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痹性斜视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干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补术与联合运动手法治疗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肩袖损伤合并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肩袖修补术配合运动手法组(试验组) 32例,单纯肩袖修补组(对照组) 31例,试验组给予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补术配合运动手法;对照组仅给予关节镜下单纯肩袖修补术,两组术后均早期康复运动锻炼;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及Constant-Murley评分对关节功能及肩袖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术后6个月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VAS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4.15±0.27)分、术后3个月(3.02±0.45)分、术后6个月(2.54±0.16)分,均低于术前(8.03±2.17)分(P0.05);对照组术后6周(5.34±0.65)分、术后3个月(4.25±0.31)分、术后6个月(2.87±0.13)分,均低于术前(8.12±2.23)分(P0.05)。ASES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69.71±16.04)分、术后3个月(82.53±19.62)分、术后6个月(88.46±17.53)分,均高于术前(47.68±12.35)分(P0.05);对照组术后6周(60.28±14.73)分、术后3个月(75.69±16.82)分、术后6个月(80.43±17.16)分,均高于术前(46.19±11.37)分(P0.05)。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8.44±1.26)分、术后3个月(11.38±1.72)分、术后6个月(13.24±2.31)分,均高于术前(6.21±1.09)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7.31±1.21)分、术后3个月(8.54±1.33)分、术后6个月(11.67±1.69)分,均高于术前(6.32±1.16)分(P0.001)。日常活动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6.31±1.23)分、术后3个月(8.73±1.62)分、术后6个月(9.51±1.7)分,均高于术前(3.62±1.15)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5.17±1.25)分、术后3个月(6.82±1.37)分、术后6个月(8.03±1.62)分,均高于术前(3.73±1.16)分(P0.001)。患手最大位置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3.73±1.03)分、术后3个月(5.62±1.24)分、术后6个月(6.95±1.45)分,均高于术前(1.28±0.47)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2.83±0.76)分、术后3个月(4.18±1.04)分、术后6个月(5.28±1.62)分,均高于术前(1.18±0.56)分(P0.001)。力量测试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9.54±2.21)分、术后3个月(17.68±2.79)分、术后6个月(22.67±3.16)分,均高于术前(7.59±1.36)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12.76±2.06)分、术后3个月(16.19±2.34)分、术后6个月(19.20±2.43)分,均高于术前(9.51±1.31)分(P0.001)。肩外展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4.28±1.02)分、术后3个月(5.19±1.44)分、术后6个月(7.28±1.68)分,均高于术前(3.03±0.57)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3.96±0.87)分、术后3个月(5.48±1.02)分、术后6个月(6.19±1.26)分,均高于术前(3.26±0.67)分(P0.001)。肩前屈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4.59±1.22)分、术后3个月(8.69±1.31)分、术后6个月(9.57±1.28)分,均高于术前(3.21±0.38)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3.19±0.28)分、术后3个月(6.54±1.43)分、术后6个月(7.36±1.42)分,均高于术前(3.02±0.87)分(P0.001)。肩外旋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5.87±1.65)分、术后3个月(7.94±1.88)分、术后6个月(9.28±1.73)分,均高于术前(3.29±0.46)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4.69±1.07)分、术后3个月(6.35±1.76)分、术后6个月(8.06±1.55)分,均高于术前(3.32±0.48)分(P0.001)。肩内旋评分:试验组术后6周(6.59±1.35)分、术后3个月(8.46±1.83)分、术后6个月(10.06±2.34)分,均高于术前(4.28±1.17)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6.02±1.16)分、术后3个月(7.43±1.22)分、术后6个月(8.96±1.93)分,均高于术前(4.15±1.07)分(P0.001)。Jobe试验:试验组术后6周(4.85±1.16)分、术后3个月(5.79±1.32)分、术后6个月(6.88±1.44)分,均高于术前(2.16±0.32)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3.95±1.08)分、术后3个月(5.09±1.13)分、术后6个月(6.12±1.26)分,均高于术前(2.08±0.47)分(P0.001)。0°外旋试验:试验组术后6周(4.58±1.04)分、术后3个月(5.21±1.13)分、术后6个月(5.87±1.16)分,均高于术前(3.15±1.02)分(P0.001);对照组术后6周(4.01±0.96)分、术后3个月(4.87±1.01)分、术后6个月(5.06±1.07)分,均高于术前(3.12±0.89)分(P0.001)。Lift-off试验:试验组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肘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 BMP-2)在退变性颈腰椎疾病手术融合中对骨诱导的影响,同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34例退变性颈腰椎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脊柱植骨融合术治疗,根据植骨融合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患者(n=44)应用自体骨,B组患者(n=45)应用同种异体骨,C组患者(n=45)应用rh BMP-2,比较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节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植骨融合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C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椎间隙高度、腰腿部VAS评分、JOA评分均要优于B组[(1. 22±0. 33)分vs.(1. 24±0. 35)分vs.(1. 01±0. 28)分、(1. 57±0. 36)分vs.(1. 59±0. 37)分vs.(2. 59±0. 49)分、(27. 59±3. 65)分vs.(27. 59±3. 59)分vs.(25. 35±3. 6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C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植骨融合率均要高于B组[(86. 4%vs. 82. 2%vs. 42. 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C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97. 7%vs. 93. 3%vs. 64. 