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自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4例原发性气管肿瘤,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12~55岁,平均年龄41岁.刺激性咳嗽4例,痰中带血1例, 活动后气促1例,声音嘶哑1例,咳出肉样组织物1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平均5个月.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引流、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则,但对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重症吻合口瘘患者,尤其是吻合口气管、支气管瘘患者和食管纵隔瘘患者,由于患者病情重,不能接受x线造影或传统的外科引流和空肠造瘘手术,故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从2001年2月至2010年1月,我院胸外科共行食管癌手术521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53例,其中应用胃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对26例危重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行诊断、内引流、空肠营养管放置和支架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以探讨内镜在治疗危重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initiated research,IIR)日益增多,但目前国内对IIR的认知和管理均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流程指导。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既往文献报道和目前政策规定,以前瞻性IIR为例,将IIR的实施流程总结为14个步骤:研究立项、伦理审查、研究注册、研究备案、病例报告表设计、数据库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制作、研究者培训、知情同意、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核查、数据锁定和数据归档。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胸胃漏的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胃漏是食管癌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均少见,我院从1998年1月~2007年11月共行食管癌手术3826例,共发生食管癌术后胸胃漏21例(0·005%),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探讨食管癌术后胸胃漏的临床防治。1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48~69岁;经左胸行食管癌手术9例,经  相似文献   
5.
肖文光  任光国  庄翔 《四川医学》2000,21(12):1078-1079
食管贲门癌术后 ,心律失常是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严重的心律失常明显影响循环功能 ,甚至心脏骤停。而某些严重并发症 ,常以持久不易纠正的心律失常为早期表现 [1] 。因此正确识别围术期心律失常原因 ,正确处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 1998年 8~ 11月间 6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 ,男 4 9例 ,女 11例 ,年龄34~ 73岁。术前心电图异常 13例 ,其中左室高电压 2例 ,左前分支阻滞 4例 ,右束支阻滞 2例 ,混合型 1例 ,窦性心动过缓 4例。肺功能正常 4 7例 ,轻度损害 13例。术前放疗者 4例。对术前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0例疑似良、恶性胸膜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选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CT检查诊断)和观察组(磁共振成像);分析其鉴别诊断的价值和作用。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0.0%,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75.0%,观察组显著较高且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控制着细胞信号转导、跨膜转运、DNA合成及转录调控等生命过程,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运用GST蛋白沉降技术与免疫共沉淀等已证明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与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 kinase,ILK)在体内外直接结合。该研究旨在探讨RI与ILK相互作用对ILK/AKT/mTOR通路与膀胱癌体内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RI与ILK在膀胱癌EJ细胞中的共定位。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验证RI与ILK的相互作用。构建过表达RI或ILK的EJ细胞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RI、ILK及IL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构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RI或ILK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荧光分析瘤组织中RI、ILK及IL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EJ细胞中RI与ILK存在共定位的现象且RI与ILK存在相互作用。过表达RI抑制EJ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5),阻碍膀胱癌移植瘤的生长(P<0.05),并抑制体内外ILK/AKT/mTOR通路的活化(P<0.05)。而过表达ILK促进细胞增殖与移植瘤的生长(P<0.05),促进体内外IL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P<0.05)。结论:RI通过与ILK相互作用阻碍ILK/AKT/mTOR通路激活并抑制膀胱癌体内外的增殖生长。  相似文献   
8.
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颈段、胸上段食管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2例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癌根治术122例,姑息切除术15例,总手术切除率为96.5%,探查术5例。主要重建手术术式包括:单纯剥脱胃代食管术、结肠代食管术、空肠代食管术、胸大肌皮瓣重建术;右胸-上腹-颈三切口胃代食管术、全喉切除+胃代食管术、管胃代食管术,左胸-颈两切口、胃代食管术。结果住院死亡5例,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结肠坏死致严重感染,1例姑息切除后胃气管漏致肺部感染,1例胃大量反流误吸。9例患者食管上切端发现癌残留。8例颈段食管癌和21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包括空肠坏死、结肠坏死、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吞咽功能障碍、食管反流。随访117例,随访率85.4%(117/137),随访时间1~5年;失访20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8%和31%。Ⅰ、Ⅱ、Ⅲ、Ⅳ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61.2%,25.0%和5.0%。结论颈段和肿瘤上极距胸廓入口下方≤3cm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功能保留和恢复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肺癌根治术后乳糜胸八例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自1998年3月~2005年3月,行肺癌根治术3000例,术后发生乳糜胸8例(0.27%),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92年10月至1994年9月用横结肠重建食管保留贲门外科治疗食管癌26例。其中,颈段5例,胸上段5例,胸中段16例。行咽吻合2例,颈部吻合8例,胸顶吻合16例。手术后无反流24例,轻度反流2例。并发症为30.7%。吻合口瘘4例,胃梗阻1例,颈部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死亡2例,占7.7%,其中一例为结肠贲门吻合口瘘,另一例为肺部全身感染死亡。尽管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高.但此术式中结肠能代替全段食管,手术后无胸胃综合征,并具有保留胃解剖功能等优点。因此,此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