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8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306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480篇
预防医学   16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6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导致下呼吸道感染(LRTI)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因及季节性特征。方法在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收集了558名LRTI患者的临床和人口统计信息以及咽拭子标本。采用多重RT-PCR检测鼻咽吸引液标本中16种呼吸道病毒病原体的频率和类型。结果在558例患者中,210例(37. 63%)患者至少检出1种病毒呈阳性。其中,单一感染占30. 47%(170/558),混合感染占4. 30%(24/558),多重感染占2. 87%(16/558)。从210例患者中共鉴定272种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检出率最高的是RSV(26. 47%,72/272),其次是PIV(22. 06%,60/272),HRV(21. 32%,58/272),CoV(10. 29%,28/272)和HAd V(9. 56%,26/272)。Flu A、h MPV和Bo CA分别为4. 41%、3. 72%和2. 18%。在混合感染中,PIV占83. 32%(20/24),PIV3是最常见类型。同样,PIV和CoV占多重感染的100%,PIV3和CoV NL63是主要类型。冬、春两季RSV呈季节性变化,出现高峰。从5月到6月,HRV检测频率更高。2~5月间PIV感染季节性明显。除6月、7月和9月外,COV全年都有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他病毒性病原体在这一年中零星出现。结论研究表明呼吸道病毒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LRTI住院儿童的主要病因,RSV病毒检出率最高。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病毒在不同年龄和季节的分布,并为当地疾控中心制定预防和控制LRTI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20例和对照组(安氏Ⅰ类)20人,记录患者组功能矫治前后及对照组开闭口运动时髁突运动状况,对结果进行秩和检验。结果:①相比对照组,患者组矫治前髁突轨迹明显垂直化,髁突垂直向位移[左侧为2.21(1.01)mm,右侧为1.12(1.02)mm]及倾斜度[左侧为12.89(9.12)°,右侧为12.12(8.89)°]偏大(P〈0.05);②矫治后髁突轨迹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及倾斜度接近正常(P〉0.05)。结论:多数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有较稳定且可重复的特征;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首发症状为冠周炎的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9例以智齿冠周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急性白血病以智齿冠周炎首诊口腔科,但都有常规局部治疗和全身抗感染治疗无效的临床特征,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与普通冠周炎鉴别。结论:以智齿冠周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白血病较少见,应引起口腔科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每一类错(牙合)进行软组织敏感指标筛选,以探讨简化繁杂临床诊断分析过程的方法。方法选择150例个体的X线头颅侧位片。其中正常(牙合)组60例、错(牙合)组90例(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Ⅱ类、Ⅲ类错(牙合)各30例,男女各半),测量结果经SPSS8.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筛选出的敏感指标相同,共有6项,符合率为84.44%。2.安氏Ⅲ类错(牙合)筛选出敏感指标3项,符合率为96.67%。3.对以上软组织指标有影响的硬组织测量项目7项。结论 敏感指标的筛选为简化临床诊断过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北京地区90年代成人正常侧貌软组织正常值范围的制订.方法:选择60例北京地区成人正常X光头侧片,应用高清晰度扫描仪及先进的"头影测量大师”软件进行资料的处理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90年代成人正常侧貌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标准值范围.2北京地区90年代成人正常侧貌软组织特征.结论:软组织的侧貌形态在不同性别、年代及种族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联合磁共振冠状位成像在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70例胆管梗阻性黄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MRCP及MRI冠状位成像(平扫+增强)序列扫描,分析MRCP、MRI冠状位及两者联合3组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结果3组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4%、82.9%、94.3%,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良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7%、78.3%、93.5%,联合检查准确率高于MRCP、MRI冠状位单一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在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方面,MPCP与MRI冠状位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方面,MRI冠状位对恶性梗阻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MRCP序列,且两者联合可显著提高对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为临床明确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提供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Weinstein MP等:Diagn MicrobiolInfect Dis 1986 5:185(英文)] 多种微生物菌血症现象早已证实,但一直未与单种微生物菌血症比较。为此,作者对498例患有细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的病人进行比较性研究。以确定多种微生物的和单种微生物的菌血症在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上的差别。 取血培养阳性的住院病人血做细菌培养研究。每份血分别置入三种培养基(需氧、厌氧和含10%蔗糖的培养基),培养14天,分离、鉴定或进行次代培养。根据同一标本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出现不同的微生物生长,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多种微生物的菌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胃癌根治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和对照组(胃癌根治术),每组3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随访2年,观察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结论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胃癌根治术治疗前采用动脉介入化疗治疗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连续2年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疗效、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连续2年静脉使用唑来膦酸5mg滴注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共46人。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87±6.77)岁。观察每次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及每例患者前后2次药物输注后发热出现情况。比较治疗第1年、第2年骨质疏松差异及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差异。结果46例患者中第1次输注唑来膦酸共观察到20人发热,占43.4%,次年输注唑来膦酸仅1例出现发热,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 P<0.05)。第2次输注前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较第1年输注前均无显著差异( P>0.05),第2次输注前骨密度监测腰椎及全髋T值较第1次有所改善(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连续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对骨密度有改善,首次治疗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但均为一过性,次年均可耐受。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发热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