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6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5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389篇
预防医学   5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76篇
  1篇
中国医学   161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对脾胃虚弱症型消化性溃疡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环氧化酶(COX-1、COX-2)及前列腺素E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按年龄组、性别、溃疡类型1∶1匹配后,随机分配于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4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思密达治疗,试验组使用思密达协同四君子汤,分别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道微生态变化、环氧化酶及前列腺素E2水平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阳性与阴性杆菌数减少,阳性球菌数增多,且阳性球菌与阴性球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阳性、阴性杆菌与阴性球菌均显著减少(P<0.05);2组的COX-1、COX-2、PGE2表达水平均增高(P<0.05),且中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思密达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治疗脾胃虚弱症型消化性溃疡可有效调节其胃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对胃黏膜的覆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83例分为两组:治疗组(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组)41例,以雷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000mg及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1周后单独服用雷贝拉唑10mg,连服7d;对照组(兰索拉唑三联疗法组)42例:以兰索拉唑30mg,阿莫西林1000mg及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1周后单独服用兰索拉唑30mg,连服7d。治疗期间每周门诊随诊,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用药结束1个月后复查胃镜并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1d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症状缓解率均为98%。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85%和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方案均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缓解临床症状,并能有效地根除幽门螺杆菌。但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方面优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3.
4.
消化性溃疡在某部军人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部队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情况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军人Pu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方战区某地6160名军人进行PU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胃镜精查、Hp检测。结果 军人PU相关症状发生率(Sc≥5分)18.60%。标化后的PU患病率12.78%,其中军龄1年、南方籍、装甲部队军人PU患病率高。Hp感染率62.67%。Hp感染(OR4.60)、吸烟(OR3.8)、持续高强度军事训练(OR4.3)、驾驶战斗车辆(OR6.0)、经常精神紧张(OR3.7)等与PU症状发生的关系较大。辛辣饮食、常饮牛奶、是否独生子女等与PU发生无关。结论 军人PU患病率及Hp感染率均较高。军人PU发病情况在不同军龄、兵种、入伍前地域之间存在差别,Hp感染、军事训练、精神因素、某些不良生活习惯等与军人PU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应用国产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的近期疗效。治疗组法莫替丁20mg,早晚各服一次;对照组甲氰咪胍400mg,早晚各服一次,两组疗程皆为6周。以胃镜检查为诊断和评价疗效的依据,两组愈合率分别为97.8%,89.9%,上腹疼痛用药后三日缓解率分别为60.9%,30.2%。两组均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由于抗溃疡新药疗效高,提示今后治疗无合并症消化性溃疡将以药物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6.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70例非应激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皮质醇分泌状态;并比较了患者与84例正常人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及其昼夜分泌节律。发现非应激性消化性溃疡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然昼夜分泌节律相仿。结果提示,非应激性消化性溃疡有皮质醇分泌的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溃疡散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溃疡散对消化性溃疡的抗复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 80例患者分成溃疡散治疗组 (4 2例 )和雷尼替丁对照组 (38例 )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治疗组能明显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合并大出血时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7例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合并大出血时的临床资料。其中 35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2例为球后溃疡。手术方式 :12例球后溃疡行Billroth Ⅱ式 ,35例球部溃疡行Bancroft术式 ,溃疡肠腔内旷置 ,十二指肠前壁部分做成舌形瓣与溃疡贴壁缝合。结果  1例十二指肠漏 ,所有病例顺利康复。随访 9个月~ 5年无再出血。结论 该术式相对简单 ,创伤少 ,止血确切 ,并发症少 ,再出血率低 ,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A review of 174 consecutive patients admitted with a diagnosis of perforated peptic ulcer to eight Hunter Region hospitals during 1979–86 is presented. Among the female admission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 70 years of age was twice that in males. One-third of all perforations were in females who accounted for two-thirds of all perforated gastric ulcers.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erforations located in the stomach and older age were both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variables adversely affecting outcome following surgery. In contrast, shock at presentation and delay in operating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例溃疡病男性患者和20名男性健康者进行了血浆睾丸酮和雌二醇则定。两者相比,溃疡病男性患者血浆睾丸酮水平虽较健康者为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t:1.616 P>0.05);而血浆雌二醇水平,溃疡病男性患者低于健康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t:2.53 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