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部位等生物学因素对颈椎融合的影响;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处理等,为更合理的选择和应用颈椎融合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颈椎融合的远期效果提供依据和研究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5-09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的文章,检索词“cervicalspine,fusion,bonegraft,spinefusion,adjacentsegmentdeger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80-01/2005-09的相关文章,相应检索词分别为“颈椎,融合,植骨,脊柱融合,临近节段退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颈椎各种类型植骨融合以及脊柱融合生物学过程的研究。②有关脊柱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7篇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24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颈椎融合骨移植材料:颈椎融合术中,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单独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应用,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②颈椎融合部位的选择: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效果优于后路融合。③颈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及发生率: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融合临近节段最常见的退变表现;融合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在术后10年随访可高达25%,而有症状的患者相对较少;颈椎前路融合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后路融合。应用坚强内固定、术后颈椎曲度异常、融合节段过长、融合术中小关节损伤以及术前临近节段存在退行性变迹象的患者容易出现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结论:颈椎前路融合中,合理选择生物合成材料,以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等骨生长因子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融合,而且可避免骨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生物力学异常是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不使用或选用动力性内固定、保护融合临近节段的小关节、融合长度和矢状面平衡;无症状的临近节段退行性变虽常见但与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相关性;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和延长融合范围。  相似文献   

2.
背景: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及结构特征,可为细胞提供与天然骨相类似的微环境。目的:观察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与同种异体骨植骨在成人特发性脊柱畸形矫正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9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分别采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移植36例,同种异体骨移植33例,植骨后第3,6个月拍摄脊柱全长正侧位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69例患者畸形明显矫正,3,6个月的影像学观测两组均可见骨小梁生长。植骨后6个月,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明显融合33例,同种异体骨组26例。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组早期融合率高于同种异体骨组(P<0.05)。提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手术中,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是比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在融合效果方面优于同种异体骨。  相似文献   

3.
颈椎融合及融合后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部位等生物学因素对颈椎融合的影响;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处理等,为更合理的选择和应用颈椎融合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颈椎融合的远期效果提供依据和研究方向。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5-09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的文章,检索词“cervical spine,fusion,bone graft,spine fusion,adjacent segment deger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80-01/2005-09的相关文章,相应检索词分别为“颈椎,融合,植骨,脊柱融合,临近节段退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颈椎各种类型植骨融合以及脊柱融合生物学过程的研究。②有关脊柱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7篇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24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颈椎融合骨移植材料:颈椎融合术中,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单独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应用,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②颈椎融合部位的选择: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效果优于后路融合。③颈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及发生率: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融合临近节段最常见的退变表现;融合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在术后10年随访可高达25%,而有症状的患者相对较少;颈椎前路融合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后路融合。应用坚强内固定、术后颈椎曲度异常、融合节段过长、融合术中小关节损伤以及术前临近节段存在退行性变迹象的患者容易出现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 结论:颈椎前路融合中,合理选择生物合成材料,以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等骨生长因子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融合,而且可避免骨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生物力学异常是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不使用或选用动力性内固定、保护融合临近节段的小关节、融合长度和矢状面平衡;无症状的临近节段退行性变虽常见但与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相关性;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和延长融合范围。  相似文献   

