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荆芥穗Sp ica S ch izonep eta挥发油具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是常用解表药的原料药[1]。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胡薄荷酮等萜类化合物,且质量分数超过50%[2]。有报道采用GC-M S技术分析荆芥穗中挥发油成分[3]。本实验采用TLC法,以胡薄荷酮和荆芥油为对照,建立荆芥穗挥发油的薄层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技术,完善质量标准。方法:以荆芥穗挥发油得率及胡薄荷酮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水蒸汽蒸馏最佳工艺为荆芥穗不粉碎、浸泡40 min、回流提取时间5h。结论:该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提取率,节省资源;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荆芥油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enth.)Briq.]的全草,含挥发油较丰富,约1.8%。报文献记载荆芥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以及少量右旋柠檬烯(d-Iimonene)。我们将干荆芥全草用水蒸气蒸馏后提取得淡黄色挥发油,经气相层析证实荆芥油是一多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可能是蒿醇(Artemisia alcohol)。对于  相似文献   

4.
裂叶荆芥为唇形科植物,国内未见有关荆芥中非挥发油成份研究的文献报道,采用递增极性溶剂萃取、溶剂结构及多种柱层析法对芥穗中的非挥发油化学成份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得到了9种化合物单体,平均提出率为0.0018%。  相似文献   

5.
零陵香等药材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中药材挥发油易散失,故含挥发油的药材不易储藏,质量很难保证,为考察、分析中药材挥发油含量,我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挥发油测定法甲法[‘j,对零陵香等5种药材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药典规定及文献报道的资料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药材及仪器零陵香、荆芥穗、薄菏、艾叶、丁香,以上药材均购于河北省安国药市。电热套,挥发油测定器。2方法和结果2.1零陵香挥发油的提取零陵香2009,剪碎,加水1300ml,置于圆底烧瓶中,上接挥发油测定器,电热套先开至180V,待稍有沸腾迹象,即降至80V,等完全沸腾后,以10V为单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对温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高低的影响,为控制温莪术中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的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法提取并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温莪术鲜品中挥发油含量,运用RP—HPLC法测定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期的温莪术鲜品中挥发油含量在0.471%~0.820%(g/g)之间,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在0.862%~1.380%(g/g)之间。[结论]生长期长的温莪术中挥发油及油中莪术醇的含量均高于生长期更短的温莪术,生长期的长短会影响到温莪术中挥发油和莪术醇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荆芥穗挥发油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3)正交设计,以挥发油提取得率为指标,考察荆芥穗药材浸泡时间、药材粉碎度、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荆芥穗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不用浸泡,药材粉碎度为10目,超声时间60 min。结论:优化得到的荆芥穗挥发油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分别采用水蒸汽蒸馏法与超声波法进行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平行实验,超声波法提取的挥发油平均得率为0.76%,高于传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率的0.61%,可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荆连软胶囊由荆芥油、连翘油与大豆油组成,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用以治疗风热感冒和急性咽炎等症。方中荆芥油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或全草提取的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1]。荆芥油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炎、止血、抗过敏、解痉、平喘、祛痰的功效[2]。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连翘油为连翘中的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β-蒎烯[3,4],具有抗真菌和抗病毒作用[5]。本实验经过反复摸索,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法测定胡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鉴别清热抗感颗粒中的青蒿、荆芥穗和薄荷。[方法]采用SPB-5(30m×0.25mm×0.32μm)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以清热抗感颗粒与青蒿、荆芥穗、薄荷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图谱相比较。[结果]从清热抗感颗粒中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别出来自青蒿的α-愈创木烯、金合欢烯、芹子烯等,来自荆芥穗的胡薄荷酮和来自薄荷中的薄荷醇等主要挥发性成分。[结论]GC-MS可同时鉴别复方中药制剂清热抗感颗粒中含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药味。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与五月艾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分别提取艾叶和广西产五月艾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艾叶和五月艾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艾叶和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1.05%、1.32%,挥发油中均含有按油精、龙脑、大根香叶烯D、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等特征成分,但挥发油的组分与含量有一定差别。[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鉴别清热抗感颗粒中的青蒿、荆芥穗和薄荷.[方法]采用SPB-5(30 m×0.25 mm×0.32 μm)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以清热抗感颗粒与青蒿、荆芥穗、薄荷的挥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图谱相比较.[结果]从清热抗感颗粒中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别出来自青蒿的α-愈创木烯、金合欢烯、芹子烯等,来自荆芥穗的胡薄荷酮和来自薄荷中的薄荷醇等主要挥发性成分.[结论]GC-MS可同时鉴别复方中药制剂清热抗感颗粒中含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药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水蒸气蒸馏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和荆芥穗药材顶空气体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方法 采用HP-5MS气相色谱柱(30.0m×250 μm×0.25μm),MS检测器分析2种提取方法 的挥发性成分.结果 2种提取方法 在成分和其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顶空分析药材挥发性成分方法 简便,稳定性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了感冒软胶囊的工艺制备过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荆芥穗、薄荷提取挥发油方法和羌活等十二味药的提取工艺,分别以挥发油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优选了工艺参数。结果确定最佳荆芥穗、薄荷提取挥发油的工艺为:加水量为12倍,蒸馏时间为5小时,羌活等十二味药的提取工艺为:药材第一次加10倍量80%乙醇,第二次加8倍量80%乙醇,每次2h。结论本试验采用的方法和指标适合于感冒软胶囊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广西境内不同产地的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的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方法对各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的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得油率在0.44%~0.97%之间,经GC-MS分析鉴别出3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以倍半萜类为主。[结论]广西不同产地的广西莪术挥发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差别,其中以灵山广江的挥发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丁香药材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收载于中国药典 [1 ] 。药典中采用挥发油测定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但没有测定挥发油中丁香酚的含量。有报道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挥发油提取法提取丁香中的挥发油 ,提取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丁香酚的含量 [2 ] ,但前处理周期长 ,重现性差。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fluid extraction,SFE)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分离、提取技术 ,具有传质速度快、萃取效率高、无毒、经济、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等特点 ,特别是在中药材及其制剂中更显示出独特的优点 …  相似文献   

