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观察机械瓣置换、生物瓣置换及瓣膜成形手术对≥60岁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16例≥60岁的单纯二尖瓣手术出院患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76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40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62例,生物瓣膜置换34例,二尖瓣成形术20例。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死亡、再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功能分级、抗凝情况、出血事件、血栓栓塞等事件。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24~60月,平均(48.4±10.7)月。20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二尖瓣功能良好,未出现中度以上返流、再次住院、再次手术及其他不良事件。34例生物瓣膜置换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抗凝,随访期间未出现瓣膜衰败现象,瓣膜功能正常,心功能均明显改善。62例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机械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可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等事件发生。结论手术治疗≥60岁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生存时间。但不同术式的远期效果有一定差异。瓣膜成形术后避免抗凝药物的应用,可避免抗凝并发症。生物瓣膜置换可达到瓣膜成形术的效果,但因其存在生物衰败,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在年龄相对低的患者中根据情况选择。机械瓣膜置换需要终生抗凝治疗,影响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出血和血栓并发症,严格规律地监测凝血指标,可最大程度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至今 ,我们观察了 17例以二尖瓣关闭不全 (MI)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病人比较 ,前者术后恢复良好 ,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病人中 ,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2 9~ 5 3岁 (平均 39岁 ) ,全部以MI为主 ,全部植入人工机械瓣-美敦力单叶瓣 (MedtronicsHall) 2 5~ 2 7号 ;与同期行常规切除瓣膜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 15例病人进行比较。 表 1 临床资料对照表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平均 )二尖瓣病变MSMIP 1712 5 2…  相似文献   

3.
1983年5月至1986年4月,作者应用Bjork-Sh-iley单柱瓣为318名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替换。患者平均年龄52岁(11至69岁);男性168人(52%);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者119人(69%),43人有心脏瓣膜手术史(26例为闭式二尖瓣分离术、17例直视二尖瓣手术)。主动脉瓣替换(AVR)组136例:瓣膜狭窄、关闭不全及狭窄伴关闭不全(混合型)者分别为84例、41例及11例;二尖瓣替换  相似文献   

4.
北美Inoue球囊扩张瓣膜成形术(PTBV)登记处收集1989年6月以后具有完整的血液动力学资料的264例病人。根据最初的二尖瓣口面积分成两组,将45例轻中度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3cm~2)患者与另219例重度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1.3cm~2)患者进行比较。PTBV采用经间隔前向技术。二尖瓣返流程度用左室造影来估计。PTBV前后的跨瓣压差通过同步测量左房、左室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4例二尖瓣置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组(MVRP 组)34例,全瓣膜切除瓣膜置换组(MVRC 组)30 例;术前、术后15d和术后3个月分别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监测MVRP组、MVRC两组左心功能指标.结果 MVR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功能较MVRC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利于改善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探讨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应用及治疗效果。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的2例老年高危瓣膜病患者,于2020年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经股动脉入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经股静脉房间隔穿刺入径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首次置入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进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2例老年高危瓣膜病患者成功接受TAVR及TMVR。术后通过影像学及3D打印模型可见,球囊扩张式瓣膜在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处形态、位置分布良好。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明显好转。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等瓣膜病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89例65岁以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0.6±3.4)岁;心功能II级10例,III级45例,IV级34例;二尖瓣病变45例,主动脉瓣病变22例,联合瓣膜病变2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行二尖瓣成形17例,行二尖瓣置换28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双瓣置换18例, 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成形4例;30例为机械瓣置换,42例为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平均2.2支/例。结果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6.2±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5±13.6)min。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因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79例,随访时间12~52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1例为术后8、12个月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4年死于肺癌。