤局部I 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
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药效学差异.方法 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4组秦艽提取物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在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栽培秦艽的两种提取物与野生秦艽的两种提取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在抗炎、镇痛等药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吴莉  沈江涌  杨美玲  杨桂珍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982-984,F0002
目的局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大鼠皮瓣,初步探讨其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及对皮瓣不同部分促血管作用效果。方法将30只SD大鼠作为实验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制作背部随意皮瓣,分别注入脂质体包裹的PcDNAVEGF165(目的基因组,实验组),PcDNA(空白质粒组,对照组),NS(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术后4d断蒂,断蒂后7d处死大鼠观察:(1)各组皮瓣成活率比较。(2)取皮瓣远端活组织标本行常规HE染色,检测平均微血管数目及内径。(3)取皮瓣远端活组织标本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GF表达情况。(4)取目的基因组皮瓣远段,中段,近段成活组织标本常规HE染色,检测平均微皮瓣血管数目。结果目的基因组皮瓣平均成活率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两对照组,平均微血管数目明显多于两对照组,且为管径较小的新生血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高于两对照组。目的基因组皮瓣远端血管数目多于近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VEGF基因后可以增加缺血皮瓣血管新生,提高皮瓣成活率,在皮瓣不同部位促血管增生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显微CT研究不同剂量的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大鼠胫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诱导:除空白组,其余各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予10mg/kg、5mg/kg、2.5mg/kg99Tc-MDP,阳性对照组给予5mg/kgMDP。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剥离右侧胫骨行显微CT扫描,比较分析各组松质骨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皮质骨厚度(Ct.Th)。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阴性对照组松质骨BV/TV、Tb.N降低,Tb.Sp升高(P〈0.05);小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BV/TV、Tb.N升高,Tb.Sp降低(P〈0.05);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4项松质骨参数均有改善(P〈0.05)。与空白组相比,阴性对照组Ct.Th降低(P〈0.01);99Tc-MDP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t.Th均升高(P〈0.01)。结论:99Tc-MDP能够干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变,小剂量即有效,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加;99Tc-MDP对皮质骨厚度的改善明显优于MD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复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动物模型并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探索。方法 应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按照20、40、80 mg/kg对雌性SCID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频次为每周一、三、五,共干预28 d。实验过程中持续关注小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在实验结束后对小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卵清蛋白分别按照按照37.5 mg/kg、23.5 mg/kg、1 mg/只进行灌胃口服,1次/d,共给药45 d。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大鼠皮肤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束后对大鼠皮肤进行切片,观察HE染色表现。并应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TNF-α、IL-6、IgE等因子进行测定。结果 西妥昔单抗腹腔注射后,SCID小鼠未出现典型的皮疹、结痂表现;皮肤病理未显示出明显的炎症表现。吉非替尼组大鼠皮肤可见明显的皮疹、结痂、渗出等表现,且皮肤HE染色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角化不全、棘层松解、表皮增厚等表现;空白组、卵清蛋白组、厄洛替尼组大鼠皮肤形态学观察及病理切片未见明显的炎症表现。在IgE、TNF-α浓度方面,各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61,P=0.057);而 在 IL-6 方面,吉非替尼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厄洛替尼组较空白组未见明显差异(P= 0.910)。结论 应用西妥昔单抗不能在SCID小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吉非替尼可以在BN大鼠中建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模型;应用厄洛替尼不能在BN大鼠中诱发皮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双氢青蒿素(DHA)对C57BL/6小鼠特应性皮炎(AD)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无处理)、模型对照组(2,4-二硝基氯苯DNCB)、溶剂对照组(DNCB+溶解剂)、25 mg/kg DHA治疗组(DNCB+25 mg/kg DHA)、75 mg/kg DHA治疗组(DNCB+75 mg/kg DHA)、125 mg/kg DHA治疗组(DNCB+125 mg/kg DHA)和地塞米松治疗组(DNCB+地塞米松)。每天观测各组搔抓次数和皮损程度并进行评分。连续7 d给药后,将各组小鼠背部及耳部皮损涂抹处取材进行 HE 染色,Masson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皮肤病理学改变及炎症反应的好转情况。结果 25、75、125 mg/kg DHA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均能缓解小鼠症状。小鼠皮损症状减轻,皮损评分降低,组织病理学改善,但125 mg/kg DHA治疗组效果最佳,能明显减少肥大细胞浸润,相对其余各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DHA对小鼠AD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25 mg/kg DHA组治疗效果最佳。