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探讨高通量透析(HFHD)和低通量透析(LFHD)对MHD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疗效。方法选择稳定血液透析病人60例,先进行低通量透析,每周3次,共3年,然后生存的患者再进行高通量透析3年。观察低通量透析治疗后及高通量透析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甲状旁腺素、β2-MG、心胸比例的变化。结果HFHD与LFHD治疗对血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清除无明显差异;HFHD对甲状旁腺素、β2-MC清除明显高于LFHD;对血压、心胸比例的改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HFHD与LFHD治疗对生存率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可更有效的清除大中分子毒素,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不低于低通量透析;可改善营养状况,使血压稳定,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了MHD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辽宁省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组(LFHD组)和高通量血液透析组(HFHD组),每组80例,分别采用LFHD和HFHD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及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及急性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HFHD组患者的ALB水平明显高于LFHD组;而β2-MG,hs-CRP,TC,TG,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LF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HD组患者的急性感染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LFHD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0,P0.01);HFHD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LFHD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结论 HFHD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和急性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6例,随机分为3组,甲组患者40例,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方法进行透析;乙组患者42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方法进行透析;丙组患者44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方法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透析治疗6个月后,检测其β2微球蛋白、血脂及血磷的变化。结果 6个月后丙组患者及乙组患者β2微球蛋白、血脂及血磷的检测水平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乙组对比丙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FHD及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疗效明显,还能有效地调节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血脂及血磷的检测水平,适宜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连续测定10次透析的透析前、中、后的血压,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平均植,并计算KT/V值。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P<0.01)。透析较充分的患者(KT/V≥1.2)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KT/V<1.2的血压控制较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分透析能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次在海口市某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检测及资料收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血液透析患者694例纳入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9.5%,其中HBsAg、HBeAg、抗HBe及抗HBc阳性率分别为5.5%、3.0%、6.6%、12.5%。以上1项阳性者104例、2项阳性者5例、3项阳性者26例,分别占77.0%、3.7%、1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438)、透析年长>3年(OR=2.956)、血管通路方式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OR=1.917)、透析频次≥3次/周(OR=1.682)、有既往肝病史(OR=4.495)是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OR=0.265)是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年龄及透析年长增加、透析频次高和有肝病史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接种史是保护因素,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及接种疫苗等干预措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应用血容量监测(BVM)观察相对血容量变化,防止透析中血压过高和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及预测低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应用BVM功能监测64例老年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患者BVM治疗前和BVM治疗后的血容量变化趋势、平均动脉压、体重、血红蛋白以及血球压积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经过1个月的透析治疗及BVM,相对血容量(81.95%±0.93%)、平均动脉压(90.56±10.05mmHg)、血红蛋白(111.00±10.40g/L)和血球压积(34.70%±3.64%)均优于治疗前(83.52%±1.47%、104.72±10.45mmHg、102.60±17.10g/L、30.4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月在第1个月的基础上除体重变化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均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透析4h再根据BVM透析0.5h后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透析4h(P<0.05)。结论 BVM对老年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降压药物应用和干体重的调整,以及预测和防止血压偏高和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某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降压药物依从情况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患者降压药物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降压药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630例,病例以男性为主,占60.9%,年龄18~72岁,以60~72岁为主,占49.4%,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为主,占63.0%,透析频率以3次/周为主,占71.9%,服药频率以3~4次/d为主,占58.3%。降压药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6.42±1.22)分,其中346例依从性好(5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或中专(OR=1.61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2.397)、家庭人均月收入为4 000~5 999元(OR=1.704)、≥6 000元(OR=2.425)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较好,服药频率为3~4次/d(OR=0.553)、自我感受负担得分越高(OR=0.438)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较差。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药服药依从性好的比例不高,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希望水平,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应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措施,提高希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西安市某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进行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64∶1。患者年龄18~75岁,以60~75岁为主,占50.64%, SPBS得分为(35.45 ± 4.58)分,希望水平得分为(31.90 ± 3.15)分,总体在中等水平范围内。