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33例,对照组39例。针刺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应用体针、头皮针和颞三针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进行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有效率为82.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同时60岁以下患者有效率优于60岁以上患者(P〈0.05),病程在3个月以下患者有效率明显优于3个月以上患者(P〈0.01)。结论:针刺结合西药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比单纯西医药物好,而且年龄轻、病程短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针康法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7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敏  唐强 《中医杂志》2011,52(10):855-858
目的研究针康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7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穴丛刺法结合言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语言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为83.82%;在语言功能评分、失语商、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及失语严重程度分级上,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不同程度优于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P<0.05或P<0.01)。结论针康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及失语商,降低失语程度,疗效稳定并有累加蓄积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1例左侧颞、顶、枕交界区损伤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针刺激通里、悬钟组穴为干预手段,采取语言学评价和功能影像学实验相结合,探索电针组穴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变化,以及穴位刺激后的脑功能激活与语言功能变化的关联。方法使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语言功能进行评估,电针采用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科学研究所研制的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MRI机采用德国生产的Siemens Novus1.5T超导磁共振扫描机,功能图像采集采用BOLD脑功能图像,分析采用SPM5软件包对fMRI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结果经过电针通里、悬钟治疗后,复述动词、听动词理解和阅读动词文字理解亚项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阅读动词文字理解在整体语言亚项里的分值最高,动词的恢复明显地好于名词。电针通里、悬钟组穴出现了双侧颞叶的激活,且以左侧激活脑区较右侧为多;且电针左侧目标穴位减去左侧假针的结果依然显示有左侧颞叶的激活。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