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体舌质舌苔分离是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舌质舌苔的准确分离是后续舌体特征提取与识别的基础。对近年来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中的舌体苔质分离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针对现有基于数码相机拍摄彩色图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提出借助光谱技术在信息量方面的优势,结合临床信息,探究更多舌体生理病理信息的光学表达参数,为中医临床舌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促进中医舌诊客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传统中医诊断疾病、获取疾病征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医舌诊包括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中舌色包括淡白舌、淡红舌、红舌、绛舌及紫舌等,舌体有老、嫩、胖肿、瘦瘪、芒刺、齿痕、裂纹等,舌态有痿软、强硬、舌纵、震颤等;舌苔分苔质、苔色,苔质有薄、厚、润、燥...  相似文献   

3.
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开展舌苔形成分子机理研究对推动中医舌诊客观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组学研究非常适合开展中医复杂系统研究。文章综述了舌苔形成机制的"组学"研究进展,包括基因表达谱、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主要包括舌象特征识别、标准化制定以及辨证诊断过程的信息化处理。将分形思想引入到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领域,通过计算舌象数字化图像分形维数建立舌苔特征分类统计的新方法,通过计算多维分形谱的相关参数定量表征舌体苔状物的不同分布区域起伏程度,设计实现舌诊辨证诊断信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
37.何谓望苔质,何谓厚、薄润、燥苔,各有何临床意义? 【答】望苔质是观察舌苔的异常变化以诊察内在疾病的方法。薄苔,即透过苔面可隐隐见到舌体,为病邪轻浅;厚苔,即苔质厚浊,苔面见不到舌体,为病邪深重。舌苔由薄转厚为病讲,由厚转  相似文献   

6.
李萍 《时珍国医国药》1998,9(6):570-570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主要手段,也是临床辨证施护的主要依据。而望舌是望诊中的重点内容,包括观察舌质和舌苔两方面的变化。望舌质可以辨五脏之虚实,察舌苔可以测六淫之浅深。现就辨别舌苔在护理中的运用作一简要分析。1辨别舌苔区分服药方法舌苔分苔色...  相似文献   

7.
舌诊是中医四诊中望诊的重要内容,舌诊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图像采集分析技术是舌诊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舌象图像研究中,舌体的提取、舌质与舌苔的分离的舌象分割成为图像分析的重要前提,多学科专家利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文章主要论述舌体的提取及舌质与舌苔的分割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8.
望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对舌苔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目的是通过现代医学手段使舌苔诊断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本文就10年来有关舌苔形成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从舌苔形成的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凋亡;促凋亡基因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舌诊的现代技术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中医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舌诊作为中医最具特色诊断的内容之一,在其现代化的研究进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首先,传统的研究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如B超、电镜、热象仪、舌色检查仪、舌体测算仪等的广泛使用,实验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测、酸碱度、细胞免疫机制的检测以及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使舌诊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其次,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运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测定舌质的RGB值以及多色度空间的转换实现舌象的量化,改进的Confidence connected区域生长算子提取裂纹区域,有限维模型分析舌色范围,监督FCM聚类算法区分舌质舌苔,基于JSEG 算法和k-NN法对苔质自动分离使舌象数字化以及新型的舌象采集装置实现舌象信息的全面提取和舌色、苔色、苔厚、腐腻、裂纹、润燥等指标的自动分析等等,中医舌诊研究更是由此进入了现代化、信息化、客观化、标准化之飞速发展的轨道;再者,舌诊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出现等将舌诊研究拓展到动物实验领域.文章对近些年舌诊研究技术及方法方面的一些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舌苔是人舌背上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胃阴上蒸舌面而成,舌苔可以作为指导临床诊疗的重要客观依据之一,因为其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厚薄的改变反映了邪正的消长进退,舌苔的变化反应了脏腑的变化,二者息息相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多个小微生态系统构成一个大微生态系统,舌苔微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失调即人体内正气与病邪相争的过程,而舌苔的变化就是这一过程的外在变现。查阅中外医家对于舌苔菌群变化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风湿免疫等多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中均有重要意义。且舌诊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诊之一—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必要手段,舌苔微生态研究从分子水平为舌诊提供了理论支撑,能够更好地挖掘舌诊的科学内涵。选取近30年以来研究健康人群与患病人群舌象特征、舌苔微生态的组成与变化的文献,通过对比探讨从而发现疾病与舌苔微生态之间的规律,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中医舌诊。  相似文献   

11.
舌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对舌苔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目的是通过现代医学手段使舌苔诊断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本支就10年来有关舌苔形成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从舌苔形成的形态学;生物化学;血液流变学;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凋亡:促凋亡基因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望舌苔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代对舌苔的研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目的是丰富舌苔诊病理论,通过察舌辨证来指导临床用药.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  相似文献   

