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建立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为探讨血瘀证生物学基础提供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诱导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实验大鼠证候表征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舌质紫暗,舌下脉络增粗增长,与正常大鼠舌质鲜红润泽舌下脉络清晰有明显差异。模型大鼠耳廓润泽、微血管清晰但显暗红较正常大鼠耳廓、微血管略有变化。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高切和低切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模型大鼠聚集指数、聚集面积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模型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模型大鼠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正常大鼠(P<0.05)。结论冰水冷冻20次后,血瘀证表征尤其舌质紫暗和舌下脉络增粗增长显现,符合寒凝血瘀证表征模型评价的基本条件。多次冰水冷冻刺激法造模,方法简单,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种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舌象进行比较,筛选合适的诱发血瘀证生物表征的脑缺血模型。方法选择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双侧颈总动脉(BCCA)结扎大鼠模型、单侧颈总动脉(UCCA)结扎大鼠模型3种脑缺血模型,进行脑缺血后1、3、5、7d不同时间点舌质色度值、舌下脉络显色长短分级记分进行比较。结果脑缺血后3、5dMCAO组、BCCA组与正常组大鼠的舌质色度值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脑缺血后3dMCAO组(舌质色度值147.41±13.32)和BCCA组(舌质色度值147.57±14.53)的舌质色度值为组内各时间点最高值,但MCAO组与BCCA组间舌质色度值比较统计学无差异(P>0.05);MCAO组脑缺血后3d大鼠舌下脉络显色长短分级记分均值(1.44±0.08)高于正常组均值(0.56±0.53),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在3种脑缺血模型中,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可能为最合适的诱发血瘀证生物表征的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3.
气虚血瘀证大鼠表征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虚血瘀证是临床诸多疾病中的常见证候,多年来在气虚血瘀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中,前人分别从血液流变学、血管调控物质、组织形态学改变等微观角度初步揭示了气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然而由于受当前研究思路、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限制,气虚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4.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开颅电凝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并结扎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了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神经检查分级评估法,组织化学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开发出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采集分析系统,使某些中医病证模型动物表征指标的采集与分析数字化、自动化,从而达到客观、科学的要求。方法利用本系统对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的毛色、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等多项中医证候表征指标采集分析,并与检测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微循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在眼睛颜色、耳廓颜色、舌色与足爪颜色的三原色分量值(RGB值:R表示红色值、G表示绿色值、B表示蓝色值)比较(多数指标RGB百分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肉眼观察到的症状及其他病理指标反应的病证情况相一致。结论本系统初步实现了中医实验动物证候表征某些望诊指标采集的数字化,分析自动化,达到了客观、科学的要求,且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6.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被普遍认为是标准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手术操作对模型的成功制作起着关键作用。文章从大鼠颈部主要动脉的解剖位置、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手术左右侧别的选择,以及插线位置的选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在缺血性脑病的研究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必不可少。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被公认为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涌现出大量改良方法,但实施中也存在诸多分歧和影响因素。由于实验研究的需要,文中就模型的制备流程、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进行综述,力求获得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大分子葡萄糖酐血瘀证动物模型表征的偶氮蓝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偶氮蓝与不同浓度大分子葡萄糖酐所致血瘀证动物模型血瘀程度表征变化规律的关系。方法用0.5%偶氮蓝配制的5%、10%、15%的大分子葡萄糖酐造模,观察偶氮蓝在大分子葡萄糖酐所致血瘀证模型动物耳廓、舌体呈现出的体表表征变化,检测耳廓、血浆中偶氮蓝含量。结果糖酐各组1h后耳廓及舌体出现不同程度蓝色瘀斑,且与大分子葡萄糖酐注射浓度呈正相关。同对照组大鼠相比,糖酐各组大鼠1h后耳廓偶氮蓝含量随大分子葡萄糖酐注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血浆偶氮蓝含量则随其注射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大鼠尾静脉注射用0.5%偶氮蓝配制的不同浓度的大分子葡萄糖酐后能使血瘀证模型大鼠的血瘀程度在其耳和舌体等体表表征中较为直观地呈现出来,且大分子葡萄糖酐注射浓度不同所致血瘀证模型大鼠耳廓和血浆偶氮蓝含量变化与耳廓、舌体在同一时间出现的血瘀程度明显相关,说明偶氮蓝可以客观反映大分子葡萄糖酐所致血瘀证模型大鼠血瘀程度的表征变化。  相似文献   