推测DHA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浸润,调节局部免疫,改善AD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扶正活血清热方治疗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A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受试大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扶正活血清热方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扶正活血清热方组大鼠于成功造模后第2天开始分别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扶正活血清热方灌肠干预5 d(5毫升/只),于照射后第7天,麻醉后大鼠经采血测定其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扶正活血清热方组血清中CAT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F=23.79,P〈0.01)。空白对照组、地塞米松组和扶正活血清热方组血清中MDA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F=36.41,P〈0.01)。结论扶正活血清热方可能通过下调受损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来治疗放射性肠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BALB/c小鼠诱导小鼠发生特应性皮炎(AD),阐明DNCB作为半抗原诱导AD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D模型组,每组6只。于实验第1、4、7天,采用1.0% DNCB溶液涂抹于AD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致敏,于实验第14、17、19、22、24、27和29天,采用0.5% DNCB溶液涂抹于AD模型组小鼠左耳背部皮肤进行激发。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外用等体积基质溶液。评价2组小鼠皮肤组织炎症评分,观察2组小鼠耳部皮肤外观变化,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2组小鼠左耳皮损部位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测量皮损处皮肤组织上皮层厚度,计数皮损处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组小鼠皮损处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IgE水平。结果:AD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炎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小鼠左耳部皮肤明显红肿、变硬,伴随出现异常的搔抓行为;AD模型组小鼠皮损处皮肤组织上皮层厚度、浸润肥大细胞数、皮损处皮肤组织中IL-4表达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外用1.0% DNCB致敏和外用0.5% DNCB激发BALB/c小鼠能够成功诱导AD,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引起皮肤组织中IL-4表达水平和血清IgE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苦参提取物对于皮肤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91名患皮肤过敏性疾病的基层官兵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过敏组、苦参凝胶治疗组、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对照组、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对照组、马来酸氯苯那敏对照组,按规定治疗方案给药后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抽取部分病例检测血清IgE水平和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结果四组总治愈率分别为:苦参凝胶治疗组70.00%,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对照组76.12%、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对照组64.15%、马来酸氯苯那敏对照组组79.(){)%;苦参凝胶不良反应最少且复发率低;苦参提取物组,地塞米松组可显著降低过敏患者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此两组可稍降低血清IgE水平。结论苦参提取物对皮肤过敏性疾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调节免疫平衡,特别适合基层官兵皮肤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安胎中药对异种皮肤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昆明小鼠为受体,建立异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术后将小鼠分为中药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以中药醇提取物、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和存活情况,于移植后第5天和第10天取移植皮肤行病理切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较轻,移植皮片平均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益气活血安胎中药对异种异体皮肤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延长皮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偏头痛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针刺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从血流动力学方面初步探讨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4组,每组各6只.对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进行造模,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必理通组予必理通灌胃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大鼠颈总动脉的直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心率(HR),计算颈总动脉血流量、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Vs/Vd),对各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轻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血流量明显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颈总动脉血流量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必理通组、针刺组双侧颈总动脉PI数值升高(P<0.01).与必理通组比较,针刺组右侧PI升高(P<0.01).各组颈总动脉直径、Vs、Vd、Vm、RI、Vs/Vd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对硝酸甘油诱发偏头痛大鼠的颈总动脉血流量有明显改善作用,颈总动脉血流量、PI与偏头痛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偏头痛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