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9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系统评价高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关于BMI与胃癌切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32 11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其中女性11 356例,男性20 7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开腹还是腹腔镜手术,高BMI组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均高于低BMI 组患者(RR=1.29,95%CI:1.14~1.46,P<0.001;RR=1.24,95%CI:1.04~1.47,P=0.01)。高BMI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较低BMI组患者差(RR=0.87,95%CI:0.79~0.96,P=0.006),但高BMI对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显著影响(RR=0.79,95%CI:0.51~1.22,P=0.29)。结论 相对低BMI患者,高BMI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5年生存率较低,但不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对2例婚后妻子连续2次流产伴21号染色体结构改变病例进行多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诊断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染色体常规G 显带技术初步确定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及染色体断裂的区带位置,然后挑选位于21号染色体长臂位点特异性BAC克隆,缺口平移法将其标记为探针,与21号染色体长臂末端的商品化探针混合,进行三色FISH。【结果】FISH结果排除了涉及其它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可能,确定这2例均为21号染色体长臂微小区段的臂内倒位,这是首次关于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导致自发流产病例的报道。【结论】21号染色体臂内倒位与自然流产相关;多色FISH 技术在诊断和确定微小区域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nm23-H1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5例NSCLC组织及28例良性肺病变中nm23-H1和HSP27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nm23-H1和HSP27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nm23-H1和HSP27在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1.3 %(31/75)和80.0 %(60/75),明显高于良性肺病变7.1 %(2/28)和46.4 %(13/28)(χ2=10.946,P=0.001;χ2=11.131,P=0.001)。NSCLC中HS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4.191,P=0.041)。肺癌组织中nm23-H1、HSP27 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r=0.284,P=0.013)。结论 nm23-H1、HSP27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和生物学行为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检测 168例食管癌患者和50名对照外周血Hcy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外周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9.6±6.1)μmol/L比(13.0±2.3)μmol/L,P=0.001];食管癌患者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血清Hcy水平显著低于术前[(17.0±8.5)、(15.8±6.4)、(12.8±5.6)μmol/L比(20.6±9.1)μmol/L,均P<0.05)];术后3个月血清Hcy水平接近于对照组;T4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其他T分期组[(29.5±1.7)μmol/L比(18.5±6.9)、(18.8±8.0)、(20.6±8.8)μmol/L,均P<0.001];肿瘤长度>5 cm组明显高于<3 cm、3~5 cm组[(23.6±9.6)μmol/L比(18.1±6.3)、(19.6±6.6)μmol/L,P=0.036、P=0.021];淋巴结转移与否食管癌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9.3)μmol/L比(20.3±7.6)μmol/L,P=0.897],脉管阳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阴性组[(16.7±3.4)μmol/L比(21.1±8.9)μmol/L,P=0.007]。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食管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肝肾功能受损伴腹腔积液的晚期癌症患者中重度疼痛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将晚期癌症伴肝肾功能受损的慢性持续性中重度疼痛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患者(简称芬太尼组)为试验组,以42例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商品名:美施康定)的患者(简称吗啡组)为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肝肾功能变化指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止痛效果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0.07、0.01、0.04,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便秘、排尿困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2、3.96,均P<0.05),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2、0.54、0.54、0.02,均P>0.05),经对症治疗处理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可缓解或消失;芬太尼组治疗前后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1.67、0.91、0.11,均P>0.05),而吗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59、49.17、42.12、36.23,均P<0.05);两组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日常生活、面部表情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吗啡组t值分别为3.37、4.40、2.07、5.66、4.48,均P<0.05;芬太尼组t值分别为2.03、2.27、3.59、4.16、2.79,均P<0.05),芬太尼组精神状况改善较明显(t=2.93,P<0.05)。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对肝肾功能受损伴癌性腹腔积液中重度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相近,止痛效果较好,芬太尼透皮贴剂不良反应较硫酸吗啡控释片轻;对肝肾功能影响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高脂血症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IgA型MM患者伴发重度混合型高脂血症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单克隆IgA可通过竞争性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干扰LDL与LDL受体的结合,使胆固醇在血液循环中聚集,导致多继发性高脂血症。针对MM进行治疗使单克隆IgA浓度下降,血脂水平可平行下降。结论 严重高脂血症可加重MM的高黏症状,引起复杂临床情况。故在临床工作中应关注IgA型MM患者的血脂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成熟卵泡比例来决定HCG注射时机的可行性,研究在不同成熟卵泡比例的情况下注射HCG对卵子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摸索最适合的成熟卵泡比例。【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198例需行单精子胞浆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女性不孕患者。按照HCG日成熟卵泡(≥18mm)的不同比例将患者分成3组:①低比例组:成熟卵泡比例 ≤ 20%;②中比例组:20% < 成熟卵泡比例 ≤ 40%;③高比例组:成熟卵泡比例 > 40%,注射HCG后36h取卵,将获得的卵丘复合物剥除卵丘颗粒细胞用于检测GREM1和HAS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统计和比较3组患者卵子成熟、受精、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卵子成熟率在低比例组显著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 < 0.05)。正常受精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异常受精率在低比例组显著低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 0.05)。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在低比例和中比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高比例组(P < 0.05)。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在低比例组均显著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 0.05)。卵丘颗粒细胞GREM1和HAS2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低比例组显著高于中比例组和高比例组(P < 0.05)。【结论】 采用成熟卵泡比例决定HCG的注射时机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卵泡的整体发育状态,并为把握HCG注射时机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随着成熟卵泡比增加卵子的发育潜能逐渐降低,因此注射HCG时应将成熟卵泡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应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猪苓第二营养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32P、H研究猪苓的第二营养源。放射性强度测定及宏观、显微放射性自显影结果显示,猪苓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靠蜜环菌供给营养,自身也能从土壤中吸收一些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作为补充营养,这为大量利用树叶和腐植土栽培猪苓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0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4例F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X-Tile 3.6.1软件计算PLR的截断值,并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186.8,n=59)和高PLR组(≥186.8, n=15)。采用Cox回归分析P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中位随访42个月(范围:6~144个月),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42.0%,4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为54.7%。低PLR组的4年PFS较高PLR组长(51.3% vs 6.7%,χ2=25.320,P<0.001),4年OS亦较高PLR组长(65.7% vs 8.3%,χ2=29.414,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186.8是影响FL患者PFS(HR=3.949,95%CI:1.856~8.404,P<0.001)和OS(HR=4.795,95%CI:2.259~10.178,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低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高于高PLR组(PFS:75.5个月 vs 19.0个月,χ2=14.798,P<0.001;OS:85.5个月 vs 28.0个月,χ2=13.271,P<0.001)。在中高危FL患者中,低PLR组的中位PFS和中位OS亦均高于高PLR组(PFS:32.0个月 vs 12.0个月,χ2=10.766,P=0.001;OS:51.0个月 vs 19.0个月,χ2=13.404,P<0.001)。结论 PLR与FL患者预后相关,LR高的FL患者的预后较差,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