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软组织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0.5%[1-3].5%~10%的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病变,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胃肠道、头颈部、女性生殖器区域等[3].乳腺GCT较少见,通常是良性肿瘤,但约2%的患者伴有肿瘤浸润和转移等恶性特征[4],在临床和影像学上与乳腺癌或纤维腺瘤难以鉴别.本文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1例乳腺GC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乳腺GC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医用即溶止血纱布联合纤丝速即纱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量及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适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术中于手术创面联合应用两种止血材料(医用即溶止血纱布联合纤丝速即纱);对照组除术中未使用医用止血材料外,其余处理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5天总引流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影响积液产生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总引流量为(289.23±5.36)ml,对照组为(492.15±8.5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3,P<0.05)。研究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为(6.24±1.23)d,对照组为(10.12±2.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3,P<0.05)。结论应用医用即溶止血纱布联合纤丝速即纱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除有止血功能外,可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拟通过男性乳腺癌(MBC)病例报道,为中国MBC的精准诊疗提供了依据。方法回顾了2015年至2019年北京市两家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50例MBC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进一步对于其中25例MBC患者进行了乳腺癌易感基因1号和2号(BRCA1/2)等基因的二代测序。结果入组MBC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8±11.5)岁,超重和肥胖患者占60.00%,绝大部分MBC患者为雄激素受体阳性(95.24%)和雌激素受体阳性(89.36%),而三阴性乳腺癌比例(10.64%)较国外更高。在治疗方面,保乳术(6.12%)和前哨淋巴结活检(26.53%)比例相对较低,内分泌治疗(84.00%)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占重要地位,但术后辅助放疗(20.00%)和化疗(52.00%)相对不足。此外,在接受基因检测患者中有2例(8.00%)患者存在BRCA1/2致病性突变。结论MB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治疗方面,手术方式可以进一步做“减法”,而术后辅助放疗和化疗则应作“加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肤僵硬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1例皮肤僵硬综合征患者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结果 21例中男7例,女14例,平均发病年龄(5.2±4.2)岁.发病部位包括臀股部、腰部、肩背部,表现为皮肤硬化、局部多毛、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胶原纤维增多增粗,无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皮肤僵硬综合征多发生于出生时或者儿童早期,以皮肤硬化、毛发增多、关节活动受限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多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微血管异常、免疫异常激活,并最终导致皮肤及内脏器官的过量纤维化.系统性硬皮病有着不同的、相互重叠且分界并不清楚的许多亚型,临床上,根据皮肤的受累程度,系统性硬皮病可以分为两个主要亚型:局限性系统性硬皮病以及弥漫的系统性硬皮病.两种亚型都可以累及肺、心脏、肾脏、食管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等内脏器官.其发病机制及遗传背景尚未清楚,国外已经针对系统性硬皮病进行了多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发现多个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基因及非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基因.未来除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外,针对序列拷贝数量的变异以及表观遗传的变异也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alli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行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栓塞(DEB-TACE组,37例)和碘化油栓塞(cTACE组,40例)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ET)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肝功能指标。结果 DEB-TACE组与cTACE组治疗后1个月客观缓解率(ORR)[54.1%(20/37) vs 40.0%(16/40)]、疾病控制率(DCR)[97.3%(36/37) vs 92.5%(37/40)]以及治疗后3个月ORR[41.7%(15/36) vs 32.5%(13/40)]、DCR[83.3%(30/36) vs 77.5%(31/4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DEB-TACE组ORR高于cTACE组[46.9%(15/32) vs 21.6%(8/37),P<0.05],但两组DCR[81.2%(26/32) vs 67.6%(25/37)]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 d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中近期疗效相对优于cTACE,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