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6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11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543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98篇
  4篇
中国医学   302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赵一懿  殷海利  郭洪祝  傅欣彤  陈有根 《中草药》2020,51(14):3679-3685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9种小分子有机酸类成分莽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6-羟基犬尿喹啉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含量的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间质量差异。方法采用Inertsil ODS-3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切换测定(220 nm检测莽草酸、儿茶素、表儿茶素,254 nm检测没食子酸、原儿茶酸、6-羟基犬尿喹啉酸、对羟基苯甲酸,310 nm检测对羟基肉桂酸、咖啡酸),柱温40℃。结果不同厂家生产的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机酸总含量有差异,厂家内部样品中各有机酸含量同样存在差异。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筛选出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6-羟基犬尿喹啉酸为体现样品质量差异的特征成分,同时成分间具有内在相关性。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机酸类成分的质量评价。筛选出的儿茶素、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6-羟基犬尿喹啉酸是体现质量差异的特征成分,又是具有内在关联的共性成分,为提升银杏叶提取物整体质量控制能力提供了依据,同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并不统一,企业内部工艺的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验证丹参二萜醌类活性成分对胰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的抑制效应,阐明其诱导胰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胰腺癌细胞AsPC-1、BxPC-3用含10% gibco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按隐丹参酮组(30μM)、丹参新酮组(15μM)、去氢丹参新酮组(15μM)分别加药处理。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PKC同工酶磷酸化水平;对AsPC-1和BxPC-3细胞进行siRNA转染,Western Blot检测相关PKC同工酶磷酸化水平。结果 隐丹参酮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0.1%±5.0%、36.2%±5.4%;丹参新酮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1%±5.1%、47.2%±5.7%;去氢丹参新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6.1%±5.0%、42.2%±5.4%(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sPC-1组内空白对照组、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71%、30.10%、52.26%、42.30%;BxPC-3组内空白对照组、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10%、30.66%、33.76%、51.76%(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较空白对照组,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PKD/PKCμ ser916、p-PKCδ thr505、p-PKD/PKCμ ser744/748的水平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iRNA沉默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KCδ,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KD/PKCμ ser744/748的磷酸化水平下调。结论 隐丹参酮、丹参新酮、去氢丹参新酮通过抑制PKCδthr505的磷酸化水平,继而PKD1μser744/748磷酸化水平下调,从而显著促进胰腺癌AsPC-1和BxPC-3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3.
Thirteen new 1-ethyl-6-fluoro-1,4-dihydro-4-oxo-7-(4-aroyl-thiocarbamoyl- 1 piperazinyl)-3-quinoline carboxylic acids were prepar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HNMR and MS spectra.Preliminary pharmacological tests indicated that some of compounds Ia~m possess strong inhibiting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Bacillus subtilis and Proteus at concentration of 100 μg/m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应用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2例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CR)5例(42%),部分缓解(PR)3例(25%),总有效率67%.结论 MA方案治疗难治性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库门鸢尾中的烷基苯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8.
何立文 《药学进展》1997,21(1):31-45
综述了立体生合成异喹啉生物碱的一些最新进展、其中和传统合成方法改进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如Pictet-Spengler缩合,Pomeranz-Fritsch环合和Bischler-Napieralsk对映选择性还原等以及用现代的C-C联接策略进行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 E.coli CM891为靶细胞,用细菌内抗突变作用模式研究了肉桂醛,鞣酸,二烯丙三硫的抗4NQO 突变性及其作用机制。含质粒 pKM101的 CM891的高抗株(抗50μg/ml 氨苄青霉素)能提高该菌株的自发突变率和4NQO 诱发的突变率以及对鞣酸的杀伤抗性。肉桂醛的抗突变性不依赖质粒 pKM101效应,但与暂时性生长延搁有关。鞣酸及二烯丙三硫的抗突变机制可能包括质粒 pKM101介导的易误修复。上述三种化学物中每二种联合应用均显示抗4NQO 突变性的协同效应及对靶细胞的毒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托咪酯短暂全麻下施行人工流产术200例,用药组镇痛效果,无痛190例,微痛8例,对照组200例均有疼痛,人工流产综合征用药组2列,对照组15例,两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由于依托咪酯的使用,人工流产真正成为一种完全无痛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