16.
菊科植物莴苣属生菜 Lactuca sativa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据报道 ,其干燥种子注射液具有降低血压、减慢心律、降低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心律失常作用 [1~ 4 ] ,但目前关于其挥发油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生菜茎叶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 ,经过水蒸气蒸馏提取 ,利用 GC- MS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分析 ,确定了 35个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1 挥发油的提取新鲜生菜茎叶 9kg,经过水蒸气蒸馏 ,乙醚萃取 ,无水硫酸钠干燥后 ,得到挥发油 0 .5m L,保存在乙醚液中。2 分离鉴定2 .1 气相色谱条件 :GC:美国惠普 HP6890 MSD色谱仪…  相似文献   

17.
荆芥穗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 tatenuifolia(Benth.)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荆芥穗性温、味辛;其生品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及多种皮肤病,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荆芥穗炒炭后专功止血,可用于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中尚无荆芥穗药材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羊耳菊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云南产羊耳菊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并用GC、GC—MS联用仪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首次从羊耳菊挥发油中鉴定出23个组分,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芹酚及其系列衍生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90.55%。  相似文献   

19.
广藿香 Pos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属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 ,原产菲律宾等。我国广东湛江、肇庆、广州市郊及广西、四川都有栽培。其味辛、性微温 ,以全草入药 ,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常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1] 。前人 [2 ]对广东徐闻县广藿香挥发油作了报道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 ,我们对广西梧州产广藿香全草中的精油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样品及精油的提取广藿香采自广西梧州 ,取其干燥全草 2 0 0 g,按中国药典 1 …  相似文献   

20.
脑康灵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脑康灵胶囊中挥发油的提取及β—环糊精(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挥发油的提取率及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收得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提取和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1h,蒸馏5h;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油加6倍量β—CD,包合2h,包合温度为40℃。[结论]该工艺可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