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69篇
  免费   1672篇
  国内免费   1077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945篇
口腔科学   115篇
临床医学   6380篇
内科学   2895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557篇
特种医学   34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5041篇
综合类   10260篇
预防医学   2307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3832篇
  76篇
中国医学   2989篇
肿瘤学   623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87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938篇
  2020年   1133篇
  2019年   1071篇
  2018年   461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970篇
  2015年   1161篇
  2014年   2033篇
  2013年   1899篇
  2012年   2431篇
  2011年   2700篇
  2010年   2556篇
  2009年   2386篇
  2008年   2378篇
  2007年   2273篇
  2006年   1943篇
  2005年   1912篇
  2004年   1536篇
  2003年   1407篇
  2002年   1061篇
  2001年   1044篇
  2000年   822篇
  1999年   730篇
  1998年   588篇
  1997年   494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301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常嵘  赵蕊  张进巧 《贵州医药》2022,(5):706-707
目的 研究血管内介入与单纯药物运用于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药物,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行为认知(NCSE)、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均高出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NCSE评分、ADL评分高出对照组,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在老年重度颅内前循环动脉狭窄中效果显著,可促进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改善神经功能与认知能力,并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介入手术后医院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制定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可更好地规范介入手术过程中相关临床实践标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本共识基于 WHO指南制定手册和GRADE证据质量分级系统,形成了介入手术室环境管理、患者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物品管理、职业暴露、培训与质量控制等6个领域54项推荐意见,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后颈椎活动功能。[方法]2012年2月~2017年12月,选取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后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32例。对比患者自身前后两次手术后颈椎过伸过屈、左右旋转角度,同时参考正常人群颈椎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1/2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术,经影像学确认内固定位置良好,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4~15个月,平均(9.55±2.72)个月,32例患者再次入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取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6.41±4.25)个月。末次随访时32例患者前屈、后伸、左旋转和右旋转ROM均显著大于取内固定之前角度(P<0.05),但仍显著不及正常人。[结论]短期寰枢椎椎弓根螺钉非融合内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可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脑梗死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常规治疗2周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4周后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FMA、NIHSS、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6周FMA、BI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瘫痪患者不同时机康复介入治疗对效果影响显著,对于脑梗死瘫痪患者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同拔罐方式、治疗时间应用的差异性。方法:计算机网络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全文(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3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拔罐治疗非特异型颈椎病涉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全部为RCT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WMD)对文献进行分析,显示拔罐可以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联合拔罐与单纯火罐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短期(≤4周)与长期( 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拔罐可以显著改善非特异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疗效与拔罐方式、治疗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后纵韧带的异常骨化,可导致椎管狭窄和脊髓、神经根压迫,最终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颈椎OPLL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而严重的颈椎OPLL需要手术治疗,解除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症状,防止患者症状进一步加重。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检查可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判断预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防止术中、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影响颈椎OPLL的预后因素较多,如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脊髓压迫比率、磁共振成像的脊髓信号强度等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