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3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75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13篇
预防医学   11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为全球公共卫生负担和危害最严重的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吡喹酮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的一种高效、低毒、价廉的广谱抗蠕虫口服药,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抗血吸虫的首选药物。吡喹酮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大规模反复使用已超过40年,血吸虫是否会对吡喹酮产生抗药性引起国际社会极大担忧,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针对血吸虫病防治中这一重大需求,自1996年起,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基金资助下,我们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和实验室,对血吸虫在吡喹酮药物的压力是否会产生抗药性、抗性虫株的生物学特性、抗性的检测、吡喹酮抗性的交叉抗药性及抗药性的预防和控制等科学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其研究及其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城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快速控制城市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方法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3个试点现场,南津港、太平桥2个点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小柳叶洲点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南津港点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80%、2.60%和2.24%,并发生急性血吸虫病2例;感染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0009、0.0027、0.0020只/0.1m2。小柳叶洲点3年无居民粪检阳性者,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哨鼠感染率为0,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太平桥点3年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18%、0.20%和0.26%,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家畜感染率分别为6.35%、3.57%和3.85%,2004年发现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1只/0.1m2。结论在城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环境改造灭螺为主、人群化疗、健康教育、药物灭螺灭蚴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快速控制疫情。采取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难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3.
以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免疫家兔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尾蚴和成虫为抗原分别进行的COP,CHR和ELACIEP测出,表明两种人体血吸虫存有显著的交叉抗原成分。应用此种血清交叉反应性,以检测抗异种人体血吸虫的抗体,似有效而可取的,可用以辅助诊断援外回国人员是否感染国外人体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小学生中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提高其血防知识知晓率、行为正确率,以便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方法 选择如皋师范学院附小的951名小学生(及家长910名)作为实行渗透教育法实验组,选择条件相当的如皋陆桥和丰乐小学学生作为一般宣传和上课法对照组,研究结束后以基线调查结果为依据,评估研究效果,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法组学生的血防知识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前的3.1%和55.1%加学生负担,易为学生和教育部门接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与ING1、p53、bcl-2基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血吸虫病并结肠癌62例、无血吸虫病56例结肠癌中的ING1、p53、bcl-2的表达。结果在血吸虫病并结肠癌组中的ING1阳性表达率(35.5%)明显低于无血吸虫病结肠癌组(46.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的p53、bcl-2阳性表达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吸虫病患者的抑癌基因ING1的失活对结肠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1~2005年安徽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近年来急性血吸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方法收集全省2001~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个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VisualFoxpro6.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省共发生1033例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9起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男性病例是女性的5.4倍,男性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为游泳戏水和捕鱼捞虾,女性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为游泳戏水、洗刷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所发生病例中学生和农民占比例较高,学生以游泳戏水为主要感染方式,农民以捕鱼捞虾、农业生产为主要感染方式;在湖沼地区感染的病例数稍多于内陆地区,湖沼地区以江滩为主要感染环境,内陆地区以沟渠和河流为主要感染环境;病例分布于14个未控县和9个出现疫情回升的传播控制县和1个传播阻断县;6~8月为接触疫水感染高峰;7~9月为发病高峰;潜伏期平均约40.81±14.28d,最短11d,最长97d,大多数病例在30d以后发病;19起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均发生于2001~2003年,并多集中于8月份,共有157人,主要是学生、民工和农民,感染方式主要为游泳戏水和捕鱼捞虾。结论安徽省为全国急性血吸虫病流行较重的地区,但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瘤型脑血吸虫病的临床及MRI的特点.方法 对收治的15例脑瘤型脑血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均为慢性脑型血吸虫病肉芽肿型,表现为脑瘤型.脑瘤型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论 脑瘤型脑血吸虫病的MRI易误诊为肿瘤,应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化疗效果观察点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洞庭湖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1987年以来采用大范围人畜化疗,到化疗第三年本地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从17.2%下降到6.5%,下降率为62.2%;到化疗第七年,在第三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32.3%,居民平均感染率为4.4%。其中以洪道区15个观察点疫情较轻,从化疗第三年起居民血吸虫病平均感染率即可稳定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0.
Summary Four hundred and seventy villagers of Ndombo, a village with recently established intensive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a mansoni in the Senegal River Basin, were enrolled in a study with the intention to assess hepatosplenic morbidity. 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parasitologically and by ultrasound. Hepatic fibrosis serum markers were determined in 153 adult patients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III, hyaluronan and laminin). By ultrasound, about 60% of the patients showed early stages of hepatic involvement, 3% of the patients unequivocally showed severe hepatosplenic pathology (grade 3 according to the Managil classification), whereas in another study performed in the same village 3 years earlier, no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osplenic pathology had been foun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III, hyaluronan or laminin and the ultrasound findings could be established. These hepatic fibrosis serum markers do not seem to be a sensitive method to detect early hepatic fibrosis in schistosomi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