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中专、大学及以上(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07、-0.250)、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4 000元(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48、-0.291)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较小,透析时间>10年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257)。离婚或丧偶(标准回归系数为-0.322)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得分越小。结论 该人群自我感受负担较重,希望水平较低。应加强患者心理干预,调动家庭成员支持,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医保政策,降低医疗费用,并积极发展社区照顾体系,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CQI)管理模式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方法 观察实施CQI管理模式前后146名MHD患者血压控制、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管通路感染发生率、血管通路内瘘狭窄发生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实施CQI后,MHD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由52.74%升至69.86%,KT/V达标率由78.77%上升至95.20%,血管通路感染发生率由5.48%降至1.37%,血管通路内瘘狭窄发生率由8.90%降至2.05%,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CQI管理后MHD患者透析效果及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透析器重复使用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析器重复使用对患者的治疗费用、潜在风险及复用成本的影响。方法将17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透析器使用次数分为单次使用组(n=94)和复用组(n=84),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费用、不良事件及透析器复用所需成本。结果单次使用组接受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8750例次和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653例次,费用分别为(565.46±4.82)元/次和(809.12±10.39)元/次,透析器复用组接受LFHD3840例次和HFHD4660例次,费用为(475.74±3.61)元/次和(529.57±10.55)元/次,两组均未见热原反应、透析器破膜和灭菌剂残余反应发生,未发现新增感染肝炎病例。采用全自动和半自动复用方式进行透析器复用,其复用时间和灭菌剂成本分别为(9.03±0.67)、(23.97±1.18)分钟/支和(9.20±0.14)、(2.01±0.23)元/支。结论复用组HFHD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单次使用组LFHD;而按规范进行透析器复用可有效避免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年龄≥65岁的55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住院的原因,比较住院和非住院患者的年龄、透析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糖,透析前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钾、血浆白蛋白、血钙、血磷、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铁蛋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清除率和透析充分性等临床指标,利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结果 12个月中,55例老年患者24例有住院记录;共计住院38例次,平均每例住院次数为0.69次;每次住院时间(19.7±9.7)d;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肺部感染和心血管病。住院组患者的舒张压、透析前血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清除率均显著低于非住院组(74.2±8.6 vs 79.4±10.6,P=0.029)mmHg(1mmHg=0.133kPa),(609.0±172.9 vs 779.2±268.9,P=0.002)μmol/L,(16.8±5.8 vs 24.0±7.0,P=0.000)mmol/L,(31.4±6.2 vs 36.8±4.3,P=0.000)g/L,(1.0±0.4 vs 1.2±0.4,P=0.023)mmol/L,(0.6±0.1 vs 0.7±0.1,P=0.003)(1.2±0.2 vs 1.4±0.2,P=0.01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红蛋白、血尿素氮和透析充分性是影响老年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β分别是-0.494、-0.303和-0.281)。结论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肺部感染是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透析前血尿素氮、血红蛋白和透析充分性是影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HP+HFHD)治疗农药或药物中毒的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农药或药物中毒患者应用HP+HFHD,治疗前后观察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并对患者进行APACHEIII评分。结果 HP+HDF治疗48h后,血PH值PaO_2、PaCO_2、SatO_2、ALT、AST、SCr均明显改善(P〈0.05),血PLT较治疗前下降,PT和APTT较前延长(P〈0.05)但未见出血现象;APACHEII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12例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33.3%(4/12)。其中4例百草枯中毒者3例死亡,死亡率75%(3/4)。结论除内科综合治疗外尽早加用血液灌流和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急性农药或药物中毒抢救成功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应用监测软件的基础上了解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的发病率。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络(NHSN)血液透析事件监测手册,依托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监测软件,监测2017年1—12月每个月前2个工作日在某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血液透析事件的情况。结果 2017年1—12月共监测门诊血液透析患者4 006例次,发生血液透析事件138例次,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为3.44%,其中使用抗菌药物130例次(静脉52例次,口服78例次),血培养阳性4例次,血管穿刺部位感染4例次。按不同血管通路类型分类,其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为非隧道式中央导管(7.33%)。13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发生179例次感染,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94例次)。2017年各月份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月份发生率最高,为19.02%。结论门诊血液透析事件以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为主,非隧道式中央静脉导管患者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较高,信息化监测可作为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殷红梅  刘辉 《现代保健》2012,(21):84-86
目的:调查新疆巴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9例,平均年龄(51.60±16.27)岁;男女比例2.1:1;汉族87例(79.82锄,维吾尔族21例(19.27%),蒙古族1例(0.92%)。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原发病、透析次数、血管通路及贫血、钙磷代谢、血压控制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原发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4.13%,糖尿病肾病占30.28%,每周透析2次者占49.42%;13.79%患者每周透析少于2次,每周3次者占43.6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分别占8.26%、5.75%;动静脉内瘘54.02%、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40.23%。在肾陛贫血、肾f生骨病、高血压控制方面,肾性贫血纠正达标率36.78%,较去年上升7.37%。钙磷乘积〈55mg^2/dl^2者57例(65.52%)。血压小于150mmHg/90mmHg者74.7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长已存活134个月。年度转归3例(2.75%)行肾移植;6例(6.9%)转至外院治疗;无改为腹膜透析治疗(PD)患者;年度透析患者死亡率11.93%。死亡患者中原发病最多为糖尿病肾病(84.62嘲。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居死因之首,占30.77%。