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6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1538篇
耳鼻咽喉   206篇
儿科学   453篇
妇产科学   322篇
基础医学   2299篇
口腔科学   303篇
临床医学   4047篇
内科学   2830篇
皮肤病学   437篇
神经病学   319篇
特种医学   5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859篇
综合类   6892篇
预防医学   1707篇
眼科学   199篇
药学   1278篇
  6篇
中国医学   224篇
肿瘤学   139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504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1122篇
  2009年   1205篇
  2008年   1382篇
  2007年   1369篇
  2006年   1371篇
  2005年   1745篇
  2004年   1219篇
  2003年   1345篇
  2002年   1157篇
  2001年   1214篇
  2000年   892篇
  1999年   900篇
  1998年   1053篇
  1997年   937篇
  1996年   1017篇
  1995年   824篇
  1994年   556篇
  1993年   358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2.
门桐林  李雪  袁秀敏  张璐 《癌症进展》2020,(6):563-566,613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NSCLC患者的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种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中PD-1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03±1.92)和(4.95±1.09),分别高于癌旁组织的(1.72±0.81)和(1.25±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的NSCLC患者NSCLC组织中PD-1和PD-L1的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高+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CD4^+-PD-1、CD8^+-PD-1、CD14^+-PD-L1、CD68^+-PD-L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1和PD-L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NSCLC的免疫逃逸过程,对其逃逸机制进行研究可以为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GBS)诊断中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临床资料,采用细菌培养与实时PCR技术进行GBS检测,以实时PCR法联合细菌培养判定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测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 520例妊娠晚期孕妇中,经PCR法或细菌培养判定最终确诊GBS感染者41例,阳性率为7.9%(41/520);细菌培养确诊GBS感染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12/520),实时PCR法确诊GBS感染者39例,阳性检出率为7.5%(39/520),细菌培养与PCR法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法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细菌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细菌培养相比,实时PCR法在妊娠晚期孕妇GBS感染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利于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患者体液标本分离培养的44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和mecA基因。结果 44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检出nuc基因,符合率为100.00%。经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出的96例MRSA中均检出mecA基因,检出符合率为100.00%。在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仪上检出的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2例检测到mecA基因,其检测正确率为97.96%(96/98)。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RSA耗时短,正确率高,用于临床快速鉴定MRSA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多重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进行反应体系筛选和方法探索,使其用于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快速分型和定量分析。方法  设计G1—G4型轮状病毒VP7基因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特异性体外转录RNA为模板,筛选多重q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qPCR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对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筛选,得到6组三重qPCR反应体系和1组四重qPCR反应体系。所建立的三重和四重qPCR中,除四重qPCR的G1型参数〔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82、扩增效率为89.221%〕略低于要求外,G2—G4型的标准曲线R2均>0.99,扩增效率均在90%至110%之间;检测灵敏度达102拷贝/μl。多重与单重qPCR检测同一样本的相关性较好(R2>0.95)。三重与单重qPCR(t值为1.420~25.786,P值均>0.05)、四重与单重qPCR(t值为2.505~4.851,P值均>0.05)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的多重qPCR可同时对3种以上目的基因进行分型和定量检测,为未来多价轮状病毒疫苗及混合病毒样本中毒株的快速分型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对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提示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患者63例(WHO Ⅲ级27例,Ⅳ级36例),完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分子检测结果。应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样本中IDH1和TERT启动子突变情况,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通过比较其生存期的差异,分析基因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3例高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和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RT突变型和野生型的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差异(P>0.05)。IDH1突变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TERT突变不能单独提示预后,二者联合分析提示:IDH1突变/TERT突变组预后最好,IDH1野生/TERT突变组预后最差,IDH1突变/TERT野生组预后稍好于IDH1野生/TERT野生组,四组间预后有明显差异。结论:IDH1突变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有较好的临床预后,在此基础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有助于进一步划分其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微小RNA(microRNA,miR)-48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miR-489的表达变化;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miR-489可靶调控BDNF;CCK-8、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等探究miR-489和BDNF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的影响;构建裸鼠植瘤模型探究miR-489在体内实验中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响。结果 miR-48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1);BDNF是miR-489的靶基因;过表达BDNF能逆转miR-489对TPC-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miR-489可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P<0.01)。结论 miR-489通过抑制靶基因BDNF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一般优于淋巴结转移者。但临床仍有一定比例淋巴结转移阴性(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胃癌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此类不良预后可能与淋巴结微转移(LNM)相关。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诊断方法的应用,LNM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尤其在内镜黏膜下剥离、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治疗中。因此,LNM的准确诊断是胃癌患者治疗的关键,但目前对LNM的临床意义尚未达成一致共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