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EM-BEM) approach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free-boundary axi-symmetric plasma equilibrium problem. The proposed method, obtained from an improvement of the Hagenow-Lackner coupling method, allows to efficiently model the equilibrium problem in unbounded domains by discretizing only the plasma region; the external conductors can be modelled either as 2D or 3D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interest. The paper explores different iterative methods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nonlinear Grad-Shafranov equation, such as Picard, Newton-Raphson and Newton-Krylov, in order to provide a robust and reliable tool, able to handle large-scale problems (e.g. high resolution equilibria). This method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FRIDA code (FRee-boundary Integro-Differential Axisimmetric – https://github. om/matteobonotto/ FRIDA), together with a suitable Adaptive Integration Technique (AIT) for the computation of the source term. FRIDA has been successfully tested and validated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 from RFX-mod device, and numerical equilibria of an ITER-like device.  相似文献   
2.
李红霞  李晓燕 《中国校医》2019,33(7):517-518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的不同模式运用到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对其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治疗的MHD老年患者74例,先为其施LFHD 3个月,再为其辅以3个月的HFHD,3次/周,4 h/次,对比不同透析模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实施HFHD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有所降低,在第3 h与第4 h透析后,血压把控优于LFHD(P<0.05)。结论 对于MHD老年患者来说,实施HFHD是优良的透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我院2018年1月~2018年5月的199例MHD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管理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及运动水平量表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HD患者自我管理与运动自我效能之间呈正相关(r=0.419,P<0.05);自我管理与运动水平亦呈正相关(r=0.348,P<0.05)。结论 MHD患者自我管理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水平息息相关,应有效干预MHD患者自我管理与运动自我效能及运动水平,进而提高MHD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态、血管钙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86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群组管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营养状态[采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表(MIS)、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周径(MAC)]、血管钙化情况[检测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胎球蛋白-A(Fetuin-A)]、心理状态[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CMI)]和生活质量[采用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量表(KDQ-SF)]。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MIS评分、FGF-23水平、CM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TSF、MAC、Fetuin-A水平及KDQ-SF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组管理干预能够改善MHD患者营养状态和血管钙化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的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MHD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液指标、体重、血压、尿量的对比。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体重、肾功能、血红蛋白及每日尿量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早期充分透析;加强透析中及透析间期的管理;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防治并发症,可提高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In this paper, a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microfluidic switch, which could form the basis for general microfluidic circuits, is reported. The switch uses an AC MHD pumping mechanism in which the Lorentz force is used to pump electrolytic solutions. By integrating two AC MHD pumps into different arms of a Y-shaped fluidic circuit, flow can be switched between the two arms by activating one of the micropumps and setting the other one at a counteracting pressure to prevent flow. Flow could be switched from one microchannel to another at a velocity of 0.3 mm/sec. This type of switch is easily integrated with other biochips and can be used to produce complex fluidic routing, which may have multiple applications in 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s (TAS). Examples of applications include on-chip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rug testing, connectors for routing samples to different detectors, and general reconfigurable assay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脂联素(ADP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肾内科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用B超检查测定颈总动脉硬化情况,根据有无颈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正常组和颈动脉硬化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的ADPN水平,并与20例年龄和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HD组血清ADPN水平普遍高于于正常对照组,但是颈动脉硬化组血清ADPN水平低于颈动脉正常组;相关分析发现,血清ADPN与颈动脉硬化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MHD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与血浆ADPN存在着相关性,ADPN可能参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测定血浆ADPN为评价MHD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膳食中营养摄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42例MHD病人实施为期1年的膳食营养干预,对膳食中蛋白质及总热量的摄入与各项营养指标,包括干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周径(MAC)、上臂肌围(MAMC)、上臂肌面积(AM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钾(K~+)、磷(P~(3+))、血红蛋白(Hb)、总淋巴计数(TL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分(SGA)进行膳食干预前后的自身对照及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膳食干预后,随着蛋白质及热量摄入的增加,各项营养指标除TF和TCH外,均呈显著提高(P<0.05~P<0.001),且蛋白质的摄人与PA、AIb呈正相关,(r值分别=0.59和0.42),而SGA与PA、AIb呈负相关(r值分别=-0.75和-0.67)。结论:膳食中营养摄入对MHD病人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股静脉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通过采用股静脉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中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方法有些血透患者常常由于血管条件差、透析中反复低血压、高凝状态等不良因素,直接导致动静脉内瘘的闭塞,此时行股静脉直接穿刺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內瘘以外血管通路的一种较好选择。结论这种操作简便、快速,痛苦小、成功率高,临床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受多种因素影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设计、时间及地点:相关性分析,交叉对照实验,于2006-01/08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完成。 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情况稳定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方法: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化学指标、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和主观综合营养状态的评估等4个方面资料。根据SGA营养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49例、营养不良组17例。比较两组脉搏波速度的差异,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脉搏波速度的相关因素。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血白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 结果: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与年龄(r=0.284,P=0.021)、收缩压(r=0.468,P < 0.001)、脉压(r=0.451,P < 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透前血清肌酐(r=-0.347,P=0.004)、转铁蛋白(r=-0.284,P < 0.05)、血前蛋白 (r=-0.318,P < 0.05)、血浆白蛋白(r=-0.263,P < 0.05)和甲状旁腺激素(r=-0.167,P < 0.05)存在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脉压和甲状旁腺激素是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GA营养评估营养状态,营养不良组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明显增快,与营养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脉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独立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两者关系密切,营养不良者脉搏波速度值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