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地西泮治疗,治疗组予以腕踝针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评价腕踝针治疗失眠的效果。结果:经腕踝针治疗,失眠的患者痊愈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的患者,同时PSQI评分、各项症状、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低于西药治疗的患者。结论:腕踝针治疗失眠,疗效肯定,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肛肠科住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腕踝针留针;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疼痛口服泰勒宁6 h 1次及中药熏洗后换药加外用双氯芬酸钠栓。结果:观察组在0.5 h、4 h、8 h、12 h、24 h及48 h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腕踝针应用简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39-141+146
目的 观察腕踝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疼痛改善效果及体内血清P 物质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科62 例肩周炎急性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组予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加腕踝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 周后进行主动、被动功能锻炼,共治疗4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VAS)及血清内P 物质水平变化。结果 ①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7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②治疗组治疗4 周后VAS 为(2.07±0.44)分,与治疗前(8.24±1.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VAS 为(4.22±0.65)分,与治疗前(8.36±1.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治疗4 周后P 物质浓度为(33.07±6.74)pg/mL,与治疗前(69.24±7.52)pg/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 物质浓度是(40.22±6.65)pg/mL,与治疗前(70.36±8.02)pg/m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 物质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踝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可改善疼痛症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腕踝针联合三步推拿法对颈型颈椎病功能恢复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针灸科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循经推穴、局部松解和理筋总收"的三步推拿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腕踝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颈痛量表(NPQ)、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颈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PQ、N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黏度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p和Vm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Vm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腕踝针联合三步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疼痛,提高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腕踝针对赛前紧张综合征的缓解作用。方法:将60例赛前紧张综合征参赛者随机分为腕踝针组和假针刺组,脱落4例,每组均为28例。腕踝针组,针刺双侧上1区;假针刺组,选择相同的部位,而不刺入皮肤。赛前2 h开始干预治疗,留针30 min。治疗前后填竞赛状态焦虑量表、预期和治疗信任度问卷(Expectation and Treatment Credibility Scale,ETCS),观察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腕踝针组治疗30 min后CSAI-2各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腕踝针能够缓解赛前紧张综合征,起效迅速。2腕踝针疗法缓解躯体状态焦虑优于假针刺组(P0.05)。3经治疗后,两组组间及腕踝针组各项组内ET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参赛者经腕踝针治疗后对腕踝针疗法的信任度明显提高。结论:腕踝针治疗赛前紧张综合征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并且不影响运动员的药检。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7-1318
目的:观察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患者40例,采用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3次后,40例患者痊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0例,痊愈率47.5%,好转率100%;VAS评分治疗前(6.102±1.314),治疗后(1.209±0.437),VAS评分差值(4.508±1.514),治疗前后比较P<0.01。结论:腕踝针、芒针透刺结合腰部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见效迅速,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杨曼  刘强  王伟伟 《陕西中医》2019,(4):531-533
目的:研究腕踝针结合自拟活血通络方外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9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腕踝针组和腕踝针结合自拟活血通络方组,对照组采用口服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腕踝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腕踝针,腕踝针结合活血通络方组在腕踝针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通络方组。记录三组患者VAS数值、HS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镇痛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疼痛评分VAS数值、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在治疗后第7天、15天、1个月后腕踝针结合自拟活血通络方组相较于阳性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三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腕踝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痛具有镇痛效果,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同时具有价廉、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麦粒灸联合头皮针、麦粒灸联合腕踝针与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初发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G)、试验组(EG)即麦粒灸+头皮针组(EG1)和麦粒灸+腕踝针组(EG2)。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麦粒灸联合头皮针或腕踝针治疗。治疗5天,随访30天,比较治疗前后整体疗效。采用疼痛程度的数字等级评分法(NRS),观察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缓解程度,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检验血清白介素(IL)-1β、IL-2R、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EG1和EG2的合并疗效评价优于CG(χ~2=8.816,P=0.012)。3组治疗前后NR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间IL-6和IL-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2的IL-6和IL-8比EG1降低明显(P0.05)。EG2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CG(P0.05)。结论在应用伐昔洛韦抗病毒的前提下,麦粒灸联合头皮针、麦粒灸联合腕踝针可以更好更快的治愈带状疱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