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小儿消化道疾病并非罕见,但因缺乏有效的手段,既往确诊率甚低,纤维内窥检镜检查在儿科应用,提高了确诊率。我院自1984年起对268例患儿进行了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检查病人共268例:其中男197例,女71例,就诊原因:慢性腹痛原因不明者105例,上消化出血原因待查者65例,反复呕吐原因待查者61例;其他原因37例。最低年龄9个月,最大年龄14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为消化道四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及食道癌。1976年发病率统计为16.16/10万人口。男多于女(2~5∶1)。发病年龄以40~49岁为高。世界各国有明显的差异,高发区为莫桑比克;中发区为东欧、印度、东南亚;低发区为美国、以色列及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研究了70例非应激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皮质醇分泌状态;并比较了患者与84例正常人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及其昼夜分泌节律。发现非应激性消化性溃疡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然昼夜分泌节律相仿。结果提示,非应激性消化性溃疡有皮质醇分泌的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用苔盼蓝及吖啶橙染色,DNA片段检定与DNA电泳等方法进行组织胺诱导胸腺细胞凋亡的研究,旨在探讨其可能机制及其在胸腺细胞负选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组织胺诱导使体外培养的胸腺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调亡。雷尼替丁可阻断上述作用,提示胸腺细胞存在H_2受体,活化该受体可能在胸腺细胞的负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套扎与硬化夹心联合法 (套扎 硬化 套扎 )能否获得优于单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 (EVL)的疗效。方法 对 9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伴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的患者随机采用单纯EVL或夹心法治疗 (EVL组 5 0例 ,夹心法组 4 8例 )。EVL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皮圈不超过 3个 ,夹心法组每条曲张静脉结扎 2个皮圈 ,并在两个结扎点之间的曲张静脉内注射 1~ 3ml硬化剂。夹心法组 7例在首次内镜治疗时接受食管静脉造影检查。 7~ 10d重复 1次内镜治疗 ,直至静脉曲张消除。结果  7例行静脉造影检查 ,其中 6例硬化剂在曲张静脉内滞留时间超过 4 5min。两种方法控制活动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EVB)的止血成功率相同 (10 0 .0 % ) ;两组间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 (夹心法组 93.8% ,EVL组 90 .2 % ,P >0 .0 5 ) ,但夹心法组一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率明显高于EVL组 (6 6 .7%比10 .0 % ,P <0 .0 0 1) ,达到消除的平均治疗次数明显减少 (1.2± 0 .4比 3.8± 1.5 ,P <0 .0 1) ,所需时间显著缩短 [(13.1± 4 .3)d比 (42 .5± 16 .7)d ,P <0 .0 1];与EVL组相比 ,夹心法组再出血率较低 (8.3%比2 8.0 % ,P <0 .0 5 ) ,随访期内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下降 (8.3%比 4 4 .0 % ,P <0 .0 0 5 ) ;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夹心法组 1  相似文献   
6.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胆囊声象图上胆囊壁增厚,毛糙、能否提示慢性胆囊炎尚未见报导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胆囊壁增厚及其收缩功能变化的规律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由于促使肝硬化从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发展的因素尚不十分清楚,给肝硬化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肝细胞功能障碍、广泛的侧枝循环形成以及肝纤维化。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可加重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1],同时发现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如IL1β,TNFα及IL8等与NO产生有关[2],其中TNFα及IL1β等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已比较明确,但IL8及IL12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研究甚少。为此,笔者检测了肝硬化血清NO,IL8,IL12及TNFα水平,旨在探讨…  相似文献   
9.
晚期胃肠癌的预后极差。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性的胃癌,其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晚期大肠癌的5年生存率小于5%。但多项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表明,姑息性化疗可以减少死亡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目前晚期胃肠癌化学治疗是胃肠癌化学治疗的研究处于最活跃的一部分,主要是围绕以5-FU CF方案为基础的各种联合化疗。过去,此类化疗很难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新药的涌现,使得其治疗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胃肠癌是一大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胃癌在我国癌症新发病人数中占第二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则占第四位,而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欧美等国均为第三位,在我国大城市中大肠癌的发病率也已居第三位,死亡率则在恶性肿瘤中占第五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