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8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转移性癌是晚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产生骨骼疼痛,功能障碍,高血钙等,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帕米膦酸二钠(阿可达)是新一代的抗骨溶解制剂,在骨转移性癌治疗过程中可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华南、西南各省高发。好发年龄为40岁~59岁,男女比例为2.5~4:1。鼻咽腔是被颅底、颈椎、软腭背侧、鼻腔后端围绕的一个深在腔隙。颅底中线及中线旁结构如蝶窦、海绵窦、斜坡、岩尖等刚好在鼻咽顶壁及顶侧壁上方,并有破裂孔、卵圆孔等天然孔道相通。因此,鼻咽癌伴颅底、颅内受侵多见,主要破坏颅底骨质、副鼻窦和颅内其他组织,是肿瘤T分期较晚表现。临床工作中,所见初次就诊鼻咽癌患者很多已出现颅底颅内受侵表现。因此,正确判断鼻咽癌有无颅底骨质破坏及颅内侵犯对临床诊疗极其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初诊鼻咽癌时于治疗前行鼻咽CT及鼻咽MRI检查的43例病例,予以分析比较CT及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颅内侵犯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常规放疗迟发性反应与改进放疗技术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改用面颈联合野后的迟发性反应状况及原因,并提出改进常规放疗技术的一些建议.方法:收集1997年3月至2006年3月初治鼻咽癌206例资料.患者给予60Co或6MV-X线放疗,第一阶段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前切野,第二阶段耳前野+颈前大切线野照射,第三阶段再次缩小耳前野,颈部行深部X线小野照射至根治剂量.受损器官或组织的迟发性反应参照RTOG/EORTC的SOMA分级标准判断.结果:全组206例鼻咽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唾液腺损伤,且不可逆转.颈部软组织的迟发性反应检出率85.9%.后组颅神经损伤44例,占颅神经损伤的84.6%.结论:面颈联合野二野照射方法,其高剂量区分布于两侧的颞底部、颞颔关节、腮腺、颈部Ⅱ区软组织等处;颈前大切线野,其上界与耳前野的后下角相重叠,使该区照射剂量过高.两者是造成鼻咽癌常规放疗迟发性反应发生率仍较高的基本原因.鼻前面颈联合野三野照射方法可明显改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中期鼻咽癌长期生存者正常组织晚期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常规放疗条件下减少晚期损伤的方法.方法:收集在门诊复查的2000-03-06-2002-12-20本院收治的Ⅰ~Ⅱ期初治鼻咽癌患者183例,为非连续病例.全组病例均用6 MV X射线行外照射.鼻咽部设野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103例,耳前野照射80例,颈部采用切线野照射.鼻咽部照射剂量≤70 Gy 150例,>70 Gy 33例,中位剂量70 Gy(64~82 Gy).颈部照射剂量≤50 Gy 45例,>50 Gy 138例,中位剂量68 Gy(49~85 Gy).结果:当鼻咽部照射剂量≤70 Gy或>70 Gy时,晚期损伤分别为口干91.3%(137/150)、100.0%(33/33),张口困难48.0%(72/150)、81.8%(27/33),放射性颞叶损伤14.7%(22/150)、36.4%(12/33),后组颅神经损伤17.3%(26/150)、42.4%(14/33).当颈部剂量≤50 Gy或>50 Gy时,晚期损伤分别为:颈纤维化22.2%(10/45)、63.8%(88/138),后组颅神经损伤11.1%(5/45)、25.4%(35/138).照射剂量与晚期损伤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二野照射方法剂量分布不合理,是造成早中期鼻咽癌正常组织迟发反应的主要原因.采用后装腔内放疗、鼻前野或鼻前面颈联合野等的方法有望减少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40例鼻咽癌高剂量放疗后咽旁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继发咽旁感染的临床诊断与影像学特点。方法1997年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鼻咽癌放疗后咽旁感染40例患者,多以颞侧头痛(62.5%)和咽部疼痛(22.5%)为首发症状。鼻咽纤维镜检查其中35例鼻咽黏膜呈不同程度感染、溃疡或坏死样改变(87.5%),5例见结节状肿物。CT与MRI误诊为鼻咽部复发或疑诊复发共14例(35.0%)。全部病例给予抗炎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抗炎治疗后疼痛症状消失。影像学复查1例鼻咽及咽旁肿物完全消退,30例黏膜感染、溃疡及咽旁软组织增厚范围稍有缩小或变化不大。随访10~150个月,36例无瘤存活至今,4例死于肺炎呼吸衰竭。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咽旁感染,其临床和影像学均易与鼻咽肿瘤复发相混淆。其特点为慢性发病、曾有高剂量放疗史、颞侧或咽部疼痛、鼻咽黏膜感染、溃疡或坏死等。