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发生于椎间盘的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脊柱疾病,2001年日本学者Chiba等[1]将其命名为椎间盘囊肿(discal cyst)。目前国内外报道案例不多,多以个案方式报道,且均为腰椎间盘囊肿。由于本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我们收治2例腰椎间盘囊肿伴突出的患者,报告如下。病例1男,27岁,因"腰痛6个月伴左下肢放射痛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蛋白激酶B(PKB)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87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gA、PKB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CgA、PKB水平分别为(140.41±43.02)ng/ml和(1.69±0.1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低分化、肿瘤大小>3 cm患者血清CgA分别为(146.97±31.06)ng/ml和(150.39±42.26)ng/ml、PKB分别为(1.73±0.21)ng/ml和(1.74±0.18)ng/ml,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大小≤3 cm患者(P<0.05)。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CgA与PKB呈正相关(γ=0.438,P<0.05)。结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血清CgA、PKB水平显著升高,并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两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及其基因突变的研究,重点分析突变对脊柱融合的影响,为基因重组骨移植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ence Direct Online数据库1989-01/2007-01期间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及脊柱融合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BMP2,BMP,gene mutation,mutation,gene expression,abnormal expression,spinal fusion,bony fusion,bone transplan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01期间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及脊柱融合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脊柱融合,骨移植,基因突变,表达异常",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生物学活性、信号转导机制、基因突变、与骨诱导的关系、在脊柱融合中的研究进展的文献,共收集到121篇,排除综述类及重复研究。资料提炼: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30篇进行综述,涉及到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生物学活性、诱导成骨机制、突变的分子学基础、基因突变及影响蛋白表达异常的其他因素。资料综合:骨移植植骨融合的形成是一个多因子、多基因的过程,涉及到骨生成、骨诱导和骨传导3个环节。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骨发育和修复的关键调节剂,骨折愈合时尤其需要。国内外学者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自身突变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检测出不同部位多个位点的突变。基因变异导致所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相应多肽结构发生变异,影响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无论是体内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抑制因子,突变导致的生物活性改变,还是其增龄性效应,最终都将引起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量下降及生物学活性减退,可能直接导致脊柱融合术后植骨愈合不良或植骨不愈合的发生。结论: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异常尤其对其基因进行突变分析,寻找影响植骨融合的遗传学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番茄红素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背景:骨质疏松症是较易发生的疾病,研究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是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理想选择。目的: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氧化应激及番茄红素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开发预防和治疗骨质骨质疏松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Science Direct Online数据库1989-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xidative stress,osteoclast,osteoblast,lycopene,osteoporosi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7-04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氧化应激,骨质疏松,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番茄红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有关人体内氧化应激形成机制、氧化应激与成骨细胞、氧化应激与破骨细胞、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番茄红素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和番茄红素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最新进展文献,共收集到121篇,排除综述类及重复研究。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5篇涉及骨质疏松症的概述,20篇涉及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剂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作用的相关研究,6篇涉及番茄红素与氧化应激、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绝经后骨质疏松关系的相关研究。资料综合:氧化应激是骨质疏松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氧化应激不但作用于成骨细胞还作用于破骨细胞。国内外学者对于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能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通过细胞培养观察到其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有作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番茄红素通过其抗氧化功能而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从而能够对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进行有效干预,最终阻止和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结论:番茄红素具有的抗氧化功能使其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脑胞质RNA1(BCYRN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前列腺癌细胞(PC-3、22RV1、DU-145、LNcap)及前列腺正常肌成纤维基质细胞(WPMY-1),采用qRT-PCR检测BCYRN1表达,分析BCYR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取前列腺癌细胞,分别转染siRNA-NC和siRNA-BCYRN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BCYRN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与WPMY-1细胞比较,BCYRN1在PC-3、22RV1、DU-145、LNcap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其中以PC-3、22RV1为最高。