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表达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是否存在于烫伤创面以及深Ⅱ度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75℃的水接触仓鼠背部皮肤12s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病理组织学证实)。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1,3,7,14d取烫伤组织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及放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活性均有所增高,在烫伤后第3天最高。表明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有所表达,并可能参与了烧伤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唑来膦酸为主治疗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晚期有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40例,其中单纯使用唑来膦酸治疗20例(单纯组),联合放化治疗20例(联合放化组)。用唑来膦酸4mg溶于生理盐100mL中,静脉滴注15min以上,每4周1次,共2~4个周期,同时对有化疗及放疗指征者用唑来膦酸治疗第3d后开始化、放疗,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及无效(NR)来评估疗效。结果全组40例,CR9例,PR21例,MR7例,NR3例,总有效率为75%,其中单纯使用唑来膦酸20例,CR4例,PR10例,有效率为70%,唑来膦酸联合使用化、放疗20例,CR5例,PR11例,有效率为80%。全组病例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20例),8例出现肌肉酸痛和骨痛加重现象。结论第3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对晚期骨转移痛所致骨痛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合并使用化、放疗的病例中,止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表达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糜蛋白酶是否存在于烫伤创面以及深Ⅱ度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 方法:应用75 ℃的水接触仓鼠背部皮肤12 s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病理组织学证实)。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1,3,7,14 d取烫伤组织进行试验。 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RT-PCR及放射免疫 检测结果显示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活性均有所增高,在烫伤后第3天最高。表明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烧伤创面有所表达,并可能参与了烧伤损伤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我院85例保乳手术与138例改良根治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回访调查。结果: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三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乳手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改良根治术相近,是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研究较多,但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周边区分布情况尚未见报道。 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Ⅰ型胶原在人皮肤增生性瘢痕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表达与分布。 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头颈外科1999/2002住院及门诊各类瘢痕手术患者30例,其中增生性瘢痕20例;非增生性瘢痕10例。取材瘢痕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皮肤组织,每例6块共180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对其阳性反应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且免疫阳性反应强。增生性瘢痕周边区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含量100%,明显高于中心区20%(P < 0.05);而Ⅰ型胶原中心区与周边区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非增生性瘢痕周边区、中心区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正常皮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含量极少。结果提示,增生性瘢痕周边区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高于中心区,增生性瘢痕周边区的防治可能是临床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在腮腺良性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进行的价值。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院行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2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行不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2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研究,对患者局部感觉损伤情况进行0.5~3.5年随访。结果保留耳大神经后支的20例患者术后无耳部局部麻木感或较轻,且感觉损伤多在0.5~6个月内恢复,而未保留耳大神经后支20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较重的耳部局部麻木感,术后患者12个月内局部麻木感的范围虽有缩小,但均未完全恢复。结论良性腮腺肿瘤手术中常规保留耳大神经后支对患者术后耳朵感觉功能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应用卡铂、诺维苯联合治疗上颚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40例上颚癌患者,单用组(20例)用诺维苯(NVB)治疗,联合组(20例)予卡铂(CBP)+诺维苯(NVB)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联合组疗效满意率为95%,单用组疗效满意率为90%,联合组较单用组疗效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VB、CBP联合方案治疗疗效满意度较高,毒副反应少见,并无伴随药物的联合使用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疾病,高共显的易感基因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疆地区维、汉民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ARD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维、汉民族妇女散发性乳腺癌各30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及癌组织与血液标本.应用启动子和外显子测序的方法检测占BARD1基因突变,并在血液样本中测序来验证上述结果.结果:(L)维族和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在生育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维族有很大比例为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2)维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ARD1基因突变率为33.3%,而汉族为1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1,P=0.07).新发现的14个低频SNP全部位于非编码区.(3)血液验证除一个位点rs28997575外,其余43个全部一致,提示突变为生殖细胞突变.结论:维、汉民族的乳腺癌类型有差异,治疗也应区别对待.BARD1基因突变在维族乳腺癌患者中作用可能大于汉族患者,机制可能是增加了乳腺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因素分析(附160例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因素。结果:根据Kpalan-Meier累积生存率算法,160例患者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和8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癌灶数目(单或多)均明显影响预后,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合理的应用预后评估系统,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乳糜漏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术中并发乳糜漏4例行术中结扎、缝扎、局部肩胛舌骨肌填塞治疗;术后并发乳糜漏14例中6例行保守治疗,8例行再次手术(打开手术切口,找到漏口,结扎、缝扎或局部肩胛舌骨肌填塞)。结果:乳糜漏的发生率为3.47%;术中并发乳糜漏4例经手术治疗未出现乳糜漏;术后并发乳糜漏14例中6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8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甲状腺癌颈廓清术并发的乳糜漏应及早诊断,术中应加强预防.出现乳糜漏后应及时采取适当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