CT与MRI见咽旁可疑肿块影。抗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副反应的处理:[方法]对34例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脑髓母细胞瘤15例,室管膜母细胞瘤6例,松果体母细胞瘤8例,脑淋巴瘤5例,用6MV直线加速器行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全中枢剂量给予30Gy—36Gy后缩野,对肿瘤原发灶追加剂量至50Gy—55Gy。[结果]除2例在治疗中死亡之外均能完成放疗,治疗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髓抑制。[结论]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可减少肿瘤复发,但放疗致骨髓抑制明显,须加强对症支持治疗,防止白细胞下降,避免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原发及转移性肺癌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泰素对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60例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患者,男性4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3岁,原发性支气管肺癌52例,其中鳞癌30例,腺癌22例,Ⅱb期术后辅助化疗4例,Ⅲa期12例,Ⅲb期16例,Ⅳ期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肺转移8例。60例患者应用泰素均为联合化疗,A:泰素135 mg/m2,第1天,卡铂5AUC,第2天。B:泰素135 mg/m2, 第1天,吡喃阿霉素50 mg/m2,第2天。结果 60例患者中,CR 5例,PR 21例,MR 25例,NC 9例,总有效率43.33 %(26/60)。目前仍在随访中,随访最长的32个月,12例生存,失访2例。所有病例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泰素联合化疗血液学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下降最为突出,发生率52 %,主要表现为Ⅰ,Ⅱ度,严重的Ⅳ度骨髓抑制,使用集落刺激因子可得到恢复。非血液学毒副反应为脱发和神经系统毒副作用、表现为关节和肌肉疼痛四肢末梢麻木感。其中12例除脱发外无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泰素是治疗各期和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转移性肺癌的有效药物,可作为术前、术后及不能手术患者的一线、二线化疗药物,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4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最佳治疗方式。方法:肺癌引致上腔静脉综合征40例中,放疗15例,化疗15例,综合治疗7例,未治疗3例。结果:2周内开始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及症状缓解平均时间,综合治疗组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结论:综合治疗能获得较长时间缓解。  相似文献   
9.
张洋  张宁  谭以昶  梁少波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15-116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定量分析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随诊中筛查转移、复发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所有入选患者血浆中的EBV-DNA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影像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60例患者中86例血浆EBV-DNA检测阳性,274例阴性。在86例检出阳性者中,32例证实为临床复发,16例证实为远处转移,6例证实既有复发,又有远处转移,故其预测肿瘤进展阳性预测值为62.8%(54/86);在278例临床缓解患者中,共有246例血浆EBV-DNA检测阴性,故其诊断特异性为88.5%(246/278)。结论血浆EBV-DNA的实时定量PCR分析对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的筛查有实用价值,是监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转移、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骨转移性癌是晚期恶性肿瘤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产生骨骼疼痛,功能障碍,高血钙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帕米膦酸二钠(阿可达)是新一代的抗骨溶解制剂,在骨转移性癌治疗过程中可缓解疼痛、提高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