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7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7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55篇
妇产科学   683篇
基础医学   172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1012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2193篇
预防医学   120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999篇
  12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围生医学的进步,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存率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越来越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干细胞可用于早产儿BPD治疗,可通过减少炎症、降低肺纤维化及抗氧化应激损伤等修复受损组织,特别是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无医学伦理纠纷、强大旁分泌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显著优势,可改善患儿心、肺功能,而成为目前早产儿BPD治疗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就hAESC治疗早产儿BPD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与挑战等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肺部感染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无肺部感染的早产儿8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新生儿肺部超声检查,比较2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预后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和氧合指数、呼吸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呼吸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危重和非危重患儿,危重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非危重患儿,呼吸指数高于非危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与呼吸指数呈负相关(r=-0.455,P<0.05),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470,P<0.05)。观察组死亡患儿肺部超声评分、氧合指数低于存活患儿,呼吸指数高于存活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超声评分预测患儿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高于呼吸指数和氧合指数(P<0.05),其截断值为20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8.50%和75.00%。 结论 新生儿肺部超声在早产儿肺部感染评价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5.
6.
早产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微生物群)的影响最显著,且目前研究证实,阴道微生物组成对特定人种的早产风险有显著影响。2019年6月Nature Medicine 发表了一项以非洲裔人群为主(78%)的病例对照研究,以45例孕23?36周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为早产组,以90例足月妊娠(≧39周)的单胎孕妇为对照组,于早、中、晚孕期及分娩后采用拭子擦拭阴道和肛门进行取样。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方法对76例早产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参照区组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即对A组患者38例、B组38例。前组患者为自然早产,后组患者为干预性早产,统计整合两组与分娩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高危早产高危因素与B组患者高危因素存在差异,P<0.05;A组患者除剖宫产率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阴道产率高于B组患者,A组患者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A组患者新生儿死亡率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早产患者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对早产患者进行合适的干预性早产,以最优方式减低并发症几率,从而减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为降低早产发病率,改善早产儿结局不懈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早产的数量仍不容小觑。加之早产和分娩启动的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区域内早产诊疗水平和早产儿救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早产诊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围产医学工作者而言,进一步降低早产率,改善早产儿远、近期结局,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