其余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老年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瓣膜变形程度和年龄对Inoue二尖瓣球囊扩张术(Inone PTMC)即刻效果的影响,作者分析了 162例 Inoue PTMC患者。对象和方法 162(男34,女128)例,年龄 52±14岁,瓣口面积≤1.5cm~2的有症状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按瓣膜和瓣下病变严重程度,即瓣叶僵硬、瓣叶增厚、瓣叶钙化、瓣下增厚程度,用目前常用的超声评分分别给予0~4分,得分越高病变越重。全部患者均在术前行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冠脉和左室造影检查,测定血液动力学参数和心排量。按常规行二尖瓣 Inoue PTMC。在导管尚留在左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问题。方法:自2002年至2009年间共438例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不包括完全性或部分性房室通道)患儿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所有患儿中有15例(3.4%)行再次二尖瓣手术,其中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12例(组1),二尖瓣置换术3例(组2)。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严重溶血和残余或复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术中根据瓣膜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包括二尖瓣瓣环环缩、腱索转移、双孔成形和瓣膜置换手术。对所有患者均行临床评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功能。结果:全组患儿无死亡病例,所有15例随访患儿亦无死亡。组2患儿年龄、体质量和心胸比均大于组1。组1患儿中术中见原缝线撕裂2例,瓣环扩大4例,瓣叶局部裂3例,组1患儿术后超声心动图见二尖瓣关闭不全较术前明显减轻(P0.01)。组2中3例患儿均行二尖瓣双叶机械瓣置换。结论:二尖瓣成形术仍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再次手术的首选术式,对术前心功能差且瓣膜条件不理想的患儿行瓣膜置换手术是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由于心瓣膜和腱索粘液变性引起的二尖瓣和其他瓣膜脱垂,是系统性结缔组织衰弱的表现,可见于Marfan综合征、Danlos综合征。该文观察9例心瓣膜粘液变性引起的二尖瓣脱垂病人,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51~82岁,平均68.1岁。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 (1)单独二尖瓣脱垂1例,有Ⅳ度二尖瓣血流返流和Ⅲ度三尖瓣返流。(2)二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5例尸检心脏标本和18例有症状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成年病例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对瓣膜解剖和心室功能的效果。方法:尸体心瓣膜扩张 5例二尖瓣均有瓣膜连合处融合、钙化结节和瓣膜扭曲,采用25mm瓣膜成形球囊导管扩张。术后大体检查瓣膜连合处分离、瓣叶裂开、瓣环变形、钙化碎屑和瓣叶活动度改变。3例瓣膜成形术后,摄X线以识别钙化碎片。经皮穿刺二尖瓣成形术研究组18例重度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女性13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49(23~75)岁,均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术前均作心导管和冠脉造影检查。9例透视示广泛二尖瓣钙化,包括瓣环钙化。5例房颤,13例窦性心律。4例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病变,14例冠脉正常。术前无中风  相似文献   

12.
儿童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剂量不易掌握,常致出血性并发症。作者对一组采用 St.Jude Medical瓣(SJ 瓣)置换左心瓣膜后未作抗凝治疗的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并与成人换瓣后作抗凝治疗组进行对比。重新评价用 SJ 瓣置换术后患儿不用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1979~1986年间48例患者应用 SJ 瓣置换左心瓣膜,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12±6(0.4~21)岁。术后均未用华法令抗凝。初次手术时,23例置换主动脉瓣,22例置换二尖瓣,3例置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此外,再次手术换瓣5只,48例共换瓣56只。原发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8例(8/22)置换二尖瓣者、15例(15/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生物瓣毁损患者行介入二尖瓣瓣中瓣手术的经验和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介入瓣中瓣手术治疗二尖瓣生物瓣毁损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既往置换Medtronic HancockⅡ瓣膜5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1例,佰仁思生物瓣膜1例,St Jude Medical Epic瓣膜12例。瓣膜型号25号10例,27号7例,29号2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及TEE检测下经心尖途径或经股静脉-房间隔途径,将压缩的介入瓣膜在导丝引导下植入二尖瓣生物瓣内。19例患者均成功经心尖入路或经房间隔入路完成介入二尖瓣瓣中瓣植入术。1例术后8 h内发生活动性出血,1例术后随访2年后死亡,其余17例患者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完成全部随访,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二尖瓣均无反流,峰值流速[(1.81±0.36) m/s vs (2.61±0.49) m/s,P<0.05]及平均跨瓣压差[(6.1±2.3) mmHg vs(12.5±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重建瓣下连续性的方法,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外科,因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需行二尖瓣置换术且应用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作为重建瓣下结构连续性的方法的患者临床资料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9.18±11.5)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7例,Ⅳ级5例,心房颤动18例。病因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退行性变(13例)、缺血性二尖瓣返流(3例)及风湿性改变(2例)。结果:22例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全部切除二尖瓣前叶及瓣下腱索、大部分后叶及腱索,保留后叶基底部及与之相连的基底部腱索,再将前后乳头肌分别悬吊固定于后瓣环相应的位置以重建瓣下结构的连续性,最后以间断或连续缝合法置入人造瓣膜。