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95-9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非脑梗死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检测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并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观察组IMT、颈动脉斑块数量、面积[(1.49±0.42)mm、(5.86±1.35)个、(1.48±0.32)cm2]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93±0.29)mm、(1.16±0.32)个、(0.59±0.12)cm2](P0.05或P0.01);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型数量(144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0个)(P0.01);观察组颈动脉PSV、EDV[(65.35±14.26)cm/s、(16.69±4.36)cm/s]低于对照组[(72.51±14.58)cm/s、(19.11±4.82)cm/s](P0.05),RI(0.75±0.16)高于对照组(0.65±0.15)(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早期检查颈动脉能为临床预防脑梗死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高尿酸血症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8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82名健康体检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形态,有无斑块及测量舒张期内一中膜厚度(IMT)。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颈动脉IMT为[(1.19±0.27)mm],对照组为[(0.77±0.15)mm],高尿酸血症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P=0.01)。高尿酸血症组斑块发生151例(151/182),对照组95例(95/182),高尿酸血症组斑块发生明显高于对照组(X2=39.32,P=0.00)。高尿酸血组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PV)为71.38±19.27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18.77±7.01cm/s,阻力指数0.85±0.06、搏动指数(RI)2.25±0.62;对照组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PV)为127.51±31.22 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27.42±9.51cm/s,搏动指数(PI)1.79±0.49、阻力指数(RI)0.71±0.04。高尿酸血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较对照组减慢,而RI和PI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尿酸血症患者颈部血管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改变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12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及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D组)比较,糖尿病病例组中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组)、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C组)视网膜中央动脉Vs、Vd减低,RI增高.(2)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眼动脉Vs、Vd减低,RI增高.(3)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Ds减低,IMT增高.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颈动脉进行测定,可早期发现血流参数的改变,对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糖尿病与股动脉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1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股动脉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1)糖尿病组股动脉IMT0.80±0.18mm,明显大于对照组0.56±0.10mm(P<0.05);(2)糖尿病组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3)糖尿病组股动脉Vd小于对照组(P<0.05),RI大于对照组(P<0.05),V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增高,Vd减低,RI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测量不同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放免法测定UAER。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IMT较单纯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厚[(0.89±0.21)mm、(0.74±0.16)mm、(0.62±0.06)mm,P<0.01],单纯糖尿病组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稍增厚P<0.05。糖尿病患者UAER与颈动脉IMT成显著正相关(r=3.21、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UAER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筛查和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运用在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硬化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行健康检查者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阻尼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糖尿病患者根据IMT分组,IMT≥1.0mm为增厚组,IMT<1.0mm为未增厚组,对各组对象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IMT、RI、PI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IMT≥1.0mm者23例,IMT<1.0mm者97例;增厚组患者左、右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同未增厚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颅彩色多普勒联合颈动脉超声可有效评估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利于脑血管意外防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厚度、回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糖尿病与股动脉变化的关系。方法:对31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股动脉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股动脉内一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计算斑块发生率。结果:(1)糖尿病组股动脉IMT0.80±0.18mm,明显大于对照组0.56±0.10mm(P〈0.05);(2)糖尿病组股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3)糖尿病组股动脉Vd小于对照组(P〈0.05),RI大于对照组(P〈0.05),Vs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股动脉内一中膜增厚、斑块发生率增高,Vd减低,RI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患者血清Cys C、生化及血压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颈动脉IMT,按照颈动脉IMT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对两组血清Cys C、生化、年龄及血压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增厚组血清Cys C明显高于IMT正常组[(1.32±0.42)vs(1.11±0.28)mg/L](t=2.6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血清Cys C、年龄显著相关(r=0.398,P<0.01;r=0.51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 C并非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显示Cys C与IMT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47,P>0.05)。结论血清Cys C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IMT无确切关联,不能作为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将其分别分为高尿酸组(n=42)与正常尿酸组(n=67)、IMT正常组(n=45)与IMT增厚组(n=64),比较各组患者的血脂、尿酸、颈动脉IMT等指标,其中血脂、尿酸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颈动脉IMT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8.53%(42例);高尿酸组患者血甘油三酯(TG)[(2.83±1.24) mmol/L]、总胆固醇(TC)[(5.80±1.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97±0.98) mmol/L]及颈动脉IMT水平[(1.08±0.19) mm]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2.28±1.12) mmol/L、(5.32±1.13) mmol/L、(3.61±0.82) mmol/L、(0.98±0.12)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增厚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为(419.28±60.17)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1.11%(23/45),分别高于IMT正常组的(345.92±52.09)μmol/L及29.69%(1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亚临床肝肾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0例)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的主肾动脉内径(D)及肾脏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并与健康者(对照组,30例)对照.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组患者主肾动脉D[(0.39±0.06)cm]较对照组[(0.56±0.05)cm]及肝硬化代偿组[(0.53±0.04)cm]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患者肾动脉EDV[(16.0±5.4)cm/s]亦显著低于对照组[(29.2±6.0)cm/s]及肝硬化代偿组[(28.6±5.9)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患者肾动脉RI(0.73±0.06)显著高于对照组(0.60±0.04)及肝硬化代偿组(0.6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肾动脉PSV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敏感、客观地评价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紊乱情况,进而了解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状态,对亚临床肝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高血糖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查血糖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患者的颈动脉,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斑块评分.结果 血糖控制良好组颈动脉IMT为(1.01±0.13) mm,血糖控制不良组颈动脉IMT为(1.31±0.42)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4,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良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9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持续而有效的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避免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勇 《当代医学》2016,(7):92-93