13.
中药有效治疗慢性胃炎是建立在中医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而舌诊对于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基于研究者肉眼观察的慢性胃炎舌诊研究缺乏客观性,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和重复性较差。因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慢性胃炎舌诊客观化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慢性胃炎舌诊客观化研究主要从患者的舌图信息特征和舌苔物质组分两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对这两方面近10余年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开展慢性胃炎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舌诊作为一种非侵入式诊察手段,在中医临床诊疗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医生主观经验和光照环境影响较大。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学和医学专家系统的应用较成熟,舌诊客观化研究主要依赖图像识别技术,将标准化收集的舌象经过图像校正、图像去噪、舌体分割、舌质舌苔分割等预处理,通过对舌质、舌苔的颜色和形态特征分析总结,发现基本符合传统中医理论。但当前舌诊客观化研究与中医临床脱节,只有通过多学科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医人工智能现代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吴鞠通现存著作《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有关外感病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吴鞠通温病诊疗研究数据库。在所收集的489条记录中,含舌象描述的记录共有107条,共出现舌象24种。其中,苔白、苔黄、苔滑、苔灰、苔黑、舌绛、苔干七种舌象出现的频率达到77%以上。苔色、舌色以及舌苔的润燥在吴鞠通的辨证论治中有重要意义。根据苔色、舌色的深浅有无以及舌苔的润燥可以辨别温病病位之深浅、病邪之偏颇、病邪之轻重,以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可据此判定疾病的传变和预后。吴鞠通根据舌质颜色辨别病位深浅,根据舌苔颜色辨别热邪轻重以及湿邪的有无,同时将舌苔的润燥作为伤津化燥的诊断依据,从而形成了特有的舌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诊断疾病、把握病情变化、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舌诊通过舌苔、舌质及舌态等方面的各种现象来获取诊断资料,从中发现规律,为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舌苔在中医舌诊辨证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舌鉴辨证》指出要"刮舌验苔以辨疾病",《形色外诊简摩》云:"有病,则舌必见于苔,病藏于中,苔显于外"。现代医学认为舌苔的厚、薄、腻、  相似文献   

17.
舌诊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中医舌诊通过对人的舌体、舌质、舌苔、舌形和舌态进行辨识,来指导临床对疾病状态进行诊断.光谱技术的舌诊客观化研究,基于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算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探究舌体所携带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建立舌象特征的光学信息表达模式.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提...  相似文献   

18.
熊明月  王怡 《陕西中医》2020,(9):1335-1338
舌苔是中医学中舌象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认为舌苔是正邪斗争结局作用于人体的表现,正常舌苔是人体胃气的反应,病理下的舌苔主要体现病邪作用于人体后的特点,但这一认识过于宏观和宽泛,囿于此,舌诊客观化、标准化成为一大难点。基于现代物质基础研究,舌苔是以丝状乳头为主的,包含食物残渣、唾液、微生物等多种成分的一种混合物,其形成受到口腔环境、体内代谢水平等多因素影响。文章从舌苔的形态结构、生化分析、部分基因和蛋白对舌上皮细胞调节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舌苔形成的微观机制研究成果,并结合口腔自洁作用、口腔理化环境和口腔微生态三个层次,归纳口腔环境对舌苔的影响,进而对舌苔本质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以期为中医舌诊客观化、标准化提示思考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之一。望舌苔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舌苔乃脾胃阳气蒸化水谷之气,上聚于舌面而成。因病邪有寒热之分,胃气有强弱之别,病位又分表里,故在各因素协同作用下舌苔脱落细胞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表现的舌象,为临床判断疾病的病邪性质及病位深浅提供重要依据。正如《舌形外诊简摩》有云:"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亦云:  相似文献   

20.
不同中医师对舌象观察结果一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强 《江苏中医药》2007,39(8):60-61
目的:反映传统望舌方法观察舌象结果的离散性以及不同中医师之间的一致性.为舌象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通过13名中医师对40例舌象照片前后两次进行观察,分析望舌结果的一致性,并通过计算13名中医师观察结果的Kappa值与Agreement值,显示不同中医师之间的一致性.结果:在Kappa值分析中,舌苔的厚薄、齿痕舌、苔色、苔腻腐、润燥的判读结果的前后一致性较高;Agrement值分析中,舌苔的润燥、点刺舌、裂纹舌、舌体瘀斑、苔腻腐、苔厚薄、齿痕舌的判读结果的前后一致性较高.结论:传统的舌诊依赖于主观经验,又受客观环境影响,所以容易造成分类标准的不确定,客观性和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