4.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从事骨形态发生蛋白各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资料来源:主要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4-12CNKI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材料”,限定的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1990-01/2004-12Medline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morphogeneticprotein”,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研究有关的文献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63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相关的文献,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22篇与本文综述内容有关,排除41篇。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细胞学机制可分为4个时期:趋化期、分化期、骨质形成期、骨质再建期。②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所构成的释放系统: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载体材料的复合使用,既能保留载体材料原有的骨传导作用又加入了诱导骨生成的因子,还能通过建立一个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缓慢释放系统,使其能在植入部位缓慢释放而持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骨诱导能力。③目前值得研究的一些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分类:包括胶原材料、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脱钙骨基质、合成聚合物材料、基因载体。④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的实验: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可以促进骨缺损或骨不连的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亦能刺激脊柱融合、缩短脊柱融合的时间及改善融合植骨块的生物力学特征;对软骨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损伤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正确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可以更有效的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及其受体在生殖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来对绵羊多产FecB基因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对动物卵泡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阐述不同种类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对卯泡发育的影响,进而探索有效的调控动物生殖的手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8-01/2005-06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BMP”和“BMPR”,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6-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BMP,BMPR”,骨形态发生蛋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方面的有关文献共200篇,中文140篇,英文60篇.资料提炼:按照骨形态发生蛋白特点及其受体对卵泡发育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进行筛选,30篇文献纳入标准.资料综合:30篇文献中有18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功能以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的文献,12篇关于不同骨形态发生蛋白对于生殖细胞分泌及受体突变对于排卵数影响的文献.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在动物生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实验证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信号转导过程的改变对于阐明绵羊多胎机制具有一定突破.对于卵泡发育调控和排卵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为绵羊或其他物种的多胎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骨缺损中的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01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缺损方面的文献,检索词"BMP,tissue engineering,gene therapy,bone defect",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取包括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治疗骨缺损的文献,阅读全部文章的文题和大部分文章的摘要。纳入标准:文章所述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基因治疗骨缺损。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99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基因治疗骨缺损的文献,最终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骨组织工程是组织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利用组织工程学进行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或重建,包括种子细胞、特定的细胞因子和载体。骨形态发生蛋白是一种疏水性酸性蛋白质,在临床实践中,已证实其能促进骨愈合,被认为是目前最强有力的一种骨诱导因子。基因治疗在许多方面都代表了一种增进骨再生方法的理念。其允许特异的基因产物转移至精确的解剖学部位。运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于骨组织工程领域以治疗骨缺损是目前新的热点。骨组织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和功能由于他们显著的生物学作用而被长时间的研究。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基因疗法可以成功诱导骨和软骨的发生,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来对绵羊多产FecB基因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对动物卵泡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阐述不同种类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对卯泡发育的影响,进而探索有效的调控动物生殖的手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8-01/2005-06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BMP"和"BMPR",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6-01/2005-10期间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BMP,BMPR",骨形态发生蛋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方面的有关文献共200篇,中文140篇,英文60篇.资料提炼按照骨形态发生蛋白特点及其受体对卵泡发育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进行筛选,30篇文献纳入标准.资料综合30篇文献中有18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受体功能以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的文献,12篇关于不同骨形态发生蛋白对于生殖细胞分泌及受体突变对于排卵数影响的文献.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在动物生殖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的实验证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信号转导过程的改变对于阐明绵羊多胎机制具有一定突破.对于卵泡发育调控和排卵机制的研究有利于为绵羊或其他物种的多胎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从事骨形态发生蛋白各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主要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4—12CNKI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材料”,限定的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1990—01/2004—12Medline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研究有关的文献查找全文一排除重复性的研究文章。 资料提炼:共收集63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相关的文献,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22篇与本文综述内容有关,排除41篇。 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细胞学机制可分为4个时期:趋化期、分化期、骨质形成期、骨质再建期。②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所构成的释放系统: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载体材料的复合使用,既能保留载体材料原有的骨传导作用又加入了诱导骨生成的因子,还能通过建立一个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缓慢释放系统,使其能在植入部位缓慢释放而持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骨诱导能力。③目前值得研究的一些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分类:包括胶原材料、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脱钙骨基质、合成聚合物材料、基因载体。④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的实验: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可以促进骨缺损或骨不连的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亦能刺激脊柱融合、缩短脊柱融合的时间及改善融合植骨块的生物力学特征:对软骨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损伤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结论:正确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可以更有效的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2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回顾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并对其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EntrezPubmed和CNKI1965-01/2004-12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1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12),损伤(repairing)。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生物学效应。②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与其家族成员比较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42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28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生物学作用: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②与其家族其他成员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1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虽然骨形态发生蛋白13具有近似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作用,能促进成腱细胞的增殖和Ⅰ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但对Ⅲ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作用不显著。结论:成功克隆骨形态发生蛋白12基因,将其用于腱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的机制尚未阐明,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研究的文献,阐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前景及尚待解决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7-01/2005-12期间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临床试验研究有关的文章,检索词“BMP,fracture,bo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2000-01/2005-12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近年发表的针对性强的文献,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排除较陈旧的和重复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收集到54篇相关文章,其中35篇属于重复性研究文献,对其余19篇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促成骨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强大的促成骨活性,能够诱导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分化为骨、软骨组织。②骨形态发生蛋白用于治疗新鲜骨折、骨不连、股骨头坏死及脊柱融合的临床试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04年认可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可吸收胶原海绵复合物用于临床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2001年正式批准骨形态发生蛋白7植入物(3.5mg骨形态发生蛋白7与1g胶原载体复合)上市用于治疗长骨骨不连,2002年批准美敦力公司的INFUSE/LT-CAGE腰椎融合装置用于前路腰椎融合。③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材料及基因治疗:目前骨形态发生蛋白仍没有最理想的载体,需要根据临床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载体材料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以不断改进;基因治疗与直接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同样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且前者具有后者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一些国家已进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阶段,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载体尚需不断改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基因治疗方法在动物实验阶段已初显成效,用于临床还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