目的 分析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实际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非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2组患者的斑块形成、血管管径(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3个节段)和血流速度高峰值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实验组患者的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的血管管径明显变窄,分别为(7.23±0.31)mm、(1.65±0.07)mm、(4.65±0.24)mm,血流速度高峰值也显著减少,分别为(68.94±3.35)cm/s、(35.15±1.23)cm/s、(49.32±1.02)cm/s;实验组患者斑块形成的发生概率为98.31%,对照组为10.00%,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能提供更准确的结果,操作简单,易于实施,临床医学上可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分析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实验组)和健康体检(对照组)中分别抽选53例,两组受检者均采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E/EA(11.95±4.13)、LVEF(69.58±9.44)%、LAD(48.37±8.59)mm、LVEDD(54.57±9.82)mm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3±2.01)、(53.18±7.19)%、(36.55±5.48)mm、(44.55±7.59)mm],t=9.07、10.06、8.45、5.88,P=0.00、0.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中采取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为医生的诊疗提供有效数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梁文 《吉林医学》2012,33(35):7661-766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与血糖正常健康体检者55例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对比。结果: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率比较,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MT糖尿病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颈动脉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糖尿病组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评价颈动脉硬化受损情况,可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同期接受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进行血脂检查,并记录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IMT值为1.29±0.23 mm,对照组IMT值为0.88±0.12 mm,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测量颈动脉IM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2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加脑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动脉血流速度及近远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s、Vd、NIHSS评分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s[(100.6±26.7)cm/s]明显低于对照组[(144.8±27.0)cm/s]、观察组Vd[(20.6±10.3)]低于对照组[(40.0±10.6)](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在治疗3个月(7.9±3.1)、6个月(2.7±1.3)、1年时(2.4±1.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3±3.0、8.6±2.0、8.2±2.0)(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近远期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方法对66例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用HP-SONOS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高频探头检测其内径(D),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发生及峰值流速(Vs),舒张末速度(Vd),脉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 I),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s,PI,R 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的发生率与高血压有相关性,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简便、准确对颈动脉进行检测,进而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拟诊为VBI的患者进行CDFI检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后颅外段椎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正常对照组4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内径无明显改变(p>0.05).病例组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小于对照组(p<0.05), R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椎动脉的Vs、Vd增高(p<0.01),以RI增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的RI降低(p<0.01);病例组治疗后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RI大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治疗前椎动脉的Vs、Vd、RI和内径均在正常范围者14例,其椎动脉的Vs、Vd与对照组接近(p>0.05),但用药后明显增高(p<0.01).结论 CDFI可为VBI的明确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VBI患者椎动脉血流Vs、Vd降低、RI增高,临床治疗可以降低椎动脉RI、提高Vs、Vd.CDFI还可发现在超声诊断标准以外的VBI患者,并明确部分VBI的病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内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n=62)和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n=76)。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及颈动脉多谱勒超声检查,并对其HRV相关指标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PN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5.9±2.6)%]明显高于DM组[(4.8±1.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DPN组IMT[(1.4±0.4)mm]明显高于DM组[(0.9±0.3)mm],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RV时域参数比较:正常相邻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96.0±32.8)ms]、24 h全程监测记录中每5分钟窦性心搏平均值的标准差[(94.0±22.2)ms]、24 h全程监测记录中每5分钟的N-N间期标准差[(44.3±15.2)ms]、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18.6±6.5)ms]均明显低于DM组[(120.0±21.4)、(115.0±19.8)、(62.5±23.8)、(23.8±6.6)ms],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DPN组患者中,校正Hb A1c等影响后,IMT与HRV相关参数呈负相关(r=-0.31、-0.25、-0.30、-0.34,均P<0.01)。在DM组患者中,IMT与HRV相关参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MT显著增高,HRV则显著降低,并且IMT与HRV是密切相关的。故IMT和HRV可以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危险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对其预后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8-iso-PGF2α)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9例,健康对照者2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8-iso-PGF2α等指标。并采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IMT的水平,以IMT=0.9 mm为切点,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IMT<0.9 mm)与IMT增厚组(IMT≥0.9 mm)。分析比较各组8-iso-PGF2α水平及各种生化指标的水平并将其与IM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的8-iso-PGF2α水平分别为(356±137)、(507±167)、(1 342±323)pg/mmol肌酐,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8-iso-PG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IMT增厚组的8-iso-PGF2α水平高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水平与8-iso-PGF2α、HbA1c、LDL-C、TG及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强,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应尽早针对高氧化应激状态进行治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