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92篇
临床医学   487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89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54篇
预防医学   190篇
药学   1147篇
  7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氯氮平组、齐拉西酮组,每组各52例。在用药前、后对3组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及运动平板实验,并评估其心功能。结果:用药后3月末,3组患者的QTc间值、自我疲劳等级分数、达亚极量心率、所需时间、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3组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利培酮、氯氮平和齐拉西酮均会对心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利影响,用药时间延长,作用程度呈上升趋势;利培酮比氯氮平、齐拉西酮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老年躁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8例老年躁狂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利培酮口崩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利培酮口崩片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的提高对老年躁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某院收治8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对照原则,经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精神功能评价量表(GAF)、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认知功能障碍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结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知觉、记忆、思维、情感障碍等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AF高于对照组、BPRS低于对照组,MoCA、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略高于对照组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癫痫性精神病对改善患者的精神、认知功能具有积极影响,二者合用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此用药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盐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月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干预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免疫球蛋白A水平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盐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15):2056-2061
目的:研究利培酮缓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及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介孔二氧化硅为骨架制备利培酮缓释片。采用篮法考察市售利培酮片、利培酮缓释片及其物理混合物在0.1 mol/L盐酸中12 h内的体外释放度(Q_(12h)),并对利培酮缓释片释药模型进行拟合。以氯氮平为内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灌胃市售利培酮片和利培酮缓释片各2 mg后48 h内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的血药浓度(n=6),并用Kinetica 4.4软件的非房室模型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市售利培酮片(Q_(12h)=97%)和物理混合物(Q_(12h)=95%)比较,利培酮缓释片的释放速率明显减慢(Q_(12h)=83.7%),利培酮缓释片在0.1 mol/L盐酸中的释放更接近于一级释放(R2=0.998 9),以扩散为主、溶蚀为辅。市售利培酮片和利培酮缓释片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以利培酮计t_(1/2)为(4.64±0.93)、(6.65±0.92)h,c_(max)为(34.46±7.75)、(8.57±6.91)ng/mL,MRT为(11.48±1.23)、(17.46±2.10)h,AUC_(0-48h)为(314.39±10.33)、(192.98±49.14)ng·h/mL;以9-羟基利培酮计t_(1/2)为(7.08±0.93)、(10.45±0.78)h,c_(max)为(98.08±5.43)、(54.55±4.88)ng/mL,MRT为(11.48±1.23)、(17.46±2.10)h,AUC_(0-48h)为(894.71±131.15)、(1 227.99±112.12)ng·h/mL(n=6)。与市售利培酮片比较,利培酮缓释片的t_(1/2)和MRT明显延长,c_(max)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培酮经介孔二氧化硅负载后具有缓释作用,可延长药效发挥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或传统抗精神病药对其QTc间期的影响。方法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和传统组,每组51例。利培酮组患者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传统组患者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总病程、治疗时间、QTc间期、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血钙(C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利培酮组患者的治疗时间(28.61±6.58)个月、QTc间期(397.25±15.54)ms均短于传统组的(55.96±7.18)个月、(425.62±19.5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38±1.23)mmol/L低于传统组的(5.78±0.10)mmol/L、血钙(2.42±0.13)mmol/L高于传统组的(2.35±0.1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病程、心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利培酮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QTc间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盐酸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14/40),低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哌罗匹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和齐拉西酮组(给于齐拉西酮治疗),并以健康对照组比较,对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测量血浆IL-2、IL-6及TNF-α水平,并对患者进行PANSS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2、IL-6及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2、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2水平与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54,P0.05)治疗后TNF-α与阴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可以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时血糖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使用抗精神病药影响血糖代谢的特点。方法:198例未曾治疗或停药3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给予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于入院时及治疗1、2、3和6个月时检测血糖浓度。结果:氯丙嗪组治疗2个月餐后2 h糖耐量试验(2hPG)、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血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氯丙嗪组有15.54%,利培酮组有7.37%;≥40岁者2hPG和HbA1C明显高于<40岁者。结论:2hPG和HbA1C浓度增高是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表现,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止IGR。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儿童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药物剂量。方法用利培酮对62例年龄<14岁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相应检查评定安全性及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85%。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及失眠,平均治疗剂量(3.26±0.88)mg/d。结论利培酮对于首发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安全、疗效可靠、副反应小、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