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lncRNA SNHG12靶向结合miR-206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凋亡及AKT3蛋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分成3组:实验组(TPC-1常规培养无处理组)、转染组(SNHG12基因沉默组)和对照组(转染不相关序列组)。RT-PCR检测lncRNA SNHG12、miR-206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AKT3,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lncRNA SNHG12靶向miR-206,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向miR-206靶向AKT3。结果 lncRNA SNHG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t=11.240,P<0.05),miR-20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t=6.795,P<0.05)。lncRNA SNHG12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在TPC-1中的表达量高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5.753,P<0.05)。miR-206在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TPC-1细胞中的表达低于在K1、BCPAP细胞中的表达(t=11.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lncRNA SNHG12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AKT3蛋白表达降低(t=5.306,P <0.05;t=19.850,P <0.001;t=12.440,P <0.001),而miR-206表达升高(t=2.504,P<0.05),转染组在24、48、72 h的细胞增殖低于对照组(F=42.000、69.740、52.510,P<0.01)。结论 低表达的lncRNA SNHG12通过靶向上调miR-206表达、抑制AKT3蛋白,从而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膜突蛋白(Moes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2008年手术切除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Moesin和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Ezrin、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x2值分别为61.691、57.949,P值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x2 =64.241,P<0.01)。患者年龄≥45岁、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转移、Ⅲ~Ⅳ期甲状腺乳头状癌,Ezrin、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zrin、Moes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三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Ezrin、Moesin和E-Cadherin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切除标本中c-met的表达,并分析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构建c-met-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7.1%,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0.4044,P<0.05)。c-me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有关。裸鼠移植瘤实验显示c-met-siRNA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结论 c-met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抑制其基因表达可以抑制裸鼠K1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整合素β4(integrinβ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总结其发生、发展及侵袭规律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3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及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从良恶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不同方面分别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其有无差异.结果 甲状腺瘤组织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高于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肿瘤(P<0.05),且和临床分期相关.周围淋巴结转移组的uPA和integrinβ4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rinβ4表达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和integnnβ4表达可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估计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497及其靶基因ANLN编码的Anillin蛋白在鼻咽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鼻咽癌组织及正常鼻咽部组织中miR- 497和Anillin蛋白的表达情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将ANLN-mRNA转染至鼻咽癌细胞,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其对鼻咽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 miR-497在鼻咽癌组织中相对于正常鼻咽部组织低表达;ANLN及Anillin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iR-497表达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ANLN-mRNA转染HONE1及HNE1细胞穿过小室的数值分别为162.89±12.32、139.76±7.85,对照组为68.37±9.83、82.32±5.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miR-497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具有抑癌基因作用;miR-497调控靶基因ANLN编码Anillin蛋白影响鼻咽癌增殖及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2008年手术切除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实验组),以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对照组),采用SP法检测Ezrin和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χ2=61.691,P<0.0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χ2=64.241,P<0.01)。Ezrin、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局部侵犯、颈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实验组中Ez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471,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zr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Ezrin和E-Cadherin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KCNIP4-IT1/miR-181c-5p分子轴对喉癌TU17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qPCR检测30对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喉癌细胞系(TU159、TU686、AMC-NH-8、TU177、TU138)和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中KCNIP4-IT1表达水平。通过RNA干扰技术将KCNIP4-IT1的小干扰RNA转染到TU177细胞(si-KCNIP4-IT1组),建立KCNIP4-IT1低表达细胞系,另设置阴性Ctrl组(Ctrl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MTT法、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KCNIP4- IT1后TU17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KCNIP4-IT1与miR-181c-5p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qPCR检测细胞中miR-181c-5p和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SERPINE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迁移蛋白(β-catenin、N-Cadherin)和增殖蛋白(CDK3、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KCNIP4-IT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t =9.297,P<0.01)。