本组置入机械瓣12枚,生物瓣10枚,同期行左心耳缝闭及左心房折叠术17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1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三尖瓣成形15例。1例死于术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均顺利出院,21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12~40个月,平均(26.14±8.16)个月。随访期间1例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其余患者心功能改善,人造瓣膜功能良好,无瓣膜功能障碍及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或栓塞并发症。术后及随访期间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及收缩期末径、球形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在术后早期得到改善,表现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随访期进一步改善。结论:应用乳头肌悬吊固定技术重建二尖瓣下结构连续性的方法,在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的二尖瓣置换术中安全有效,与传统的保留二尖瓣下结构的技术相比,简单易行,易于掌握,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正> 机械瓣膜和生物瓣膜都是目前最常用的心脏瓣膜替代品,但临床效果均不够理想,由于二者瓣膜本身的和与瓣膜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而影响了术者的抉择,为明确两种瓣膜的临床差别,我们对所有接受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用Bjork-Shiley机械侧碟瓣或Hancock生物瓣置换的远期结果做了回顾性研究。著者所在医院从1975年1月到12月共做了30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Bjork-Shiley瓣153例,Hancock瓣150例。平均年龄Bjork-Shiley组47岁(16-65岁),llancock组39岁(7-58岁)。术前心电图示:Bjork-Shiley组31%为窦性心律,Han cock组39%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病人和方法从1978年到1988年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外科使用索林侧倾碟瓣(Sorin tilting-disc)为平均年龄48岁(5岁到75岁)的697例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替换358例,二尖瓣替  相似文献   

17.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全6例,混合病变30例。心功能Ⅲ、Ⅳ级者38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3例,三尖瓣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评价经皮穿刺二尖瓣联合部机械扩张术 (PMMC)治疗瓣膜条件差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疗效。方法 全组 14例病人 ,年龄 2 8~ 5 3岁 ,平均 ( 34± 11 7)岁 ,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 (TTE)示二尖瓣口面积 (MVA)为0 72~ 0 94cm2 ,平均 ( 0 81± 0 18)cm2 ,二尖瓣评分 9~ 12。所有病例进行PMMC。术中检测二尖瓣跨瓣压差为 13~2 8mmHg ,平均 ( 19± 8 8)mmHg。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 0 % ,术后二尖瓣跨瓣压差为 ( 1 4± 0 8)mmHg。术后 1dTTE示MVA为 1 70~ 2 5 0cm2 ,平均 ( 1 98± 0 2 3)cm2 。结论 PMMC是治疗瓣膜条件差的二尖瓣狭窄的一种安全、经济及有效的手术方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急诊心脏瓣膜替换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瓣膜替换手术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1995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急性心脏瓣膜功能障碍致急性心肺功能衰竭施行急诊瓣膜置换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2~64岁,术前心功能均为Ⅳ级。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二尖瓣机械瓣替换术后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功能障碍7例,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并瓣周漏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致急性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断裂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预激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8例,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主动脉穿孔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衰)3例,血栓形成致人工瓣功能障碍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并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心衰2例,外伤性主动脉瓣撕裂致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替换18例,其中再次心脏瓣膜替换11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9例,异常传导束旁路切断1例。主动脉瓣替换8例。置入机械瓣22例,生物瓣3例。主动脉阻断时间34~80 min,转流时间70~160 min。结果:早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其余病例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果断抉择手术时机,合理选择术式及良好围术期处理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994- 0 1~ 1999- 0 4,我科为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替换术 6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7~ 5 7岁 ,病程 2~30年 ,其中 1例曾行二尖瓣直视成形术。术前心功能(NYHA)均为 级 ,房颤心律 ,心胸比率大于 0 .7,心源性恶液质 5例。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三尖瓣前瓣缩小 ,中、重度返流。  经长时间术前准备 ,瓣膜替换术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进行。 5例直接行三瓣膜替换 ;1例先行双瓣替换 ,三尖瓣改良Devega法成形失败 ,在并行循环下行三尖瓣替换。 5例三瓣均选用机械瓣 ,1例主动脉瓣、二尖瓣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