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方药对衰老大鼠骨骼肌腺苷酸含量及ATP合酶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美雄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每天颈背部皮下注射10%的D-半乳糖(100 mg·kg-1)溶液,制作"拟衰老"大鼠模型。模型大鼠经补肾益气方药或美雄酮干预10周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法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ATP、ADP及AMP含量,并计算能荷(EC)值;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骨骼肌ATP合酶β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骨骼肌ATP含量及EC值均显著下降,AMP含量显著升高,ATP合酶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ADP含量显著下降,EC值显著升高,美雄酮组较模型组ATP含量及EC值显著增高,中药组及美雄酮组的ATP合酶β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美雄酮组比较,中药组ADP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益气方药可通过提高大鼠骨骼肌ATP含量及EC值,提高骨骼肌ATP合酶β蛋白的表达量,改善骨骼肌能量代谢,延缓机体及骨骼肌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2.
将中医体质理论和体育教学理论交叉研究,从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推进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传承中医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性,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为中医体质理论融入体育教育领域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40例。保守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保守治疗,手术组患者给予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保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骨折端的对位恢复总有效率为92.5%,保守组患者骨折端的对位恢复总有效率为82.5%,组间差异明显(P0.05)。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确切,保守治疗适用于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适用于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且更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加速患者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上所见患者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也占有大多数,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影像上表现的腰椎管狭窄常常是多节段的,并且常合并有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逃逸现象,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给定位诊断带来困难。在治疗原则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智三针"对高强度训练致大鼠肝脏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8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正常组常规喂养;模型组每天以高强度运动60 min,每周6次,持续8周;治疗组除高强度运动外,每天给予"智三针"治疗1次。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体质量;考马斯亮兰法检测肝脏中蛋白含量,比色法测定肝脏中肝糖原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测定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检查肝脏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一般生存状态有所改善,体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组大鼠蛋白含量、肝糖原水平、肝脏SOD均明显升高(P0.05,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病理和电镜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细胞损伤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论 "智三针"可改善长期高强度训练致大鼠肝脏损伤,对肝脏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肝脏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2004年~200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类毕业生就业于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职业发展"为主线,以"现存优势和不足"为突破,结合高校培养机制,探讨了提高中医学类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可行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知识结构,畅通就业渠道,提高人才吸引力,对促进中医学类毕业生基层职业生涯发展和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data of "the survey of 2004-2009 graduat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tus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orking i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Pudong New District ", which had been conducted a deep discussion with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line and existing merits and problems as breakthrough. Besides, it also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suggestions of TCM graduates' employment promotion in primary health care units which combined with current cultivating mechanism. It concluded that the adjustment of colleges' students' knowledge structure, smoothing the channels of employment and increas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graduates likely seemed to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graduate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TCM evolution of primary health care units of our country.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心排血量的变化,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然后进行气管插管,观察组则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对两组患者诱导期间HRV、HR、CO的变化,科学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结果麻醉诱导后,所有患者MAP、HR、CO水平显著降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min患者与诱导后相比,MAP、HR显著升高,而在插管5-10min后又降到诱导后的水平,而CO则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观察组MAP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心血管功能变化明显,且麻醉诱导前要必须补足血容量,以有效地防止诱导后低血压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抗疲劳复方筛选及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淫羊藿、灵芝和红景天三味中药提取物不同剂量配伍中筛选出抗运动性疲劳效果最佳的复方,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游泳疲劳模型,采用正交实验,观察游泳时间(t)、睾酮(T)、肝糖原(HG)等指标的变化,筛选出抗疲劳复方。结果:以淫羊藿提取物200 mg/kg和灵芝提取物250 mg/kg的比例组成的复方效果最佳。复方组游泳时间(P<0.05)和HG(P<0.01)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结论:抗疲劳复方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HG增高可能为其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本研究从数理统计上证明中医体质测试结果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将中医体质测试纳入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具有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上海中医药大学54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采用相应的仪器进行体质健康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测试.测试结束后,采用SPSS 13.0分析中医体质类型评分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与统一性.结果 痰湿体质人群体重指数偏高,阴虚体质人群身高偏高,这与中医体质理论对相应体质的特征分析相一致.9种体质类型评分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测试项目均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而与身体素质中某些项目具有相关性(P <0.05,P<0.01).平和体质评分越高,身体素质各个项目成绩越好.8种偏颇体质评分越高,身体素质各个项目成绩越差.结论 中医体质测试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尝试将中医体质测试纳入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正确方式,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麻醉效果与疗效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预后与生命安全。方法:对2012年度我院接诊的17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失血性休克程度、麻醉处理方法、手术治疗结果、死亡情况等,对所得结果进行记录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7例患者大多发生严重失血性休克(52.94%),仅有11.76%患者发生轻度失血性休克情况;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率为82.36%,死亡率为17.6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原因主要为术中严重肾衰竭、术后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肺水肿颅内高压等。结论:出血性休克患者应及时给予正确麻醉措施并实施手术治疗,从而可达到满意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术前应根据患者休克程度及出血部位、出血量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措施,提高麻醉效果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