BCYRN1高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级、T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转染siRNA-NC相比较,转染siRNA-BCYRN1后细胞中BCYRN1表达、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5),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转染siRNA-NC相比较,转染siRNA-BCYRN1后PC-3、22RV1细胞Bcl-2、p-Akt表达显著减少(P<0.05),Bax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Akt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CYRN1在前列腺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BCYRN1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和自体静脉血管包绕在缝合口处观察吻合口处瘢痕增生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5/2003-05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创伤中心完成。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和血管组,每组30只。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大鼠,分别切断两侧坐骨神经,并切去2m m神经段造成缺损,一侧单纯行常规外膜缝合做为对照侧,另一侧常规外膜缝合后,吻合口及局部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均匀涂抹,做为实验侧;血管组同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一侧单纯外膜缝合做为对照侧,另一侧常规外膜缝合后,吻合口及局部用自体静脉血管包绕,做为实验侧。两组标记后分笼喂养。术后4,8,12周分别对每组中10只大鼠神经修复处,进行局部观察,电生理检测,并切取神经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和有髓神经纤维再生分析。结果:实验大鼠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8,12周时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和血管组肉眼形态学、组织学观察瘢痕明显少于单纯缝合组。②术后4,8,12周时电生理测试两组运动电位的潜伏期实验侧明显短于对照侧[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实验侧(2.41±0.32),(1.54±0.15),(1.31±0.25)ms,对照侧(3.96±0.72),(2.63±0.65),(2.0±0.72)m s;血管组:实验侧(2.20±0.51),(1.60±0.17),(1.15±0.75)m s,对照侧(4.02±0.51),(3.01±0.72),(2.7±0.65)ms,P<0.01],而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和血管组的动作电位的波幅实验侧明显高于对照侧[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实验侧(11.62±0.76),(15.7±0.88),(16.22±0.38)mV,对照侧(9.65±0.65),(12.3±0.65),(14.2±0.55)m s;血管组:实验侧(10.59±0.66),(15.91±0.72),(16.10±0.12)m V,对照侧(8.65±0.65),(13.0±0.55),(14.1±0.75)m s,P<0.01]。③组织图像分析系统显示两组的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及有髓神经纤维所占面积比例实验侧明显优于对照侧[透明质酸钠凝胶组:(53.22±1.89)%,(76.55±1.32)%,(89.62±2.18)%和(45.36±1.69)%,(78.56±1.56)%,(87.61±0.52)血管组:(54.21±1.37)%,(75.21±1.56)%,(89.95±1.35)%和(46.67±1.56)%,(77.67±1.67)%,(87.72±1.96)%,P<0.01]。④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和血管组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术中,局部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或局部缝合口用自体静脉血管包绕,可明显减少缝合口处瘢痕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大鼠骨诱导能力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困难的原因 ,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寻找可行性途径和方法。 方法 雌性SD大鼠 4 0只作为供体大鼠 ,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0只 ,卵巢切除组切除双侧卵巢以复制骨质疏松模型 ,对照组行假手术。 4个月后处死大鼠 ,取肢体长骨按Urist方法分别制备骨基质明胶。雌性SD大鼠 17只 ,双侧股部切开 ,左、右侧肌袋内分别植入卵巢切除大鼠及对照大鼠骨基质明胶。大鼠饲养 14d处死 ,分别取出肌袋植入物组织行组织学检查及骨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Ca含量测定。 结果 卵巢切除组的和对照组的植入物组织ALP活性单位分别为 (7 2 2± 2 5 9)IU/ g和 (12 0 1± 6 18)IU/g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卵巢切除组的和对照组的植入物组织Ca含量分别为 (5 10± 0 84 ) μg/ g和 (5 73± 0 79) μg/ g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雌激素缺失所致骨质疏松骨的骨诱导能力较正常骨明显降低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困难与骨骼中骨诱导生长因子的缺乏有关。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要改进骨折固定方法 ,外源补充或促进内源性骨诱导生长因子的表达 ,对于促进骨折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用于国人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假体多由欧美国家进口或以之为蓝本制作,而欧美人种的膝关节界面与国人不同,国人的各人群之间亦有不同,制造适合于国人各人群的膝关节假体对于取得良好的置换效果至关重要.目的:明确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胫骨上端截骨面的几何特点.方法:135例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的膝关节CT扫描影像学资料来源为近段时期在CT扫描机上进行过膝关节检查人员的CT扫描数据,将膝部CT扫描数据导入图像工作站建立数字化模型,在模型中距内侧平台之下3 mm与6 mm处后倾3°截骨,测量两截骨平面中前后径线与内外侧径线等各径线的数值.结果与结论:测得两截骨平面中各径线数值,进一步得出各主要径线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与欧美人种及亚洲各人群相比,胫骨近端截面有其独自特点,建议据其特点设计与选择适合于西北汉族人群的膝关节胫骨侧假体.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用于国人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假体多由欧美国家进口或以之为蓝本制作,而欧美人种的膝关节界面与国人不同,国人的各人群之间亦有不同,制造适合于国人各人群的膝关节假体对于取得良好的置换效果至关重要。 目的:明确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胫骨上端截骨面的几何特点。 方法:135例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的膝关节CT扫描影像学资料来源为近段时期在CT扫描机上进行过膝关节检查人员的CT扫描数据,将膝部CT扫描数据导入图像工作站建立数字化模型,在模型中距内侧平台之下3 mm与6 mm处后倾3°截骨,测量两截骨平面中前后径线与内外侧径线等各径线的数值。 结果与结论:测得两截骨平面中各径线数值,进一步得出各主要径线之间的相关系数与回归方程,结果显示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与欧美人种及亚洲各人群相比,胫骨近端截面有其独自特点,建议据其特点设计与选择适合于西北汉族人群的膝关节胫骨侧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