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杨彬  尹晓  张玲  马海波  李静  张雯雯 《中国骨伤》2007,20(7):445-447
目的:通过对肱骨中下段和桡神经的解剖观测,设计桡神经移位术,为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物避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学技术,对15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男性尸体30侧上肢桡神经的走行、分支与肱深血管的关系进行了解剖观察与测量,同时对100侧干燥肱骨的长度、桡神经沟长度及桡神经走行的角度(桡神经沟与肱骨纵轴夹角)进行观测,并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应用于桡神经移位术的方案设计及实施。结果:①骨标本测量:肱骨平均长度左侧为(30.60±1.46)cm(27.80~33.00cm),右侧为(31.38±1.23)cm(29.20~33.70cm);桡神经沟平均长度左侧为(56.52±10.13)mm(43.82~75.68mm),右侧为(65.74±5.80)mm(55.42~78.82mm);桡神经走行的平均角度左侧为(13.00±1.08)°(10.00°~13.50°),右侧为(13.86±0.97)°(10.50°~14.50°)。②尸体标本观察:桡神经走行中的角度:桡神经在桡神经沟内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穿过外侧肌间隔后行向内下方,形成向内开放的钝角。角度明显29侧(占96.67%);不明显1侧(占3.33%)。③桡神经分为浅深支的位置:在肱骨内外上髁连线(髁间线)以上17侧(占56.67%),在髁间线以下10侧(占33.33%),平髁间线3侧(占10.00%)。④从桡神经出口到桡神经分叉的平均距离(弧距)为(14.26±1.01)cm(12.80~19.20cm)。⑤桡神经和相邻肱深血管的关系:桡神经在肱深血管内侧12侧,在肱深血管外侧10侧,和肱深血管相交叉8侧。⑥临床5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行桡神经移位术后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骨折全部愈合,无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桡神经移位术设计合理,符合桡神经的解剖生理,为肱骨中下段骨折进行各种内固定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减少了术中或术后(取内固定时)桡神经再损伤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和损伤,是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罗红霉素的体内分布与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红霉素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体外抗菌活性类似于母体化合物红霉素。它在体内如呼吸道、牙周组织、附睾和皮肤中均有广泛分布。本文还介绍它与茶碱、咪达唑仑、雷尼替丁、氢氧化铝及奥美拉唑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并骨质疏松9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选97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其血沉(ESR)、C-反应蛋白(CBP)、HLA-B27、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并进行全身疼痛评分、中医症状积分评定和晨僵时间、BATH功能指数(BASFI)、病情活动指数(BASDI)、颌柄距、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胸阔活动度、脊柱活动度;用双能X线法(DEXA)测定腰椎、股骨颈、股骨转子部、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检测骨钙素(BGP)、降钙素(H-CT)、甲状旁腺激素(PTH);42例检测了尿脱氧吡啶啉(D-Pyr).选10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腰椎、股骨颈、股骨转子部、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31例检测了BGP、PTH、D-Pyr、Ca、P、ALP.结果AS患者发生骨质疏松者42例(42.27%),骨量减少者36例(37.11%);AS患者BG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与腰椎、股骨近端BMD呈正相关.PTH、尿D-Pyr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并与股骨近端BMD呈负相关.AS患者中急时相反应物ESR与腰椎、股骨近端BMD呈显著负相关,CBP与AS患者腰椎、股骨颈、三角BMD呈显著负相关,ESR、CRP与尿D-Pyr呈显著的正相关.腰椎BMD与全身疼痛评分、中轴关节压痛指数呈负相关性,股骨近端BMD与指地距、BASFI、BASDAI呈显著负相关,与Schober试验、脊柱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AS患者的腰椎BMD与HLA-B27显示了负相关性.表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在AS中普遍存在,其发生与遗传、废用、免疫炎症等因素相关.AS患者骨代谢的失衡以骨生成的减少、骨吸收的增加为特点;PTH的增高及免疫炎性反应与AS患者骨吸收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马海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02-1403
目的观察氟康唑胶囊与二硫化硒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的疗效。方法 115例花斑癣患者口服氟康唑胶囊,用法:13岁~16岁的患者,氟康唑胶囊50 mg/d,每周连续口服3 d后停药4 d;16岁以上患者,口服氟康唑胶囊150 mg,1次/周。外用二硫化硒洗剂,每周2次。2周为1疗程,视病情变化连续使用1~3个疗程,并分别于每个疗程后及完全停药4周后观察、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1个疗程后有效率为41.73%,2个疗程后有效率为69.57%,3个疗程后有效率为85.22%,完全停药4周后有效率为91.30%。结论氟康唑胶囊与二硫化硒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疗效显著,副作用轻,用药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马海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39-344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方法 83例多发性跖疣患者根据不同的年龄及体重分别采取每次1 mL,隔日1次;每次1 mL,每周2次;每次1 mL,每周3次的治疗方法,1个月1个疗程,视病情变化连续使用1~3个疗程,并分别于治疗后1,2,3个月及停药后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为9.63%,治疗后2个月有效率为45.78%,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为74.69%,停药后3个月有效率为80.72%,停药后6个月有效率为80.72%。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比较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4.19%(81/86)明显高于CT诊断84.88%(7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应用MRI和CT的准确率均较高,且MRI于CT,但CT价格相对更低,临床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方式和规律,以探讨其隆突下淋巴结合理的手术清扫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1年10月河南省肿瘤医院6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切除加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8例,女220例;平均年龄62.3(45~78)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122例、左肺下叶119例、右肺上叶158例、右肺中叶40例和右肺下叶169例;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18例(19.4%)。病理类型:鳞癌244例,腺癌285例,其它癌79例。分析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与肺部肿瘤的部位、病理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不同肿瘤部位间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右肺下叶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45.8%(54/118)]最高;腺癌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55.9%(66/118)]最高,其次为鳞癌(P=0.034)。随着肿瘤T分期的发展,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加大,并且左右肺中下叶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率大于肺上叶癌患者。结论肿瘤位于左肺或右肺上叶、临床T分期为cT1以内的鳞癌患者,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8.
姜红  马海波 《天津药学》2006,18(5):66-68
目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药品数量化管理。方法:重点介绍西药房数量化管理的细节,如发药、申领、盘点、退药、调价、报损、账目修正、统计与查询。结果:通过药品数量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药房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结论:门诊西药房药品数量化管理可为药学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微创切口加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创切口加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新方法。方法:治疗组30例50足,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行第一跖骨头内侧骨赘削磨、第一跖骨头颈截骨,手法纠正拇外翻畸形及拇指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保留拇内收肌,"8"字绷带外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40足,采用传统截骨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优良率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切口加手法治疗拇外翻畸形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矫形满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