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国内外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可使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得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目前非手术治疗仍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寻找安全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从而提高疗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5-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等数据库1995-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English。检索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6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相关的文献,共2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篇中,2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15篇为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资料综合:引用29篇文献中,共包括3257例患者,分别对应用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这6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予以评价。多数实验报道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且卧硬板床休息时间不少于3周;手法可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及椎旁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及吸收,刺激止痛物质的分泌;初次治疗时牵引力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大,以不超过45kg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体质量;中药内服多从祛风止痛、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辨证施治,西药内服则以解热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为主;局部封闭、神经根阻滞麻醉及硬膜外封闭等可使药液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因素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早期进行功能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结论:目前认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通过卧床休息、牵引、手法、药物等手段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与排泄,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状态等,从而为患者提供自身修复的有利条件,并利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转归特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大将逐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肠麻痹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获取大将逐瘀汤的有效成分及其对应靶点,结合OMIM、Gene Cards数据库得到与肠麻痹相映射的交集靶点,借助Cytoscape程序构建成分靶点调控网络,使用蛋白互作平台String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配合R软件指令对GO富集功能和KEGG通路进一步分析。最后对主要活性成分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29个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71个潜在靶点,GO分析表明大将逐瘀汤主要涉及药物反应、糖皮质激素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表明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160条信号通路,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两者关系紧密。结论:大将逐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早期肠麻痹的机制主要通过β-谷甾醇、豆甾醇、芦荟大黄素等作用于TP53、JUN、CASP3等靶点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恢复胃肠道蠕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早期处理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重度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属高能量损伤 ,其创伤严重 ,伤情复杂 ,是骨创伤治疗中的棘手问题 ,如早期处理不当 ,极易发生皮肤软组织坏死感染、骨及内固定外露等并发症 ,使治疗复杂化。 1993~ 2 0 0 2年曾在我院治疗该类型骨折中发生上述并发症2 3例 ,总结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7例 ,女 6例 ;年龄 2 0~ 5 5岁 ;交通事故伤14例 ,压轧伤 6例 ,其他伤 3例 ;胫腓骨上段骨折 3例 ,中段骨折 6例 ,下段骨折 11例 ,多段骨折 3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 2 1例。开放损伤程度按 Gustilo等 [1 ]的分类 , a11例 , b9例 , c3例。1.2 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89例(451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渗漏组)43例和B组(对照组)246例,根据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 d、术后第3 d及终末随访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渗漏部位的不同,进行上述评分。[结果]本研究中有43例(48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1%。其中椎间隙渗漏17例,椎体周围渗漏14例,椎管内渗漏1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3例,针道通路渗漏8例。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酸胀不适,予中药涂擦及烫熨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第3 d及终末随访两组间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 VAS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VAS评分在不同渗漏部位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时有发生,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充分了解病椎情况,术中严格把握穿刺方法及注入时机,准确掌握骨水泥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尾神经根松弛症(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是一种特殊影像学表现,在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RNRs做了较多的相关研究,但对其发生率、形成机制、临床意义等尚无统一定论。本文从RNRs的内涵、发生率、形成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RNRs与LSS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几个方面对RNRs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常规MRI无明显脊髓受压征象而动态MRI中整个序列脊髓受压呈现波浪样压迹或念珠样改变的8例患者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手术治疗.8例患者仅1例因为病程较长(大于2年)、脊髓损伤症状比较严重,术后半年JOA评分改善率为25%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半年JOA评分改善率都在50%以上.术后1个月检查颈椎前凸角较术前减少4.5°~8.6°,3个月后患者去掉颁围制动,颈椎的前凸角逐渐向正常恢复,术后半年检查颈椎前凸角与术前基本相同.结果提示以颈段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并以颈段动态MRI为依据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效果良好;颈椎生理曲度随访半年,结果与手术前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日益增多,主要表现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外力程度与骨质疏松胸腰椎体骨折在影像MRI STIR上表现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目的:探讨外力作用程度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组中所有病例均行定量CT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骨密度值≤80 mg/cm^3)。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创伤史,分为无明显外力作用组(无明显诱因、无外力作用等)、低能量外力作用组(扭伤、弯腰提重物、扛重物等)、高能量外力作用组(平路摔倒臀部着地、跌倒、撞伤等),统计各组间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椎体例数及所在的部位(胸腰段和非胸腰段)。3组间年龄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椎体数量及所在部位属于计数资料,用Pearson χ~2检验。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3组病例共782例。无明显外力作用组334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14例;低能量外力作用组186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124例,高能量外力作用组262例,其中椎体内黑色线性信号87例;②3组间年龄、性别、骨折部位、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所在椎体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3组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分割P值,降低检验水准(α’=0.05/3=0.017)。低能量外力作用组分别与无明显外力作用组、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无明显外力作用组与高能量外力作用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17);④并且低能量外力作用组中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出现率为66.7%,明显大于其他2组的43.1%和33.2%;⑤提示在创伤史中,相对于无明显外力作用和高能量外力作用,低能量外力作用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更容易导致MRI STIR黑色线性信号的出现,并且多见于胸腰段椎体。  相似文献   
9.
10.
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上所见患者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也占有大多数,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上表现的腰椎管狭窄常常是多节段的,并且常合并有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逃逸现象,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给定位诊断带来困难。在治疗原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