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应用Danielson成形术与Danielson加人工瓣环矫治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以确定后者在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31例10岁以上的青少年及成年A或B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中19例采用单纯Danielson成形术矫治(A组),12例采用Danielson成形术加人工瓣环矫治(B组),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围术期A组死亡1例(1/19例),B组无死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所有术后生存患者随访5~41个月,平均(23.0±18.5)个月.A组术后1年1例因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再次行三尖瓣成形术后死亡;B组术后无晚期死亡,组间远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24).超声复查显示患者房化心室均消失;三尖瓣反流结果,A组轻度11例,中到重度7例,B组轻度2例,无中到重度,组间差异显著(P=0.026).心功能NYHA A组Ⅰ级11例,Ⅱ~Ⅲ级7例;B组均为Ⅰ级,P=0.024.随访期内B组的6 min步行距离(6MWD)显著优于A组[(415±41)m对(382±46)m,P=0.047].结论 Danielson成形术加用人工瓣环矫治有助于提高A或B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2 462例患者临床资料,定义心包积液诊断标准.观察心包积液患者与无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509例(2.3%)患者有心包积液262例有临床特殊症状,其中51例有心包压塞的临床表现.有、无心包积液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史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体重、瓣膜病、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有大体重,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疾病,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超声引导下的心包积液穿刺引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心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89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18例心脏外伤患者,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6~55岁,平均(24.4±8.5)岁,刀刺伤10例,车祸伤5例,枪伤3例;急诊入院9例,门诊入院9例。其中诊断创伤性室间隔缺损7例。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结论:心脏外伤应尽快确定诊断,即刻手术,提高抢救成功率。合并的室间隔缺损或瓣膜病变,如果不危及患者生命,可以择期手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手术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对80岁以上患者心脏手术结果资料进行临床分析,评价临床选择标准和手术疗效。方法: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接受心脏手术的≥80岁患者77例,其中瓣膜病7例,冠心病6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大血管病等4例。结果:66例患者手术后痊愈出院,治愈率85.7%。手术死亡11例,全部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病死率为14.3%,其中男性9例,女性2例。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心衰)7例,呼吸衰竭3例,大出血1例。重症监护室时间为(3.5±3.3)d,住院时间为(25.1±13.1)d。并发症发生率为32.5%。结论:虽然80岁以上心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是手术使患者摆脱心脏疾病症状,8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0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一直未予特殊治疗。平时重体力活动亦不受限.20年前曾有过4次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经保守治疗痊愈。5年来患者劳累后可出现气促症状.2年来劳累后有胸痛症状。近半年来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症状。入院后查体:血压160/60mmHg,口唇无紫绀,双侧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稍粗.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滚动样杂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病(ICL)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5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ICL患者18例,术前诊断右心房黏液瘤2例,右心房或右心室内血栓2例,肺栓塞2例,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肿瘤3例,下腔静脉占位病变9例.全组经心脏超声、磁共振、螺旋增强CT和血管造影检查.18例ICL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经胸部切口,胸腹联合切口或腹部切口行平滑肌瘤切除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血管超声检查示右心房、下腔静脉、双侧肾静脉及双侧髂静脉内均未见肿瘤栓子.随访5 ~ 106个月,平均(49±42)个月,1例未完全切除肿瘤患者于术后5个月复发死亡,余17例随访无症状,术后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7例.应用Kaplan - Meier生存曲线计算ICL术后5年生存率为(93±5)%.结论 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的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机械瓣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和心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小口径瓣膜的使用范围。方法1990年7月至2003年6月共对62例患者施行19号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术(19mm瓣膜组),同时选择62例同期置换21号以上机械瓣膜患者做对照(21mm瓣膜组);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曲线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mm瓣膜组中有38例主动脉瓣区仍存在Ⅱ级以上杂音,心电图检查18例有ST段改变,术后11例仍存在胸闷、胸痛症状,术后心功能Ⅱ级33例,Ⅲ级29例;21mm瓣膜组术后心电图检查6例有ST段改变,术后3例有胸闷症状,偶尔有胸痛不适6例,术后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压差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5年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4.2%;21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0.110)。结论小口径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腱索折叠和人工腱索两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前瓣脱垂(ALP)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3月至2008年3月接受上述两种成形术治疗的50例AL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2.6±11.3)岁.其中腱索折叠组23例,人工腱索组27例.结果 围手术期腱索折叠组病死率13.0%(3/23),高于人工腱索组的3.7%(1/27)(P=0.199).随访时间为1个月~18年,总随访时间为278人年.两组晚期死亡各3例,5~8年生存率腱索折叠组为70.0%±18.2%,人工腱索组为86.8%±9.2%(χ2=8.17,P=0.046).再次手术腱索折叠组4例,人工腱索组1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6±17)个月;5年免除再次手术率分别为83.3%±15.2%和100%(χ2=12.06,P=0.00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腱索折叠术是ALP成形术晚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腱索成形术矫治ALP在远期生存上要优于腱索折叠术.  相似文献   
10.
灼性神经痛是周边神经损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战伤尤为多见。疼痛持续剧烈,伤员难以忍受,甚而造成意外事故。治疗以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较为可靠,且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