KCNIP4-IT1在喉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高于16HBE细胞(t分别为4.620、7.502、4.944、8.665、9.139,P 均<0.01),以TU177细胞中KCNIP4-IT1表达水平最高(F =17.819,P<0.01)。与Ctrl组相比,敲低KCNIP4-IT1显著抑制TU177细胞增殖(P 均<0.05)和迁移(t=3.74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KCNIP4-IT1靶向调控miR-181c-5p(t=5.838,P<0.01)。与Ctrl组相比,敲低KCNIP4-IT1明显上调miR-181c-5p的表达水平(t=6.214,P <0.01),下调SERPINE1基因的表达水平(t =8.190,P<0.01)。与Ctrl组相比,敲低KCNIP4-IT1明显下调细胞迁移蛋白(β-catenin、N-Cadherin)和增殖蛋白(CDK3、PCNA)的表达水平。结论 KCNIP4-IT1在喉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状态,敲低KCNIP4-IT1抑制喉癌TU17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iR-181c-5p并抑制SERPINE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微小RNA-373(Microrna-373,miR-373)对喉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喉癌TU212细胞株经常规培养后分为空白组、空白转染组、过表达组和沉默组,四组细胞分别培养。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能力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过表达组相比,沉默组miR-373、P13K、AKT、mTOR表达量较低(P<0.05);沉默组24、48、72 h细胞增殖率较低,72 h细胞凋亡率较高(P<0.05);沉默组细胞迁移率较少、侵袭数较少(P<0.05)。结论 沉默miR-373可能通过作用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下调P13K、AKT、mTOR表达,抑制喉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了50例喉癌组织,45例癌旁组织,10例喉乳头状瘤及16例声带息肉中L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41喉癌组织,41例癌旁组织和11声带息肉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Livin mRNA在喉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喉乳头状瘤及声带息肉(P〈0.05)。L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Livin在喉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提示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er,TSHR)、抗氧化酶1(pemxiredoxin 1,Prxl)、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3至2007年于天津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4例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39例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SHR、Prx1、Trx1、HIF-1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颈淋巴转移、组织学亚型、T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Prx1、Trx1、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χ2值分别为5.49、6.16、40.48,P值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TSH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5.70,P<0.05),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SH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χ2=4.24,P<0.05).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转移、高细胞型、T3-T4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Prx1、Try1、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x1与Prx1、Trx1与HIF-1α的阳性表达具有关联性(列联系数分别为0.664和0.652,P值均<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x1、Trx1和HIF-1α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TSH可能通过Prx1-Trx1-HIF-1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2,TRAF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33例,滤泡状癌8例)以及9例甲状腺腺瘤中TRAF2的表达情况,并以7例腺瘤旁形态学正常的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同时应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①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组织中TRAF2均有表达,表达阳性率(灰度值)分别为47.15%(125.03±14.91)、66.67%(116.11±12.67)和80.49%(105.11±10.9),表达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灰度值经统计学分析表明TRAF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P均<0.001),而在后两组间的表达程度无统计学差异;②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滤泡状癌中的表达(P<0.01);③在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腺瘤中均未检测到细胞凋亡,在甲状腺癌组织中有少量凋亡细胞,且凋亡与TRAF2的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49).结论 TRAF2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抑制癌细胞凋亡,可能是甲状腺癌细胞对TNF所诱导凋亡活性不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抑制TRAF2的产生或活性,可能为甲状腺癌,特别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潜在高风险侵袭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进一步分析探讨具有调控作用的分子通路并寻找功能性靶向基因。方法 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15例潜在高风险侵袭性(7例局部淋巴结转移,3例腺体外组织侵犯,5例多癌灶)和9例惰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 筛查,并对差异基因进一步行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269个差异基因。经GO数据库分析,差异基因主要聚类在趋化性、细胞黏附、细胞-基质黏附、钙黏蛋白结合等集合中(P <0.05);经KEGG数据库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细胞的焦点粘连通路(focal adhesion)、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黏着小带通路(adherens junction)以及癌症途径通路(pathways in cancer)差异基因富集的显著程度高(P <0.05),是应关注的关键通路;其中,功能性下调基因ITGA2、ITGA3和ITGAV差异表达明显,富集程度较高,处于信号通路的核心调控位置,是与PTMC潜在高风险侵袭性相关的重要基因(P <0.05)。