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肿瘤学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河南省林州市人口宫颈癌流行情况及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林州市居民全死因和河南省1/10人口登记报告资料,以宫颈癌病死率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结果:近20多年来,林州市居民宫颈癌由女性死亡的第六位下降至第八位,下降趋势明显。居民宫颈癌死亡率从70年代初期的7.69/10万下降到90年代末期的1.39/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的比例也由80年代的2.68%下降到90年代的1.63%,宫颈癌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林州宫颈癌的死亡率低于河南省农村与城市死亡率相近,并且林州市近20年宫颈癌一直呈下降趋势,有别于河南省90年代后宫颈癌死亡率有增高势头。结论:林州市居民宫颈癌是女性死亡的主要疾病,从70年代至今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胰腺癌发病趋势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中国肿瘤登记地区1998-2007年胰腺癌发病登记数据分析胰腺癌发病趋势,并预测2008--2015年中国胰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计算各年份胰腺癌的粗发病率,直接法计算中国人口标准化率,采用JoinPoint软件对中国肿瘤登记地区1998-2007年胰腺癌发病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年度平均变化率。应用贝叶斯年龄一时期一队列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估计年龄、时期、队列参数效应并预测2008-2015年全国胰腺癌发病情况。结果1998-2007年城市男性粗发病率每年以1.86%的比例上升,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上升趋势不明显;女性粗发病率每年上升2.1%,中国人口标准化率上升趋势不明显。农村男性粗发病率每年上升7.54%,中国人口标准化率每年上升4.82%;女性分别上升7.83%和5.48%。预测模型显示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均在胰腺癌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估计2015年新发胰腺癌103 428例,其中男性60 500例,女性42 928例,较2008年增加15 277例。结论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城市地区上升速度略缓,到2015年总体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短期内胰腺癌仍然是主要癌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53抑制剂pifithrin-α对肝原代细胞增殖及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肝原代细胞分别经0、10、20和30μmol/L的pifithrin-α处理1h后,再用10nmol/LEGF诱导30、36和48h,用放射性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另取肝原代细胞,分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EGF组用10nmol/L的EGF诱导,EGF+pifithrin-α组用30μmol/Lpifithrin-α和10nmol/LEGF诱导,EGF诱导24、30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中P53、P21、CyclinD、CyclinE、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ifithrin-α作用后,EGF诱导的细胞增殖水平均降低,且pifithrin-α浓度越大,增殖水平越低(F剂量=54.690,F时间=214.370,F交互=50.450,P<0.001)。与对照组比较,EGF组细胞P53、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但P21、CyclinD及pErk表达水平升高(P<0.05),EGF+pifithrin-α组细胞P21、CyclinD及pErk蛋白表达水平较EGF组降低(P<0.05)。结论:P53蛋白可能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上调Cy-clinD表达,从而发挥促进肝原代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描述2013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情况。  方法  按照肿瘤登记质量评价标准,对2016年河南省各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3年肿瘤发病、死亡和人口资料进行审核,整理汇总符合质量标准的登记处数据,分别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按照2000年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及世界标准人口(Segi's)年龄构成分别计算标化率。  结果  2013年河南省有19个数据质量符合审核标准的肿瘤登记处,覆盖人口16225815,约占河南省2013年年末总人口的15.31%,其中男性8370772(51.59%),女性7855043(48.41%);城市2819817(17.38%),农村13405998(82.62%)。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0.34/10万(男性264.35/10万,女性235.42/10万),中标率208.66/10万,世标率207.25/10万,累积率(0~74岁)为24.31%;死亡率为161.05/10万(男性185.50/10万,女性134.98/10万),中标率131.18/10万,世标率131.52/10万,累积率(0~74岁)为15.05%。肿瘤发病和死亡随年龄增加,分别在80岁年龄组和>8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峰。肺癌是人群发病和死亡第1位的恶性肿瘤。癌症发病率位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等,癌症死亡率位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肛门癌。  结论  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特点。肺癌、消化系统癌症及女性乳腺癌为河南省重点防治癌种。