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14篇
  免费   6152篇
  国内免费   5398篇
耳鼻咽喉   29篇
儿科学   717篇
妇产科学   365篇
基础医学   3640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229篇
内科学   16636篇
皮肤病学   133篇
神经病学   557篇
特种医学   56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7篇
外科学   13673篇
综合类   34544篇
预防医学   5375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13037篇
  142篇
中国医学   21024篇
肿瘤学   5454篇
  2024年   700篇
  2023年   2328篇
  2022年   2156篇
  2021年   2804篇
  2020年   2439篇
  2019年   2776篇
  2018年   1438篇
  2017年   2450篇
  2016年   2821篇
  2015年   3286篇
  2014年   5087篇
  2013年   5080篇
  2012年   6840篇
  2011年   7090篇
  2010年   6884篇
  2009年   6989篇
  2008年   7571篇
  2007年   7128篇
  2006年   6722篇
  2005年   6791篇
  2004年   5973篇
  2003年   5461篇
  2002年   4864篇
  2001年   4508篇
  2000年   3808篇
  1999年   3189篇
  1998年   3125篇
  1997年   3044篇
  1996年   2776篇
  1995年   2262篇
  1994年   2081篇
  1993年   1518篇
  1992年   1274篇
  1991年   1078篇
  1990年   747篇
  1989年   693篇
  1988年   226篇
  1987年   149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运用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从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评价的角度,探讨肾虚髓亏证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缺损程度相关性,丰富中风病病机及证候诊断,拓宽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药防治思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肾虚髓亏证患者运动功能损伤程度提供临床依据,强调肾虚髓亏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损伤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病例,根据证候分别归入肾虚髓亏组和非肾虚髓亏组,每组各45例。每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两组患者入院后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测,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记录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比较两组病例发病时的轻重程度及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组间的恢复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NIHSS评分方面高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肾虚髓亏组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面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情况,非肾虚髓亏组要优于肾虚髓亏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健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肾虚髓亏组在患侧内囊后肢及大脑脚外侧处FA值及ADC值均低于非肾虚髓亏组(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两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肾虚髓亏组患者患侧内囊后肢FA值与肾虚髓亏证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肾虚髓亏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病机。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与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损伤存在相关性,且肾虚髓亏组在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方面与其中医证候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9岁,因"寒战、发热、腹痛"于2018年12月15日入院,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10年前行肾移植)、高血压病(Ⅲ级)、2型糖尿病、慢性病性贫血、消化性溃疡,1个月前因缺血性心脏病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入院时使用药  相似文献   
3.
吴昊  于小红  马光朝  马致洁  章从恩 《中草药》2020,51(21):5501-5508
目的 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后对小鼠血清中代谢产物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低肝毒性的可能代谢通路。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雷公藤(Raw)组、甘草炮制雷公藤(Pro)组,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小鼠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利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结合代谢组学方法,对各组间的代谢差异进行表征。结果 与Raw组相比,Pro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显著改善,肝功能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表明甘草炮制雷公藤后可以降低小鼠肝毒性;共筛选出脂肪酸、磷脂酸、甘油酯、磷脂酰胆碱、胆酸等12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9个代谢通路。结论 甘草炮制雷公藤可有效降低小鼠的肝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肪酸代谢等通路相关,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和评价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结合夹尾(恐吓)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随机将4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夹尾组和肾气丸组,每组12只。对照组给予0.9%NaCl溶液灌胃,其余组均采用D-半乳糖及三氯化铝造模,持续8周;夹尾组和肾气丸组从第5周开始,在造模的同时用夹尾(恐吓)法建立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肾气丸组同时给予金匮肾气丸10 g/kg灌胃。每2周观察记录1次大鼠的症状、体征变化,第8周末进行水迷宫测试。测试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收集血清检测下丘脑-垂体系统生化指标。取大鼠大脑,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组化法对大脑的海马组织进行检测。结果夹尾组表现为精神亢奋、躁动,大便色黑干硬,毛色发暗枯槁等,造模第6周和第8周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对照组、模型组症状、体征相似,实验过程中各时间点量化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水迷宫测试显示模型组、夹尾组、肾气丸组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均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均0.05),而夹尾组比模型组出现较早。海马组织HE染色和免疫荧光组化显示模型组、夹尾组比对照组出现较多神经元细胞死亡和CHAT阳性神经元减少,而夹尾组较为严重,肾气丸组则有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生化指标血清皮质醇水平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夹尾组、肾气丸组(P均0.05),夹尾组明显低于肾气丸组和对照组(P均0.05),肾气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经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结合夹尾(恐吓)建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是比较理想病证结合模型,可能皮质醇下降是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证证候客观化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同时,也面临了许多挑战,例如免疫介导的肝毒性的发生。深入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过程中导致肝损伤的发生情况、可能机制、危险因素等,有助于更好地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24-27+封三
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LncRNA TINCR 表达水平对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4 月~2016 年2 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7 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RT-PCR 法检测肝癌标本内LncRNA TINCR 表达水平,采用ROC 曲线和Kaplan-Meier 法分析LncRNA TINCR 表达水平对肝癌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肝癌组织LncRNA TINCR 表达水平对术后长期生存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特异度为73.77%,灵敏度为79.17%,最佳判读值为1.89(P<0.0001)。根据ROC 曲线分析结果,将肝癌组织LncRNA TINCR 相对表达水平大于1.89 的93 例(59.24%)患者纳入高表达组,而肝癌组织LncRNA TINCR 相对表达水平小于或等于1.89的64 例(40.76%)患者纳入低表达组。Kaplan-Meier 法生存分析发现高表达组术后3 年内有76 例患者死亡,3 年总生存率为18.28%(17/93);低表达组术后3 年内有20 例患者死亡,3 年总生存率为68.75%(44/64),低表达组3 年总生存率明显优于高表达组(P<0.0001,两组间死亡风险比为3.7534,95%可信区间为2.5158~5.6000)。结论 肝癌组织LncRNA TINCR 表达水平与肝癌术后长期生存显著相关,LncRNA TINCR 表达水平升高则预示着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导师范新发化裁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病证的临床经验,其临证时应用频度很高,对脉弦实、舌红甚至绛、头痛头晕、耳鸣脑鸣者屡用屡效。老师重视四诊合参,主张望闻问切相互印证,更利于获取患者更全面更真实的信息,达到知标本,明病机。化裁的龙胆泻肝汤范老师几十年的临床体会,成为肝郁胆热,阴虚阳亢且阴虚不甚,阳亢不烈的既定主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和健脾补肾法治疗肝火上亢型慢性肾衰(CRF)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京东誉美医院收治的肝火上亢型CRF合并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肝解郁、健脾补肾汤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PRO);统计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SBP、DBP、BUN、Scr、24 hPR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SBP、DBP、BUN、Scr、24 hPRO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解郁、健脾补肾法辅助治疗肝火上亢型CRF合并高血压疗效确切,可较好控制血压,并且可显著改善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分析相关炎症指标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为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CHB患者10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患者行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无纤维化组(18例)、轻中度纤维化组(32例)、重度纤维化组(20例)和肝硬化组(32例),对其系统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SII水平高于轻中度纤维化组、重度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无纤维化组患者SII水平高于重度纤维化组和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SII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其他相关炎症指标缺乏相关性。SII在预测肝纤维化和预测重度肝纤维化、肝硬化中的AUC具有统计学意义(AUC=0.675、0.643,P<0.05)。结论相对于NLR、PLR、MLR等常规相关炎症指标,SII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弱且诊断价值不高,临床上须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