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CBL+PBL临床教学在针推专业高职《小儿推拿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120名针灸推拿学专业高职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60名,对照组采取CBL临床教学,观察组采取CBL+PBL临床教学,每小组10人,临床教学各6次,其中观察组学生参加CBL、PBL临床教学各3次。采用临床技能考核(占40%)和理论考核(占60%)两种方式进行考核,观察两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考核总成绩,对照组:90~100分(优)0人,80~89分(良)10人,70~79分(中)24人,60~69分(及格)16人,60分以下(不及格)10人。观察组:90~100分(优)3人,80~89分(良)21人,70~79分(中)22人,60~69分(及格)11人,60分以下(不及格)3人。比较两组结果,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教学模式对临床教学考察结果影响有差异,CBL+PBL临床教学模式优于CBL临床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脊柱平衡推拿法治疗颈椎病17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脊柱平衡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12/2005-09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推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所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72例,男76例,女96例,年龄18-65岁。采用整体平衡推拿法(即①颈部常规推拿治疗10min,30min/次,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②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另加用推拿手法操作或踩跷方法,腰背部及双下肢后侧治疗2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估(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工作、生活。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反复,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有效:症状体征改善,生活部分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结果17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愈55例,有效率为32.0%;显效64例,有效率为37.2%;有效45例,有效率为26.2%;无效8例,有效率为4.6%;总有效率95.4%。结论脊柱平衡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的疼痛、肢体酸软无力的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自拟躯体症状量表和评价心理卫生状况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推拿疗法对亚健康人群心身的调理作用。方法:纳入2003-8/2004-8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特色医疗健康中心就诊的,符合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的30项症状诊断法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的亚健康人群500例。对患者采取俯卧位与仰卧位两种操作方法进行推拿调治。俯卧位:施以常规推拿手法及以踩压点按腧穴、滑抹分理肌肉为主的踩背。仰卧位:按头面→颈→胸→腹→上肢→下肢顺序施以常规推拿手法。以上调治50~70min/次,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调治1~3个疗程。于推拿前后分别对亚健康的躯体和精神亚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躯体亚健康采用自行拟制的症状量表进行评价(观察疲劳感与失眠两项,每项按症状程度分5级,分别为0~10、11~20、21~30、31~40和41~50,总分为100分,积分越高,症状越重);精神亚健康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项因子积分进行评价。应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的配对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配对法)。结果:500例参与者中进入结果分析425例,脱落的75例中,调治过程中出现新发疾病者11例,中途主动退出者47例,未能完成评分测定者17例。①推拿治疗后患者主要躯体症状疲劳感、失眠记分差异均显著降低(18.28±7.03,35.72±8.89;17.22±6.91,22.65±7.31;t=59.773,77.791,P<0.001)。②推拿治疗后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中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他共5项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穴1.72±0.43熏2.52±0.48鸦1.66±0.61熏2.74±0.70鸦1.81±0.53熏2.62±0.70鸦1.81±0.45,2.06±0.48鸦1.82±0.65熏2.23±0.73鸦t=43.785~12.178,P<0.001雪。结论:推拿对亚健康的调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劳感以减轻亚健康人群的躯体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相似文献   
4.
推拿疗法对亚健康状态人群心身症状的调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自拟躯体症状量表和评价心理卫生状况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推拿疗法对亚健康人群心身的调理作用。方法:纳入2003-8/2004-8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特色医疗健康中心就诊的,符合中国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的30项症状诊断法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的亚健康人群500例。对患者采取俯卧位与仰卧位两种操作方法进行推拿调治。俯卧位:施以常规推拿手法及以踩压点按腧穴、滑抹分理肌肉为主的踩背。仰卧位:按头面→颈→胸→腹→上肢→下肢顺序施以常规推拿手法。以上调治50-70min/次,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调治1~3个疗程。于推拿前后分别对亚健康的躯体和精神亚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躯体亚健康采用自行拟制的症状量表进行评价(观察疲劳感与失眠两项,每项按症状程度分5级,分别为睢10、11~20、21~30、31~40和41~50,总分为100分,积分越高,症状越重);精神亚健康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项因子积分进行评价。应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的配对符号秩和检验(Wileoxon配对法)。结果:500例参与者中进入结果分析425例,脱落的75例中,调治过程中出现新发疾病者11例,中途主动退出者47例,未能完成评分测定者17例。①推拿治疗后患者主要躯体症状疲劳感、失眠记分差异均显著降低(18.28&;#177;7.03,35.72&;#177;8.89;17.22&;#177;6.91,22.65&;#177;7.31;t=59.773,77.791,P〈0.001)。②推拿治疗后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中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他共5项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1.72&;#177;0.43,2.52&;#177;0.48;1.66&;#177;0.61,2.74&;#177;0.70;1.81&;#177;0.53,2.62&;#177;0.70;1.81&;#177;0.45,2.06&;#177;0.48;1.82&;#177;0.65,2.23&;#177;0.73;t=43.785-12.178,P〈0.001)。结论:推拿对亚健康的调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睡眠和消除疲劳感以减轻亚健康人群的躯体症状,同时还可以改善心理亚健康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足反射区按摩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04-03/2005-05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住院病房。将己确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106例等量随机地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只给予单纯常规中西药物治疗,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加用足反射区按摩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反射区的定位与选取:肾-输尿管-膀胱、头、额窦、小脑与脑干、脑垂体。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以屈食指点、按法为主,并配合推、摩、掐、括等法刺激上述反射区。力度以患者出现较强的刺激感(酸、麻、胀、痛)但能忍受为度,心脏病患者及体质严重虚弱者力度宜轻。施术后患者尽可能多饮水。每足20min,双足全程约45min。7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3个疗程。以简式的Fugl-Meyer运动量表(Ⅰ级:严重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分;Ⅱ级:明显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50~84分;Ⅲ级:中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85~95分;Ⅳ级:轻度运动障碍,运动功能积分96~99分;Ⅴ级:正常,运动功能积分100分)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差:Barthel指数≤40分;中等:Barthel指数为41~60分;良好:Barthel指数>61分)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中有3例因要求实施针灸治疗而退出实验,进入结果分析50例,观察组53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积分大于对照组(83.26±20.42,67.34±9.33);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Ⅳ级以上占有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62%,30%,P<0.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大于对照组(82.54±23.80,60.53±25.37);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达良好以上的占有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2%,42%,P<0.05)。③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按摩足反射区有利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学龄前期患儿表虚不固型汗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表虚不固型汗证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运用两种推拿治疗方法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对照组有效率51.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辨证推拿治疗颈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辨证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7例,好转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中,治愈18例,好转3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用辨证推拿治疗颈型失眠优于常规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内就诊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以便更好地指导社区医疗临床。方法:对在广西南宁市五所社区门诊的24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240例患者中,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0~59岁之间,职业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腰部外伤史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病程较短但容易复发。结论:社区内就诊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有不同于住院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在社区内的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区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配合合理的功能锻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从提高认识、结合社区内实际情况实施功能锻炼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社区内实施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就社区医疗中如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功能锻炼进行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