9.
局部脑缺血与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直径0.2mm 的尼龙线经颈内动脉可逆性插入到大脑前动脉,建立了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经 TTC 染色、印度墨水灌流和血脑屏障损伤的观察,证实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脑缺血与再灌注的病理发展过程。且不需开颅,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以便今后进一步进行缺血性脑梗死方面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MCAO模型,术后观察体征,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血清抗氧化指标测定。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模型组除2只因麻醉过度死亡、1只插线未成功外,其余7只均出现左侧Horner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3分之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可见显著病理改变,MRI检查脑组织缺血病变明显。模型组血清SOD和GSH-Px活性高于假手术组,MDA含量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但该方法仍存在技术要求高、模型差异性大、动物死亡率高等缺陷.因此,如何建立稳定、可靠、重复性高的MCAO动物模型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实验动物、麻醉药物、栓线的选择,手术流程、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MCAO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生理条件下性别因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及梗死过程中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雌、雄(sprague dawley,SD)大鼠(280~310g)各12只,使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线栓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1)手术中全程监测大脑中动脉灌注区域脑血流变化,记录梗死前脑血流的基础值,插栓后脑血流的下降值及拔栓后脑血流的恢复值,并比较雌雄2组之间的差异。(2)处死大鼠后进行大脑切片,通过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TTC)染色测量并比较雌雄2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 (1)脑血流监测基础值雌性为(154±20)PU,雄性为(212±24)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1);线栓插入后,雌性为(48±3)PU,雄性为(78±21)PU,雌性显著低于雄性(P<0.05),下降百分比雌性为(68±4)%,雄性为(63±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栓后脑血流雌性为(159±5)PU,雄性为(196±36)PU,恢复百分比雌性为(104±11)%,雄性为(9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TC染色发现雌性大鼠脑梗死体积为(28.4±3.3)%,雄性为(40.0±3.1)%,雌性明显小于雄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生理条件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显著低于雄性,单侧MCAO缺血再灌过程中,雌雄2组脑血流和各自基础值相比,下降和恢复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推测雌性大鼠脑血流基础值低水平状态可能提高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最终导致在病死率及脑梗死统计中雌性大鼠都显著低于雄性大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模拟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的发生发展,以期探讨大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痰浊组、血瘀组、痰瘀互结组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血瘀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痰浊组和痰瘀互结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在8周末,对血瘀组和痰瘀互结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假手术组行只穿线不结扎术。采集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血清中血脂指标、心肌酶指标、血流变指标、血小板聚集指标,并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结果]超声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左心室质量(LV M)显著降低,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 Vols)显著升高(P<0.05,P<0.01);血脂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降低(P<0.01);心肌酶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M-MB)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1);血流变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BV1/s、BV5/s、BV30/s、BV200/s和PV显著增高(P<0.05,P<0.01);血小板聚集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血小板聚集率(PAR)、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显著升高(P<0.01);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2,3,5-氯化三苯基四氯唑(TTC)染色:痰瘀互结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结构紊乱,肌纤维空隙较宽,间质水肿,大量炎性浸润、坏死,可见明显白色梗死区域。[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证模型。  相似文献   

14.
汤倩倩  卢山  蒋敏海 《浙江医学》2017,39(6):432-434
目的 研究严重免疫缺陷(SCID)小鼠永久性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L-MCAO)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方法 将 SCID 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 L-MCAO 组各 15 只。于 SCID 小鼠嗅束外缘电凝并切断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制作 L-MCAO 模型。 使用激光散斑血流仪实时监测小鼠脑血流量,并计算脑血流量比值;术后在小鼠麻醉清醒后 24h 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术后 2 周后取 小鼠大脑行 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 染色和二氨基联苯胺 (DAB) 染色,并计算脑梗死面积百分比。 结果 术后 60min L-MCAO 组小鼠脑血流量比值基本稳定在 0.47±0.55,神经功能学评分为(1.95±0.76)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为(18.47±1.92)%;假 手术组及建模失败的小鼠未见梗死区域。 结论 SCID 小鼠永久性 L-MCAO 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人类脑梗死,制作成功率高, 在临床脑梗死观察和药物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鼠在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变化,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结果 持续力竭性游泳过程中模型鼠表现出体重增长相对缓慢,进食时间相对延缓,舌质变黯、舌下络脉增长等反映气虚血瘀状态的表征,线栓法手术后模型鼠表现出少动或不动、无力抵抗、偏瘫、舌色紫黯、舌下络脉青紫粗长等反映脑缺血气虚血瘀证的表征,血液流变学检测提示模型鼠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脑组织形态学符合脑缺血改变.结论 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可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几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可构成该模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体白色血栓性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白色血栓在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自体白色血栓经血管介入造影法准确导入至猴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分支。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提示大脑中动脉M1分枝血管显影不良;1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72h后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两例进行尸体解剖,大脑TTC染色呈阳性;存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最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 ,asingle chain 76 - 110kDaglycoprotein ,isamemberoftheimmunoglobulinsupergenefamily ICAM 1hasbeenidentifiedasaligandforleukocyteadhesionmoleculedesignatedasalymphocytefunction associatedantigen(LFA 1) TheinteractionofICAM 1wi…  相似文献   

18.
成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后梗死灶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迁移特征. 方法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细胞记数检测缺血再灌注后1、7、14、21 d梗死灶周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变化. 结果各个时相点的梗死灶周均可见神经元前体细胞;在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阳性细胞的数量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在梗死区域的镜像区域未见到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论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可激活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发生,并诱导神经元前体细胞朝着梗死区域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