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苦参碱(Mat)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处理。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来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at溶液对ACC-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经Mat处理后,ACC-M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结论Mat对ACC-M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其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改良和传统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口腔鳞癌(OSC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选取80例确诊为口腔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改良的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肩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等指标,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肩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有所缓解,肩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内的生存率和复发率,试验组患者生存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比较术后并发症的结果发现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较传统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提升患者肩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增加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治疗口腔鳞癌提供了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孔法全胸腔镜(VAT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开展两孔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例。腋中线第7或第8肋1.5-2 cm切口为观察孔兼副操作孔,腋前线至锁骨中线第3-5肋3-5 cm切口为主操作孔,均加行纵隔淋巴结清扫。其中右肺上叶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结果无中转开胸,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死亡。12例手术时间80-270 min,平均122 min。术中出血50-250 ml,平均160 ml,每例清除淋巴结7-13枚,平均9.2枚。术后住院时间7-10天,平均8.3天。术后病理:腺癌7例,鳞癌3例,腺鳞癌1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例。TNM分期:Ia期3例,Ib期5例,IIa期3例,IIb期1例。结论两孔法全胸腔镜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方政 《上海医药》2014,(19):35-37
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6例,根据监护人或患者意愿分为腔镜组26例和传统组30例,腔镜组施行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传统组采用常规直视下开胸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腔镜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胸组(P〈0.05),而两组其它各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心功能均I级。结论:全胸腔镜下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减少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并具有显著美容效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淋巴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虫媒传染病,流行于81个国家和地区[1-2]。全球超过7600万人隐性感染,并伴有内部淋巴系统和肾脏系统的隐性损伤;约4400万人反复感染,并伴有肾功能异常[3-4]。虽然淋巴丝虫病的防治在全球范围内已取得巨大成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传播媒介广泛存在,人口流动加快、大量外来流动人口的涌入,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务工者中有较多微丝蚴阳性者,外源输入的可能性及丝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始终存在。在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中等密度和较高密度微丝蚴血症者仍可传播丝虫病[5-6]。马来丝虫(Bm)生活史复杂,筛选有效的保护性抗原并有机结合以获得最佳保护效应是抗丝虫疫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7-8]。肌球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功能蛋白,是一种早期免疫显性分子,具有较显著的免疫原性,在丝虫整个生活史中起重要作用[9]。本研究以我国流行的周期型 Bm 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周期型 Bm 肌球蛋白的 T 淋巴细胞表位和 B 淋巴细胞表位,构建周期型 Bm M29表位基因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的免疫学实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和表达周期型马来丝虫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mGAPDH)的编码基因.方法 依据公布的BmGAP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 编码基因.PCR产物经TA克隆后,克隆至载体pGEM-T Easy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GAPDH,转染COS-7细胞后进行RT-PCR验证.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对获得重组蛋白(rBmGAPDH)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转染的COS-7细胞高水平表达BmGAPDH的mRNA,根据克隆的目的 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结果 一致.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rBmGAPDH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43 000.结论 成功进行了BmGAPDH编码基因的克降和真核表达.Cloning,weukaryotic exprem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glycerai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from periodic Brugia malayi XIE Dong-fimg,FANG Zheng,HUANG Wei-qun,SHEN Qin,TONG Hai-yan,XUBang-sheng.  相似文献   
7.
【提要】 提取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跟据已知的马来丝虫副肌球蛋白(BmPmy)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并引入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应用RT?鄄PCR技术,扩增BmPmy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GEM?鄄T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mPmy,并转染COS-7细胞后进行RT-PCR分析。转染的COS-7细胞高水平表达周期型马来丝虫副肌球蛋白mRNA,结果与预期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隆周期型马来丝虫肌球蛋白(BmMyosin)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及编码产物的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 依据公布的BmMyos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周期型马来丝虫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 编码基因.扩增产物经初步鉴定后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E. coli)DH5α,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pGEM-BmMyosin,经测序验证,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5种参数和方法 对其编码产物进行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 RT-PCR扩增出一条约1 292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双酶切的PCR结果 与预期相符,DNA序列分析与GeneBank已知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45%.经表位预测分析,BmMyosin的B细胞表位可能在287~300位、339~350位和416~422位氨基酸区域.结论 成功构建了周期型马来丝虫肌球蛋白重组质粒pGEM-T克隆载体,对其编码产物进行B细胞表位预测.为蛋白质特性分析及免疫学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已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论述了南通大学在信息化环境下,在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苦参有效成分苦参碱对涎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CC-M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体外培养的ACC-M细胞进行干预,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25、0.50、0.75、1.00 mg·mL-1)苦参碱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周期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苦参碱作用48 h后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改变;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hTER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苦参碱作用后明显抑制ACC-M细胞的增殖,使ACC-M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并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苦参碱作用后hTERT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结论苦参碱对ACC-M细胞有明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同时显著下调hTERT基因表达。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可能与苦参碱下调hTERT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