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3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61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95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814篇
内科学   632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2859篇
预防医学   353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356篇
  10篇
中国医学   3170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424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814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824篇
  2009年   740篇
  2008年   694篇
  2007年   699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75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典名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并测定泽泻汤中3种成分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为泽泻汤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WAT05427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SPSS22.0及SIMCA14.1软件对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聚类分析(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同时测定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结果建立了15批泽泻汤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4,标定了18个共有峰,指认出3个色谱峰,分别为11号峰白术内酯Ⅲ、15号峰23-乙酰泽泻醇C、16号峰23-乙酰泽泻醇B,CA和PLS-DA将15批泽泻汤样品分为2类,同时15批泽泻汤中23-乙酰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C和白术内酯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21~0.569、0.075~0.139、0.106~0.142 mg/g。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为泽泻汤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 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2μL,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经Reaxys数据库检索番荔枝属类化合物信息,通过质谱信息比对各化合物的m/z值、保留时间、质谱特征碎片等,并结合文献数据对鉴定的化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各化合物的特征裂解规律,从刺果番荔枝叶中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包括16个生物碱类,14个番荔枝内酯类,7个黄酮类和8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以番荔枝内酯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居多,与文献报道番荔枝内酯与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发挥抗癌的主要活性成分一致。结论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准确的定性分析,为刺果番荔枝叶的提取分离与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辽藁本药材UPLC特征图谱,比较分析辽藁本药材与水提后不同温度下干燥药渣的特征图谱差异性,为其水提药渣保存和二次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UPLC特征图谱采用YMC Triart-C_(18)(2.1 mm×100 mm,1.9 m)色谱柱,以乙腈-0.1%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4 nm。此外,采用不同温度对药渣进行干燥,测定其特征图谱并与原药材进行比较。结果建立了辽藁本药材UPLC特征图谱,共确定了5个共有特征峰,并指认了阿魏酸和藁本内酯两个色谱峰,药渣中藁本内酯存在大量残留,且不同干燥温度存在一定影响。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直观评价辽藁本水提药渣与原药材间的变化,同时优选了药渣干燥条件,为药渣后期的保存和二次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老年出血性玻璃体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出血性玻璃体混浊患者67例,共67眼,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银杏酮酯滴丸;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桃红四物汤。两组均服用30 d。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吸收时间、血液流变学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低于治疗前,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PSV、EDV高于对照组,出血吸收时间、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RI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老年出血性玻璃体混浊临床疗效显著,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吴秀稳  杨秀伟 《中草药》2020,51(13):3383-3392
目的研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的香豆素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HPLC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反应模型,考察羌活中香豆素类成分对炎症反应模型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结果从羌活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24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欧前胡素(1)、川白芷素(2)、补骨脂素(3)、香柑内酯(4)、茵陈素(5)、欧芹酚(6)、5-去氢羌活醇(7)、环氧脱水羌活醇(8)、7″-O-甲基异羌活醇(9)、佛手柑素(10)、7-异戊烯氧基-6-甲氧基-香豆素(11)、栓翅芹烯醇(12)、羌活醇(13)、去甲呋喃羽叶芸香素(14)、异羌活醇(15)、蛇床夫内酯(16)、6-异戊烯氧基伞形花内酯(17)、紫花前胡苷元(18)、异虎耳草素(19)、紫花前胡苷(20)、前胡苷V(21)、前胡苷I(22)、印枳苷元-11-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23)、羌活苷(24)。化合物7~10、13和15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最强,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为8.50~35.12μmol/L。结论化合物7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羌活中分离得到;C-5位上具有多烯烃结构的香豆素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生成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针剂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油酸法复制家兔急性肺损伤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8):手术后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 mL/kg,10 min 后缓慢推注生理盐水30 mL;油酸模型组(n =8):经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10 min 后缓慢推注生理盐水30 mL;银杏达莫组(n =8):经耳缘静脉注射油酸0.1 mL/kg,10 min 后缓慢推注银杏达莫注射液5 mL/kg +生理盐水,共30 mL。连续监测并记录造模前、造模和治疗后1、2、3、4 h 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气分析的变化;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实验结束时测定肺湿、干重量,计算湿/干重比,并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银杏达莫组外周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与假手术组和油酸模型组比较降低;银杏达莫组油酸性肺损伤所致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部分改善,肺组织水肿减轻,病理切片上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出血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银杏达莫针剂可减轻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改善肺泡毛细血管的血流,降低肺动脉压力,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G2细胞周期检测点(p53非依赖的)在肿瘤细胞对放疗和损伤DNA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从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的甲醇提取物(N35791)中筛选出倍半萜内酯psilostachyin A(1)和C(2),将它们作为细胞周期G2期检测点抑制剂,检测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将适量豚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