结论:新疆巴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以汉族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透析不充分;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比例较高;经济困难及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是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将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列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和透析充分性评价体系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将47例慢性肾衰竭并规律性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A组(25例)和B组(22例),A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HD)4 h×3次/周,B组给予普通HD4 h×2次/周+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HDF)4 h×1次/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1次血生化指标、cTnT和心脏彩超.观测终点为患者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或到研究截止日期.结果 B组于治疗第3个月开始血清cTnT水平较A组明显下降,并一直保持显著低于A组水平;A组于治疗第3个月开始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与舒张晚期流速比值(E/A)逐渐减低,而B组维持相对恒定,到第18个月时,A组E/A开始显著低于B组;A组于治疗第3个月开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减低,而B组维持相对恒定,到第12个月时,A组LVEF开始显著低于B组.治疗第12个月时,完成随访的42例患者血清cTnT与E/A和L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和0.66,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第6个月时血清cTnT≥0.1 μg/L的患者在(28.5±9.7)个月的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TnT<0.1μg/L的患者(Log-rank检验:P=0.02).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清cTnT水平明显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TnT水平可作为HD患者透析充分性的评价指标,对心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规律的高通量HDF治疗有助于提高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梁丽 《中国校医》2019,33(10):779
目的 了解徐州市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污染状况,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 对2014—2018年徐州市开展血液透析的24家医院进行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集反渗水258份、透析液900份,微生物监测总合格率分别为89.92%、82.89%。反渗水和透析液微生物监测合格率逐年升高。近端反渗水的合格率高于远端(χ2=4.28,P<0.05),透析机入口的透析液合格率高于出口(χ2=4.63,P<0.05),二级医院的反渗水和透析液合格率均高于三级医院。结论 徐州地区血液透析用水合格率偏低,医院及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确保血液透析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HIV/AIDS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情况及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6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及以上合并HIV感染的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组(51例)及非HAART组(10例),另选取30例非HIV感染维持血液透析大于3个月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钙、血磷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矿物质代谢的评估指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中,血钙、血磷、iPTH的达标率分别为47.54%(29/61),24.59%(15/61)和21.31%(13/61);与对照组相比,在血钙、血磷、iPTH、HGB及ALB的平均值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观察组中,HAART患者血钙、iPTH指标均高于非HAART患者,血磷指标低于非HAART患者(P均<0.05).结论广西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HIV/AIDS患者矿物质代谢异常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对于该人群的透析方式、HAART方案、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加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712-3713,37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透析膜和透析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需进行MHD的患者34例,分别应用血仿膜与聚砜膜,HD与HDF两种不同的透析方式,比较CRP值的变化。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结果 MHD组患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血仿膜与聚砜膜对CRP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HD、PD治疗组的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C反应蛋白高于PD组(P﹤0.05)。结论 MHD患者的CPR水平与采用不同的透析膜无光,但采用不同的透析方式可以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某三级医院肾病内科血液透析患者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疑似暴发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5月21日—6月6日该院肾病内科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医院空气、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透析材料、使用中消毒剂、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针对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严格防控措施。结果 2018年5月21日—6月6日,共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培养均检出阴沟肠杆菌,发病率为3.03‰(6/1 980)。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集标本133份,其中空气、透析用水及透析液、一次性透析管路、使用中消毒剂采样标本检测均合格;医务人员手采样合格率为61.54%(8/13);物体表面采样合格率为80.28%(57/71),患者手及深静脉置管处皮肤采样6份,不合格1份;环境卫生学监测均未检出阴沟肠杆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透析前需要溶栓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阴沟肠杆菌血流感染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例感染患者住院治疗2周后血培养阴性,出院继续门诊血透治疗。血液净化中心连续观察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感染病例。结论血液净化中心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切断外源性感染途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导管置管部位及血糖的管理,透析前避免溶栓等措施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别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内瘘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治疗,导管组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2个月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 内瘘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Hb水平为(73.02±8.79)g/L、(107.71±16.95)g/L,导管组为(72.35±8.16)g/L、(105.83±20.16)g/L,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H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组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CRP水平为(15.17±3.86)mg/L、(5.08±2.13)mg/L,导管组为(15.21±3.75)mg/L、(5.87±2.49)mg/L,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不同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与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均可有效缓解贫血症状,减轻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