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肥胖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评估BMI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系统性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BMI与食管癌发病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并辅以文献追溯等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和Google Scholar,时间范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9月,共检索到60篇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肥胖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合并OR值(95%CI),运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GLST)估计BMI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篇,纳入食管癌病例7 215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肥胖与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呈负相关(OR=0.56,95%CI:0.35~0.90),并且这种负相关不受研究类型、地区、BMI获取方式和病例来源的影响。BMI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BMI每增加5 kg/m2食管癌发病风险降低(OR=0.57,95%CI:0.54~0.60)。结论 本次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是中国人群食管癌发病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曙正  曹小琴  于亮 《中国肿瘤》2018,27(3):181-185
摘 要:[目的] 分析2003~2012年林州市不同部位胃癌发病及生存状况,了解当地胃癌发病趋势和疾病负担。[方法]从林州市肿瘤登记处抽取2003~2012年全部胃癌发病个案记录和人口数据,计算不同性别、部位的胃癌发病率。按世界标准人口(Segi’s)年龄构成计算世界人口结构标化发病率(世标率)。采用Joinpoint模型对2003~2012年胃癌的世标率进行回归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生存率。[结果] 2003~2012年间,林州市胃癌新发病例7591例,发病率为73.87/10万,其中贲门癌新发病例4948例,占65.18%。2003年林州市胃癌世标率为78.67/10万,2012年世标率为69.83/10万,世标率下降了11.23%。Joinpoint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发病率在2003~2012年间每年下降1.2%(95%CI:0.4~2.1),女性胃癌发病率在2003~2012年间每年下降2.8%(95%CI:0.4~5.1),不明部位胃癌发病率在2005~2012年间每年下降12.6%(95%CI:5.1~19.4)。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29.3%(95%CI:28.2~30.3),胃癌5年患病率为196.89/10万。[结论] 林州市胃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生存率较以往有所提高,胃癌疾病负担依然较重。胃癌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贲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1987—2006年河南省居民心脏病死亡分布特点,探讨心脏病防治策略。方法 对河南省各登记报告点全死因资料进行ICD-9分类,按年龄、性别、城乡、心脏病类型进行统计。用SAS9.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981—2006年间该省居民心脏病死亡147070人,年均死亡专率74.47/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10/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14%,居全死因第3位。心脏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无论居民性别、城乡,死亡率均以急性心肌梗死为最高。结论 河南省居民心脏病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林州市2004~2005年全死因死亡率,评价全死因登记处收集死亡资料的完整性. [方法]收集林州市死因登记处、民政和公安3部门2004~2005年的全死园死亡登记资料.不同来源数据间的匹配使用姓名、年龄、性别、死亡时闻、死亡原因和居住地址等变量.使用对数线性泊松模型估计3样本中都没有出现的死亡人数. [结果]2004~2005年期间3来源资料中共报告全死因死亡人数为13007人,死亡率为6.42‰.其中,登记处报告的全死因死亡人数为12261人,死亡率为6.06‰.用捕获-再捕获方法估计的全死因死亡人数为13402人,死亡率为6.62‰.登记处的漏报率为8.5%,合并样本的漏报率为2,3%. [结论]仅仅使用登记处或合并样本资料会低估全死因死亡率,而利用公安、村访谈、登记处等部门现有的资料,使用捕获-再捕获方法可以校正低估的全死因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时期和(或)出生队列效应对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回归及联结点模型对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死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运用对数线性模型中的负二项回归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估计各项参数.结果: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粗死亡率为5.33/10万.1985年至1999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28/10万,2000年至2004年下降为4.41/10万.标化死亡率(Y)与年份(X)的线性模型为Y=-0.048X 200(t=2.15,P=0.045),提示宫颈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联结点模型显示1998年为联结点,1998年以前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非线性时期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线性队列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1985年至1998年呈下降趋势,1998年至2004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