结论  与惰性PTMC相比,具有潜在高风险侵袭性特征的PTMC在基因表达的整体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而整合素家族的ITGA2、ITGA3和ITGAV基因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与PTMC潜在高风险侵袭性相关的功能性靶向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经聚醚酰亚胺(polyetherimide,PEI)表面修饰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体外转染效率,表达产物对庆大霉素所致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构建经PEI表面修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载体和BDN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体外培养并转染小鼠耳蜗SGCs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和细胞计数试剂盒kit-8(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毒实验,检测体外培养小鼠耳蜗SGCs细胞及纳米羟基磷灰石载体介导BDNF基因的体外转染及表达效率,对耳毒性药物庆大霉素所致SGCs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DNA核酸电泳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带有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的BDNF真核表达质粒;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质粒对照组相比,转染BDNF表达载体构建后SGCs原代细胞中BDNF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4.19倍(t =5.744,P <0.05),蛋白水平显著上调3.03倍(t =6.62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蛋白质免疫印迹和CCK8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处理可显著抑制小鼠耳蜗SGCs细胞内BDNF基因表达,加剧细胞毒性,转染纳米羟基磷灰石载体介导qRT-PCR BDNF基因可明显逆转庆大霉素对SGCs的细胞毒作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 =10.015,P <0.01)。结论 经PEI表面修饰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载体可显著增强BDNF基因的跨膜能力,显著上调SGC细胞内BDNF表达产物的表达及对庆大霉素所致SGCs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内耳基因治疗的临床开展及应用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榄香烯治疗人喉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建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模型。应用榄香烯治疗,观察移植肿瘤和裸鼠生长情况,计算肿瘤抑制率;逆转录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表达情况。结果:榄香烯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ep-2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2.24%。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鼠净重、瘤重和瘤体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榄香烯可显著抑制人喉鳞状细胞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其机制与榄香烯抑制VEGF-C和VEGFR-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鼻咽癌细胞CNE-2迁移过程的影响,以探讨BDNF对无TrkB表达的鼻咽癌细胞促进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NE-2细胞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DNF对CNE-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CNE-2细胞中高表达BDNF但不表达TrkB.BDNF依然能够促进CNE-2细胞迁移而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25 ng/mL BDNF促细胞迁移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K252a抑制Trk激酶活性不影响BDNF促细胞迁移作用(P<0.01).结论 BDNF在不表达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的鼻咽癌细胞中依然能够发挥促细胞迁移的作用,而且这一作用的机制很可能是通过其他受体及通路进行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沉默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ry 1,ERCC1)表达对裸鼠人鳞状细胞癌移植瘤化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alb/c纯系裸鼠背部皮下分别注入2×106个Hep-2细胞0.2 ml,制备裸鼠喉鳞状细胞癌移植瘤模型。实验随机分为空质粒对照组(A组),顺铂化疗组(DDP组,B组),顺铂化疗联合ERCC1 ShRNA组(DDP+ERCC1 ShRNA,C组)。测量并计 算移植瘤体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喉癌Hep-2细胞移植瘤组织Ki67指数和ERCC1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喉癌Hep-2细胞移植瘤组织ERCC1表达。结果 移植瘤模型小鼠体积在C组于给药第15天和第20天明显减小,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3.103和17.022,P 均<0.01)。Ki67指数C组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794,P<0.05),ERCC1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B组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919和6.345,P 均<0.01);C组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5.367和 6.463,P 均<0.01)。结论 喉鳞状细 胞癌裸鼠移植瘤体内实验证明抑制ERCC1表达对化疗有明显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microRNA 107(miR 107)在喉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且在喉癌细胞系选择性上调及敲减miR 107,检测其对喉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喉癌及其邻近癌旁组织标本,运用RT qPCR检测miR 107的表达,并分析其在喉癌中的临床意义。在人喉癌细胞TU212及TU686中过表达或敲减miR 107,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其对喉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 10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 10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原发部位相关(P<0.05)。细胞实验显示,过表达miR 107后喉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而敲减miR 107后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MiR 107在喉癌中表达显著下调,它能够抑制喉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的COX-2和VEGF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N )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6例,不伴颈淋巴结转移(N-)患者33例.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和86.8%,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和6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中,原发灶组织COX-2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VEGF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裸鼠喉癌皮下移植瘤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探讨移植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p53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根据hTERT cDNA序列构建表达短发夹RNA(shRNA)的、靶向hTERT mRNA的真核表达质粒pshRNA,其载体质粒含荧光素报告基因。建立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裸鼠皮下接种模型,将pshRNA转染入荷瘤裸鼠瘤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质粒在瘤体内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及p53蛋白在肿瘤内的表达。结果:所有裸鼠均接种成功,5d后可见皮下肿瘤形成,14d左右肿瘤直径达5~7mm。pshRNA及空质粒载体转染入瘤体后,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癌组织中有绿色荧光表达。病理学检查发现:pshRNA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分裂少见,可见大量癌细胞坏死。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比较,转染质粒完毕后7d抑瘤率为76.50%,P〈0.01。pshRNA治疗后瘤体内PC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5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靶向hTERT mRNA的shRNA可显著抑制人喉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诱导PCNA下调,促进p53蛋白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