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h BMP-2在退变性颈腰椎疾病手术融合中对骨诱导的影响基本与自体骨等同,较同种异体骨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应用rh BMP-2骨诱导效果好、融合快、成功率高,且可以避免有创取材,体现出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背景:目前对骨感染的预防及治疗往往为全身用药,局部清创后静点抗生素预防及治疗骨感染,但局部血药浓度有限,全身不良反应较大,因此局部用药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其研究重点是寻找一种生物相容性较好,又可缓慢释放抗生素的载体。 目的:探讨藻酸钙凝胶复合万古霉素预防骨感染的能力,同时以万古霉素肌肉注射及磷酸三钙复合万古霉素植入造模区进行对照。 方法:以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对象,各组右侧胫骨采用胫骨髓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诱导骨髓炎生成,造模后全身用药组给予肌注万古霉素(0.03 g,2次/d,共4 d),磷酸三钙组放置1 g磷酸三钙与0.1 g万古霉素复合体填充于造模区,骨蜡封闭,缝合,藻酸钙凝胶组局部造模后放置万古霉素藻酸钙凝胶。分别于术后4,8周进行大体观察,放射影像,组织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术后全身用药组以及磷酸三钙组大部分出现局部肿胀,并出现局部窦道、渗出。全身用药组及磷酸三钙组病理切片见大量淋巴细胞以及部分死骨,并可见部分脓腔。藻酸钙凝胶组其组织学和大体观察均无骨髓炎表现。提示复合万古霉素藻酸钙凝胶预防骨感染效果优于局部给予磷酸三钙复合万古霉素以及全身应用万古霉素。 关键词:藻酸钙凝胶;万古霉素;预防;骨感染;缓慢释放;生物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3.01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折不愈合及愈合不良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 ,以期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 .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折不愈合及愈合不良患者26例,股骨骨折15例,尺骨骨折2例,桡骨骨折3例,肱骨骨折3例,胫骨骨折3例.初次手术交锁髓内钉固定14例,钢板固定10例,普通髓内针固定2例.根据X线表现术前明确隐性感染诊断21例,术中发现脓液及炎性肉芽组织通过细蒲培养或病理检查明确诊断5例.细菌培养阳性17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8例,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23例患者均取出原内固定物后行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并行外固定架治疗,控制感染后重新内固定;3例保留原内固定物. 结果 患者经8~48个月(平均23.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22例,部分愈合2例,不愈合2例.3例感染复发,经二次清创愈合1例,2例形成窦道.一期植骨1例6个月感染复发,形成窦道,术后18个月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取出后窦道愈合. 结论 隐性感染与细菌毒性、解剖部位以及手术方式等均有一定关系,X线改变是诊断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重要依据,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致骨折不愈合及愈合不良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及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45例行手术治疗的DLS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2例行腰椎全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内固定组),63例行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非内固定组)。结果平均术后随访5.1年;非内固定组优良率77.78%,内固定组优良率75.6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治疗腰椎稳定的DLSS可获得良好的疗效,采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疗效,保留上下部分椎板的椎板成形神经根管扩大松解术既给予了彻底减压,又维护了脊柱的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联合rhBMP-2椎间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椎间融合治疗。应用Prolo腰椎功能评分、奥斯沃斯特里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估并对比2组患者腰椎功能、腰椎障碍程度、疼痛情况,术后定期复查,对比2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盘高度、滑脱率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Prolo评分均升高,OD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Prolo评分为(7. 72±1. 69)分,ODI评分为(10. 94±3. 27)分、VAS评分为(1. 93±0. 34)分,对照组患者术后Prolo评分为(6. 21±1. 05)分,ODI评分为(15. 27±5. 93)分、VAS评分为(2. 52±0. 9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组患者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滑脱率均明显降低,椎间盘高度明显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盘高度及滑脱率分别为(12. 72±3. 69)°、(7. 94±3. 15) mm、(15. 93±4. 34) mm和(14. 35±3. 19)%,对照组术后滑脱角、椎体滑移度、椎间盘高度及滑脱率分别为(14. 79±4. 05)°、(10. 27±3. 33) mm、(13. 19±3. 85) mm和(22. 53±6.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腰椎植骨融合率分别为83. 33%和96. 67%,均高于对照组的60. 00%和8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联合rhBMP-2椎间融合治疗术可促进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植骨融合,降低椎体滑脱程度、腰椎障碍程度和疼痛程度,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胸交界区脊柱矢状面平衡不仅与全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还与颈椎矢状面平衡相关。目的:探讨无症状成人颈胸交界区脊柱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且无颈椎病相关临床症状者120名,年龄23-79岁,根据年龄分为21-40岁组、41-60岁组、61-80岁组,每组40名,均拍摄颈椎侧位DR影像,测量下面影像学参数:C2-C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头部重心到C7椎体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胸廓入口角、颈倾角、T1倾斜角、颅倾角。结果与结论:①3组间C2-C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头部重心到C7椎体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胸廓入口角、颈倾角、T1倾斜角、颅倾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胸廓入口角、颈倾角、T1倾斜角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②相关性分析显示胸廓入口角、颈倾角、T1倾斜角与年龄呈正相关(r=0.622,r=0.439,r=0.533,P均<0.001);胸廓入口角与T1倾斜角呈正相关(r=0.569,P<0.001);胸廓入口角、T1倾斜角均与C2-C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呈负相关(r=-0.725,r=-0.352,P均<0.001);③结果表明,无症状成人胸廓入口角、颈倾角、颅倾角、T1倾斜角呈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且胸廓入口角、颈倾角、T1倾斜角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